胡塞尔

胡塞尔
  • 姓名:胡塞尔
  • 全名:埃德蒙德·胡塞尔
  • 性别: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59.04.08
  • 逝世日期:1938.04.27
  • 民族族群:

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 1859.04.08-1938.04.27),犹太血统德国人。德国哲学家,现象学派的创始人。早年求学于奥尔缪兹城的德国公学,后来进莱比锡大学、柏林大学和维也纳大学攻读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1881年获博士学位后,任著名数学家魏埃尔施特拉斯的助教,后随奥地利著名哲学家布伦塔诺研究哲学,深受他的思想影响而决心献身于哲学的研究。此后,他一直在德国的哈勒大学、哥廷根大学、弗赖堡大学任讲师、教授,讲授哲学。晚年曾受法西斯纳粹的迫害,死后遗有大量遗稿,这些遗稿现都陈列在比利时的卢汶胡塞尔纪念馆里。他的主要著作有: 《逻辑研究》 (1910——1911) 、《哲学是严密的科学》(1910——1911)、《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观念》(1913),《第一哲学》 (1923——1924)、《形式的和先验的逻辑》(1929)、《笛卡尔沉思》 (1931)、《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1936)等。


胡塞尔认为,哲学的真正任务是寻求绝对真理。胡塞尔认为,哲学的真正对象只能是一种既非物质又非感性经验的中性的“纯粹自我意识”或“先验主观性”。因为绝对真理是先验的“纯粹逻辑”,这种“纯粹逻辑”是先验地存在于纯粹自我意识或先验主观性之中的纯粹观念系统。这种纯粹的意识或现象是一个意识流,它既包含变化的感性经验, 又包含不变的本质或观念。要从纯粹意识或现象中获得绝对真理, 必须经过“本质的还原法”,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从变动不定的意识流中去把握它的稳定的、常住不变的内在本质和内在结构,这种稳定不变的本质,就是纯粹观念或纯粹逻辑。他认为通过本质的还原法,人的认识才能最终达到纯粹的自我意识及其内在的纯粹观念系统, 获得绝对真理。胡塞尔为了证明从哲学对象还原为绝对真理的观点,还提出了意向性的学说。所谓“意向性”,是说意识具有朝向某一目标的指向性。


他认为, 自我意识或纯粹意识的意向性是由三种因素构成的:(1)意向性活动的主体(自我);(2)意向性活动; (3)意向性的对象(客体)。纯粹意识中不仅必须有意识活动的主体——自我,而且还有意识活动的客体——对象及对象世界,这两者是不可分割地统一于自我意识之中的,即对象世界包容于自我意识之中由于自我意识具有意向性,它朝向某一对象,某一对象就有了特定的意义。所以,存在的意义、客观世界,都是在自我这个第一性的意识世界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认识论上,胡塞尔则主张直觉主义。他认为,要认识纯粹自我意识,把握有关它的永恒绝对真理,就必须采用一种本质的直观。本质的直观是自我意识的内省活动,是一种不能对之进行逻辑分析的本质的洞察。只有通过它,才能突然实现上述现象的还原, 从而直接洞察现象的本质,把握纯粹自我意识而获得真理。


此外,胡塞尔还关心社会、政治及伦理等问题。他认为,现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物质的重视和对精神追求的忽视,从而陷入了精神空虚,使人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因此,他宣扬人本主义,反对科学主义,特别反对科学主义的实证主义。认为实证主义把人的世界同自然界等同起来, 采用研究自然科学的特定方法研究社会,而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引入歧途和危机他认为,只有他的现象学,才能为人类提供意义、价值和真理,才能拯救欧洲文明的危机和全人类的危机。胡塞尔的现象学的思想渊源是柏拉图、笛卡尔、莱布尼茨、布伦坦诺、博尔察诺等人的哲学。他虽然批判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行一时的对逻辑学的心理学解释中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倾向,却并没能摆脱主观主义、相对主义和心理主义。胡塞尔现象学的基础是把逻辑的东西既加以本体论化, 又加以主体化。他的现象学充满了极端形式主义的议论。

胡塞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罗马帝国的诞生

罗马帝国的诞生

公元前44年,尤利乌斯·恺撒被在元老院会议上被刺杀了。 刺杀他的元老们相信,这样能让罗马恢复共和国的传统。 公元前27年,恺撒的养子屋大维在元老院会议上被授予了“奥古斯都”的称号,罗马帝国由此诞生。 屋大维以赏赐拉拢军人,以粮食收买民心,以暴力清洗反对者。 旧精英彻底失败,旧秩序被扫除干净,罗马今非昔比。 为何拯救共和国的刺杀行动,却直接催生了帝国? 为何看起来先进的共和制反被落后的帝制取代? 本书作者是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古罗马史教授,他不仅还原了罗马帝国诞生的种种重要事件,更探究了这场惊天巨变后的种种内在要素。 采用全新视角,将底层人物融入激荡的时代。 翻开本书,看懂罗马帝国诞生背后的权力、金钱与血腥!

图书编

图书编

一百二十七卷。原名《论世编》,明章潢 (1527—1608)撰。章潢字本清,江西南昌人。喜好经史,主讲白鹿书院,授顺天府学训导。著有《周易象义》、《春秋窃义》等。章潢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始,辑录历代书籍中图谱及释文,至万历五年(1577)类编成帙。分经义一卷至十五卷;象纬历算十六卷至二十八卷;地理二十九卷至六十七卷;人道六十八卷至一百二十五卷。之外又有易象类一百二十六卷;学诗多识一百二十七卷。后两卷与图谱无关,有说无图,列于编末。本书体例简要,释文采摭浩博,条理分明。有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新建万尚烈等刊本、崇祯间金陵孙良富刻本、《四库全书》 本。g

周易禅解

周易禅解

明释智旭撰。十卷。明崇祯十四年(1641)释通瑞刻本。此书卷一至卷七解六十四卦,卷八、卷九解《系辞》以下诸传,卷十附《图说》八篇。《自序》称:其书“以禅入儒,务诱儒以知禅”。故通释《周易》经传,皆援禅理以为说,并名书曰《禅解》。该书为明人北天目道人藕益智旭著,列在萧天石主编的禅宗丛书之中。

南朝金粉录

南朝金粉录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三十回。题“燕山逸叟编辑,珠湖居士校定”,其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年间。书生吉庆和家遭不幸,往求父亲搭救过的穷鬼,现在南京为官的韩宏,韩忘恩负义,反相陷害。士绅赵弼邀庆和到家坐馆,遂与其子鼎铭相好。一日庆和偶遇王娟娟,艳羡思怀。不久庆和、鼎铭中试。名妓白纯秋夜救落难英雄洪一羁,与之结合。后庆和、鼎铭与洪结为知己。庆和考中进士,救误落风尘的王娟娟于水火,洪亦获朝廷重用。佳人才子,俱成美眷。全书言辞优美,情节生动,引人入胜。

探险队

探险队

现代新诗集。穆旦著。文聚社1945年1月初版,昆明崇文印书馆发行。为“文聚丛书”之一。收新诗24首。诗集收入1937年至1941年间的创作。是在全民抗战中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对时代、对社会、对命运的感受。《野兽》、《从空虚到充实》、《还原作用》、《五月》、《智慧的来临》、《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鼠穴》等写现实社会中的个人命运和个人感受,反映了诗人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思考。它们或者回响着民族抗战的有力呼唤,或者写现实生活中无尽的阴谋,社会不过是一座古老的监狱,“一个封建社会搁浅在资本主义的历史里”(《五月》),或者同情民众的苦难,赞扬生命的充实。《园》、《童年》、《玫瑰之歌》、《在旷野上》、《夜晚的告别》等写灵与肉的冲突。诗人惋惜“青草样的忧郁,红花样的青春”(《园》),憧憬于色彩缤纷样的希望;对诱惑的追捕使他感到疲倦,渴求灵魂的平静。他的诗忠于现实,但又不是平淡的反映,有着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是一种情绪的表现。

净土辑要

净土辑要

《净土辑要》辑古今提倡净土法门诸要义,以为一书,分为三篇。印光法师鉴定,苦行居士原著。上篇辑录《增订广长舌》,以为初机入门之阶。中篇则辑录龙舒居士等祖师大德最切要、最圆顿诸开示,以期由浅入深,领略净土法门之旨趣。下篇辑录念佛仪式,净土日课经咒,及回向诸文,以为朝暮课诵之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