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融

- 姓名:崔融
- 别名:字安成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齐州全节(今山东济南)人
- 出生日期:653
- 逝世日期:706年
- 民族族群:
崔融(653~706年),字安成,齐州全节(今山东济南)人。上元三年,中辞殚文律科,累补宫门丞,兼直崇文馆学士。中宗为太子时,融为侍读,东朝表疏,多成其手。圣历中,自魏州司功参军迁著作佐郎,历右史、著作郎。四年,进凤阁舍人。久视元年,出为婺州长史,寻召为春官郎中,知制诰事。长安二年,再迁凤阁舍人。三年,兼修国史。四年,改司礼少卿,仍知制诰。神龙元年,因附张易之贬为袁州刺史。寻召拜国子司业,兼修国史。二年,以预修《则天实录》成,封清河县子。因撰武后哀册文,用思精苦,绝笔而卒。谥日文。融为文典丽,当时罕有其比,朝廷所需大手笔,多出其手。与苏味道、李峤、杜审言齐名,合称为“文章四友”。《日本国见在书目》著录《唐朝新定诗体》一卷,未署撰人姓名,近人考证,以为崔融所作。《文镜秘府论》时有征引。其东卷《论对》,称此书为《崔氏唐朝新定诗格》,其地卷论“十体”,则称《崔氏新定诗体”。就其残文观之,其原书内容大抵论调声、声病、属对以及修辞者。书称“新定诗体”或“诗格”,则似为当时人所应遵循者。其于律诗格式之奠定,当曾起重要作用。《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编有《珠英学士集》五卷,著有《宝图赞》一卷、文集六○卷,除《珠英学士集》存敦煌写本二残卷外,馀佚。《全唐诗》卷六六录存其诗一卷,《全唐诗补编·补逸》卷三辑补二首。《全唐文》卷二一七至二二○录存其文四卷,《唐文拾遗》卷一六及《续拾》卷二辑补二篇。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九四、《新唐书》卷一一四本传。
猜你喜欢的书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补编
合三书选录而成:一为“道光咸丰两朝筹办夷务始末补遗选录”、二为“英国档选录”、三为“美国档选录”;所选係自清道光二十二年至咸丰十一年有关台湾史料,同为前编第二○三种“筹办夷务始末选辑”之补遗,因名“补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有“道光咸丰两朝筹办夷务始末补遗”及“四国新档”两书,前一书为新编史料,原由已故蒋廷黻先生于民国十九年选自北平大高殿所藏清代军机处档案,近代史研究所今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JohnKingFoirbank)所存选抄本取其七百零八件编印成书;后一书係咸丰九年清廷军机大臣奉旨纂辑,就咸丰朝军机处档案分编“英国档”二十卷、“法国档”二卷、“美国档”四卷及“俄国档”二十卷,与后来成书之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较,约有十分之四为后书沂未收。本书所选,前者主要为关于道光年间中、英鸦片战争一役所谓“台湾杀俘”事件,次为咸丰年间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及北京条约后台湾开港问题交涉事;后者在“英国档”为道光三十年及咸丰八年至九年间英人欲在台湾购煤及迳往贸易等事,在“美国档”全属咸丰九年换约后美人请在潮州与台湾两地先行互市交涉文件(“法国档”与“俄国档”或已见前编“筹办夷务始末选辑”、或并无有关台湾史料,因无选辑)。
中华古今注
五代博物考据类笔记集。3卷。后唐时人马缟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顾怀三《补五代史艺文志》入杂家类。今传本前有马缟自序,称本书乃据崔豹《古今注》增益添注而成。体例仿《古今注》,其上卷73条,中卷43条,下卷80条,虽未如《古今注》分门,但次序大体一致。上卷为帝王宫阙等六十六门,中卷为皇后冠带等四十四门,下卷为古今音乐等八十门。主要考证各种事物的起源、演变,近似类书。该书前有自序,称“昔崔豹《古今注》博识虽广,迨有阙文,洎乎广初,莫之闻见。今添其注,以释其义。”
尊孔篇
廖平撰。成书于宣统元年(1909年)。自称“书著百种,而尊孔宗旨前后如一。”说:“盖学堂虽标尊孔宗旨,非广大精深,毫无罅隙,何能强人崇信,使经教占世界各教最高之地步,孔子为中外有一无二之至圣乎!”认为孔子既为伟大神圣之教主当然是生而知之,“孔子生知前知,先天弗违,乃能为万世师表。由人而天,由王伯而帝室,鬼神全在所包,亦无所不可为。立言为后世,不为当时;为天下,不为鲁国”。又认为孔学包罗一切,诸子出于孔经,“孔道如天,无所极尽,而儒特九流之一家。……由人事以推天道,时地不同,每经自成一局。故凡中文之古书,皆出孔后,梵语左书亦不能出其范围”。认为当时守旧之人不了解圣人的伟大,而维新之人有的又否定圣人。“不知学人之于圣,亦如沙门之于佛,其阶级相悬不可以道里计,学人之尊孔,必如沙门之尊佛,斯近之矣”。并认为:“夫亡国必先亡教,今之尊孔者十人不得二三,所尊之孔又音训语录之孔,岂足以当世界之冲突乎!”又申言:“愿为教死,钺斧不避”,表示了坚决反对废经,辞死捍卫孔道的尊孔态度。后收入《六译馆丛书》。
三厨经
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述佛临涅槃时说“三厨法”,谓:“第一慈悲自觉自然厨,第二辟支四果声闻无畏厨,第三非有无非(非无)神自然厨。此三厨法者若能诵之,令人不饥,湛然长生。”审其内容,颇似道家辟谷法。经中及附录所载充斥道教因素,故《开元录》将其列入“疑惑再详录”。历代大藏经未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是否伪经尚需研究。
续古今译经图纪
全一卷。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西崇福寺沙门智升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辑录译经缁素二十二人及所译经典一七一部,七一四卷。本书系继靖迈之古今译经图纪四卷之后,图纪玄奘以后之译经三藏,传其功绩。作者智升另编有开元释教录(略称释教录)一书,于进行本书编录之同时,释教录已编纂至唐代部分,故智升辑录本书之动机,旨在为释教录有关唐代部分之撰述作准备,且本书亦有多处依释教录已完成之部分修正者。
中阴经
二卷,姚秦竺佛念译。佛入中阴放大光明,集一切中阴之众生,说大乘之法,其中,初品佛与弥勒菩萨论中阴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