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蕴

- 姓名:林蕴
- 别名:字复梦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泉州莆田(今属福建)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林蕴,唐诗文家、书法家。字复梦。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初前后在世,泉州莆田(今属福建)人。林藻之弟。贞元四年(788)明经及弟。始为西川节度使韦皋推官。宪宗初年,刘辟据西川叛乱,林蕴直言相劝,又上书切谏,刘辟大怒,将其下狱,并令处死。临刑大呼:“‘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得死为幸矣!”刘辟惜其不屈,不杀而贬为唐昌尉。刘辟失败后,林蕴名重京师。后被横海军节度使程权召为掌书记。元和十二年(817)朝廷平定淮西藩镇叛乱后,程权欲入朝内属,为部下所阻。林蕴陈述君臣大义,使将士信服,程权得以入朝,林蕴迁礼部员外郎。后经刑部侍郎刘伯刍举荐为邵州刺史。因杖杀门客及贪赃等事,流放儋州而卒。林蕴工于文章,曾上书宰相,极言藩镇割据、将帅骄纵、官不择人等时弊。《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林蕴文集1卷,今已失传。《全唐文》卷482存其文2篇,《唐文拾遗》卷25补存其文1篇。
林蕴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儿童历险小说。情节发生在南北战争前的美国,主人公汤姆·索亚是个小学生。他厌恶小镇上枯燥死板的生活环境:小市民的庸俗保守、学校里乏味的死读书、教堂里虚伪的宗教仪式、催眠一样的牧师布道……他和他的朋友们追求传奇冒险生活,偷偷地离开小镇,在密西西比河上一个小岛过了几天。一天半夜里,他们钻进墓地,偶然地成了一起杀人案的目击者。后来汤姆勇敢地出庭作证,揭发了真正的凶手,救了被诬告的老人。汤姆结识了法官的女儿贝奇,他俩钻进一个山洞,迷了路,险些出不来。最后汤姆和他的好友哈克发现强盗的藏金,在镇上引起轰动。小说不仅批判了小市民的庸俗、资产阶级教育的清规戒律和宗教的虚伪,而且细腻地描写了儿童的心理及其善良的天性。汤姆没有沾染上小市民的偏见,与乞儿哈克和黑人吉姆结下友谊。小说情节生动,风格幽默,含意严肃。这是一部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作品。
菰蒲深处
本书为汪曾祺的小说集。风格冲淡平和,行文简洁。本书初版于1993年,书名“菰蒲深处”取自宋词人秦少游的“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全书收入的小说多为汪曾祺写于1980年代。写的故事以他的故乡江苏高邮为背景,多取材于他记忆中的人和事,带有点“泱泱的水气”,“所反映的是一个已经消逝或正在消逝的时代”。除了正文和例有的自序,末尾还收有两篇创作谈,事关著名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娓娓而谈,金针度人。
陶渊明集
诗文集。东晋陶潜(365—427)撰。七卷。潜字渊明,又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四十一岁任彭泽令,在任八十余日,毅然解官归稳田园,躬耕自资,卒,私谥靖节。或题作《陶靖节集》。始为梁萧统所编,凡八卷。北齐阳休之增《五孝传》及《四八目》,为十卷。南宋李公焕加以笺注,成《笺注陶渊明集》十卷,凡诗四卷,赋一卷,文三卷,《圣贤群辅录》二卷。有影印本。少有“大济苍生”之壮志,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现存诗一百二十余首,凡四卷;传记、辞赋、疏赞和祭文十二篇,凡三卷。诗歌成就突出,内容丰富。
春在堂随笔
笔记。清人俞樾(1821—1907)撰。十卷。樾有《春在堂全书》已著录。是书为平素所作笔记整理编纂而成。约十二万五千字。内容丰富。大体按撰 写年代编次,各卷不分类目。内容有对经史诸 子、文字音韵的考证,对古今诗文的评议,有当 时社会的掌故遗闻与作者的交游经历,有浙东 风景名胜的游览纪实与风俗人情的考察直录, 亦有师友门人之间的酬唱文字以及集外诗词。 记宋翔凤以经师而工诗,记孙衣言师黄山谷与 作者论诗不合而赠诗奉寄,记《聊斋志异》版本 卷次等,均可供治文学史者参考。卷一谓其因 中进士时试帖诗首句“花落春仍在”为曾国藩 所赏,故题所居曰“春在堂”以为纪念,书名本 此。后附《小浮梅闲话》一卷,多考证戏曲、小说 的本事。有光绪二十五年(1899)《春在堂全 书》本,1984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据以排印出 版。
杨仲宏集
元诗别集。8卷。全称《翰林杨仲宏诗集》。杨载撰。《四库全书》曾据内府藏本编入别集类。书首有明嘉靖十五年(1536)梅南翁撰《重刻翰林杨仲弘诗集序》。并有原序2篇:至大二年(1309)裴庾序、致和元年(1328)范梈序。卷1为五言古诗,卷2—4为五言律诗,卷5为七言古诗,卷6—7为七言律诗,卷8为五七言绝句。杨载为元诗四大家之一,诗名较大。集中所收的诗篇,题画、赠答、送别等应酬之作所占比例很高,作品表现的生活面比较窄小,往往是有工整可诵的句子,少见通篇具佳的好诗。据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杨载诗集原本为4卷,现存8卷本应为明人所析。他的名句如“风雨五更鸡乱叫,江湖千里雁相呼”,“窗间夜雨消银烛,城上春云压彩旗”都曾受到称赏。而长诗如《古墙行》、《梅梁歌》也曾传诵一时。据范竑序,杨载死时其子年幼,文稿散失。友人杜伯原将其平生所写诗篇汇辑刊刻于武夷山中。至明代传本甚少,梅南翁见到旧本1帙,字多磨灭,便经亲自校订,刊行于世。本集有明嘉靖十五年辽藩刻本,曾影印编入《四部丛刊》,流传比较广泛。
庄老通辨
钱穆著。本书专为讨论庄、老两家之思想,而辩订其先后。其在于庄、老两家之生卒年世,及历史传说之种种考订,则均详见于《先秦诸子系年》。《老子》书之作者及成书年代,为历来中国思想学术界一大“悬案”。旧说老子在孔子前,近代学人梁任公批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乃主老子书出孔子后。顾颉刚、冯友兰两人从其说,主老子在庄子前。本书作者本着孟子所谓“求知其人、而追论其世”之意旨,梳理了道家思想乃至先秦思想史中各家各派之相到影响、传承与辩驳关系,言之成理,证据凿凿地推论出《老子》书应尚在庄子后。自民国十二年起,前后凡三十八年,历年递有发明,共得文十八篇,汇合以成此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