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斯托芬

阿里斯托芬
  • 姓名:阿里斯托芬
  • 别名:
  • 性别:
  • 国籍:古希腊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约前446年
  • 逝世日期:前385年
  • 民族族群:

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约前446年—前385年)古希腊旧喜剧诗人。生于雅典。阿里斯托芬交游甚广,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是他的朋友。柏拉图曾在他的哲学对话《会饮篇》中提起阿里斯托芬同苏格拉底讨论爱情的起源问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最初的人被神劈成一男一女,后来由爱情促使他们互相寻找,结合为一。公元前427年,阿里斯托芬的第一个喜剧《宴会者》上演,批判智者派倡导的新教育,得次奖。前426年,《巴比伦人》上演,嘲笑雅典盟邦的使节过于天真,受了雅典权势人物的欺骗。雅典激进民主派领袖克勒翁为此以诽谤城邦的罪名控告他,说他是外邦人,不得享受雅典的公民权。阿里斯托芬有三个儿子,名叫腓力、阿拉罗斯和尼科斯特拉托斯。他的最后两个喜剧,即《科卡洛斯》和《埃奥洛西孔》是替阿拉罗斯写的,他想把这个儿子作为一个喜剧诗人介绍给雅典人。三个儿子后来都成为了中期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共写了44个喜剧,得过7次奖。流传到今天的旧喜剧,只有11个:《阿哈奈人》(前425年,得头奖)、《骑士》(前424年,得头奖)、《云》(前423年,得第三奖,比赛失败)、《马蜂》(前422年,得次奖)、《和平》(前421年,得次奖)、《鸟》(前414年,得次奖)、《吕西斯忒拉忒》(前411年)、《地母节妇女》(前410年)、《蛙》(前405年,得头奖)、《公民大会妇女》(前392年)、《财神》(前388年)。诗人死后,柏拉图为他写了两行墓志铭:美乐女神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她们终于发现了阿里斯托芬的灵府。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触及当时一切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反映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危机时期的思想意识。雅典集团和斯巴达集团之间的政治、经济矛盾终于导致内战,使雅典农村遭到破坏。阿里斯托芬维护自耕农的利益,坚决反对这种不义的战争。《阿哈奈人》中的雅典农民狄凯奥波利斯对战争感到绝望,私下与斯巴达人订立和约,遭到烧木炭的阿哈奈人(歌队)的反对,狄凯奥波利斯在“对驳场”中争辩说,战争不过是为了互相争夺妓女,事情不能全怪斯巴达人,雅典当局也难辞其咎。他说服了烧炭人,然后向对方开放市场。此剧的政治作用在于扫除群众中的报复心理,主张重建和平。诗人在《和平》中号召希腊各城邦的人民前来救出被战神禁闭的和平女神。女神出现后,农民都要回乡种地,倒霉的只有贩卖兵器的商人。在《吕西斯忒拉忒》中,双方妇女发动政变,迫使男子停战。诗人主张希腊各城邦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波斯人再度入侵的威胁。


阿里斯托芬拥护民主制度,希望人民当家做主,不要被人牵着走。战争期间,雅典的民主制度逐渐衰落,政治煽动家,特别是克勒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民。诗人在《骑士》中对克勒翁愚弄人民、拒绝和谈、勒索盟邦、侵吞公款等罪行予以猛烈抨击。当时克勒翁作战胜利归来,气焰甚高,诗人却把他描写为德谟斯(人民)的家奴,他欺骗主人,压迫伙伴。伙伴们找来一个腊肠贩,这人更善于向主人献媚,夺取了管家的职位。腊肠贩得胜后,改邪归正,使德谟斯返老还童,也就是恢复旧日的民主制度和抗击波斯人的爱国精神。此剧是阿里斯托芬最尖锐、最有力的政治讽刺剧,深刻揭露了当时雅典政治的腐败情况。喜剧《鸟》中有两个年老的雅典人,他们厌弃城市生活和诉讼风气,升到天空去建立一个“云中鹁鸪国”,切断天与地之间的交通,众神由于忍受不了饥饿,只好向鹁鸪国求和,把统治权移交给鸟类。鸟国中没有贫富之分,没有剥削,劳动是那里生存的唯一条件。此剧的主题表明诗人幻想建立理想的城邦,恢复早已被破坏了的农村自然经济。《鸟》是现存的唯一以神话为题材的旧喜剧,情节复杂,抒情味浓,结构严谨,是阿里斯托芬的一部杰作。


战争结束以后,雅典由于战败,经济崩溃,贫富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于是社会上产生乌托邦思想,要求平均财富。《公民大会妇女》中的妇女从男人手中夺取政权,实行财产公有。《财神》讽刺使人人富有而不触及私有制的乌托邦思想。阿里斯托芬对农民、穷人甚至奴隶深表同情。诗人在《马蜂》中十分关怀那些靠一点陪审津贴维持生活的穷苦人民,怜惜他们受了政治煽动家的欺骗。奴隶在阿里斯托芬的喜剧特别是《地母节妇女》和《蛙》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可以同主人开玩笑。


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出现智者派,他们提倡思想自由,怀疑神的存在;另一方面,他们又传授诡辩术,颠倒是非。《云》中的农民斯瑞西阿得斯因为负债甚苦,叫儿子到苏格拉底的“思想所”去学习口才。孩子学成之后,回到家里,为饮酒诵诗的事同父亲发生口角,并用诡辩方式证明儿子打父亲有理。老人在气愤之下,前去烧毁了思想所。诗人在剧中批判智者派提倡诡辩技巧,破坏传统道德。在上演25年之后,即公元前399年,这个剧成为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的罪证之一。阿里斯托芬在《阿哈奈人》和《地母节妇女》等剧中责备欧里庇得斯贬低悲剧艺术,描写妇女的激情,鼓吹无神论思想,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特别是《鸟》和《蛙》对神持嘲笑态度。这种嘲笑是古希腊戏剧节日所容许的,它并不破坏宗教信仰。实际上阿里斯托芬的宗教观点和他对政治、社会的看法一样,都是相当保守的。阿里斯托芬认为喜剧诗人应该有严肃的政治目的。他以主持正义、挽救城邦、教育人民为己任。他的作品斗争性很强。F.恩格斯称他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古希腊的旧喜剧是政治讽刺剧,受到权势人物的反对。雅典法律于公元前416年禁止喜剧讽刺个人,从此旧喜剧逐渐转变为“中期喜剧”。中期喜剧很少批评政治,只是讽刺宗教、哲学、文学,评论一般社会问题。阿里斯托芬的《公民大会妇女》和《财神》已经具有中期喜剧的特点。阿里斯托芬的人物缺少个性和内心特征。诗人惯于采用夸张手法以产生戏剧效果,因此他的人物与历史上的人物有一定的距离,但本质上是真实的。阿里斯托芬的歌队多种多样,由骑士、马蜂、云、鸟等组成,带有明显的寓言色彩。在他早期喜剧中,歌队占据重要地位,它参加剧中的活动,推动剧情向前发展。后期喜剧中的歌队则失去了重要地位。


阿里斯托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虚构剧中的情节,往往流于荒诞,但主题是现实的。戏剧的结构一般都很简单,有些松散。他常常在剧中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剧中人物甚至歌队都环绕着这个问题进行辩论,最后出现欢乐场面,以宴会、婚礼等结束。阿里斯托芬的风格是多样化的。他的“开场”往往充满民间滑稽剧的插科打诨。他的“对驳场”点明主题思想,比较严肃。在剧中人物代表诗人说话的时候,严肃与诙谐交织在一起。他的诗采用民间的朴素语言,搀杂城市人的优雅词句。至于他的合唱歌则是以优美的抒情风格写成。他在古代很受人称赞。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学者十分推崇他的非凡的智慧、尖锐的讽刺和作品优美的风格。


阿里斯托芬不仅是位杰出的喜剧家,而且是欧洲文艺批评的奠基人。他的文艺主张散见于他的戏剧作品中,特别是他在《蛙》里比较了埃斯库罗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艺术,认为他们各有长短,埃斯库罗斯以崇高的思想和爱国的精神教育人民,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则缺乏教育意义。《蛙》是古希腊最早的文艺批评论著,又是文学作品,这难能可贵。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在文艺复兴时期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从17世纪起,他的喜剧对欧洲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法国剧作家J.拉辛曾模仿阿里斯托芬的《马蜂》,写出《爱打官司的人》。英国小说家J.斯威夫特也曾受到阿里斯托芬的影响;H.菲尔丁曾模仿古希腊旧喜剧写政治讽刺剧。德国诗人J.W.von歌德改编过《鸟》,H.海涅则自称是阿里斯托芬的继承者。


阿里斯托芬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当睡者醒来时

当睡者醒来时

《当睡者醒来时》是威尔斯科幻小说系列中的一部。故事讲述格雷厄姆因为一次意外事件陷入了昏迷,直到二百年之后他才苏醒过来。世界历经两个世纪的演化,一切都变得让格雷厄姆不再熟悉。而更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在他昏迷期间,他自己的财产以及亲人和朋友赠与他的财产,已经在管理会的运作之下成了一个天文数字——他变成了全世界特别富有的人,同时也被拥戴成世界之王。 而苏醒以后的格雷厄姆渐渐发现,人们的生活并没有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更好,甚至完全相反。社会等级森严,贫富差距空前巨大,社会危机一触即发。进而,他也发现了管理会只不过是利用他建立自己的统治威信,而对抗管理会的革命者实际上也是为了私利在利用他。 最终,格雷厄姆驾驶飞机冲上云霄,在困惑的杀戮中坠落。在无解中获得了解脱。

理想之书

理想之书

本书是一本讲述日本文化源流和形成的书籍。从飞鸟时代开始,日本艺术经历了奈良时代、平安时代、藤原时代、镰仓时代、足利时代、丰臣时代、德川时代和明治时代。作者以每个时代为一个阶段,详细讲述了在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下,日本的宗教、绘画、雕塑、诗歌以及各大思想流派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化成如今的模样的。作者强调,亚洲各国并不是想象中的单纯地理片段,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应该尽量保存和复兴亚洲瑰丽艺术的本源。

简易集

简易集

朝鲜王朝宣祖(1568~1608年在位)时简易堂崔岦所著诗文集。共9卷9册。1631年由几位文臣出刊,由张维写序。卷1~3收录序、记、书、跋、碑文等,卷4~5收录同中国、日本来往的外交文书和其他杂记等,卷6~9在焦尾录、西都录、休假录等题目下,按时期分类整理了诗歌。

保婴撮要

保婴撮要

儿科著作。二十卷。明·薛铠撰。薛己增补。刊于1555年。前十卷论述婴儿初生护养法、儿科疾病诊法、小儿变蒸、五脏主病,以及幼儿内科杂病的证治;这十卷除临床医案部分为薛己补入外,均系薛铠原作。后十卷论述有关幼外科、皮科及痘疹等病证治及其医案,均为薛己所撰。其书自小儿初诞、护养、脉法始,迄于各种病证、疹痘,分门纂辑,计216目。论乳下婴儿有疾,必调治其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杂剧剧本。元白朴著。明李开先《词谑》说:“《梧桐雨》中中吕,白仁甫所制也,亦甚合调;但其间有数字误入先天、桓欢、监减等韵。”清李调元《雨村曲话》说:“元人咏马嵬事无虑数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剧为最。。”清梁廷楠《曲话》说:“《梧桐雨》与《长生殿》亦互有工拙处。《长生殿》按《长恨歌传》为之,删去几许秽迹;《梧桐雨》竟公然出自禄山之口。《长生殿·惊变》折,于深宫欢燕之时,突作国忠直入,草草数语,便尔启行,事难急遽,断不至是;《梧桐雨》则中间用一李林甫得报、转奏,始而议战,战既不能而后定计幸蜀,层次井然不紊。”近人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说:“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王国维《录曲余谈》说:“余于元剧中得三大杰作焉。马致远之《汉宫秋》,白仁甫之《梧桐雨》,郑德辉之《倩女离魂》是也。马之雄劲,白之悲壮,郑之幽艳,可谓千古绝品。今置元人一代文学于天平之左,而置此二剧于其右,恐衡将右倚矣。”近人吴梅《瞿安读曲记》说:“此剧结构之妙,较他种更胜,不袭通常团圆套格,而以夜雨闻铃作结,高出常手万倍。惟杨妃秽迹,直言不讳,殊非隐恶扬善之道。顾元剧中关目排场等事,素不深究,亦未便以此绳纠也。”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又名《焦仲卿妻》,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原为汉代建安末年民间歌曲,可能经过后代文人加工润色。最早见于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1,篇名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编入《杂曲谣辞》。全诗共三百五十七句,长达一千七百八十五字,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称它为“长诗之圣”,清沈德潜称它为“古今第一首长诗”,是中国现存古代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本诗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借飞鸟徘徊不前,写出一种忧郁缠绵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气氛。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