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述

崔述
  • 姓名:崔述
  • 别名:字武承,号东壁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直隶大名(今属河北)人
  • 出生日期:1740年9月19日
  • 逝世日期:1816年3月4日
  • 民族族群:

崔述(1740年9月19日—1816年3月4日)清史学家。字武承,号东壁,直隶大名(今属河北)人。二十二岁考中举人后,曾在广东、福建当过知县。崔述生当乾嘉时代,考据之学盛行,从方法论的角度说,考据学的特点就是“无征不信”。这就培育出一些学者的“疑古”精神。此前,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运用考据的方法,令人信服地证明被历代朝廷奉为“圣经”的《古文尚书》和孔安国的“传”都是伪书;姚际恒著《古今伪书考》,运用同样的方法,证明被后代史家视为信史的一些古籍是出于伪托。崔述正是继承了这种疑古的传统,认为战国以后的书传均不可轻信,所信者唯有六艺,而后人关于古史的概念,如“三皇五帝”、“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说法,却都始于汉儒。崔述一生的学术业绩就是廓清伪书和传说所长期积累的虚伪古史,这些都反映在他的《考信录》一书中。《考信录》的特点是辨伪,主要内容是《补上古考信录》、《唐虞考信录》、《夏考信录》、《商考信录》、《丰镐考信录》、《洙泗考信录》、《孟子事实录》等,其中《洙泗考信录》考证书传所述孔子生平事迹真伪,是研究孔子的重要参考资料。崔述所依据的原则为考信于六艺,即将孔子所传六经作为辨别真伪的根据。这在今天看来固然不值一提,但在学界多以汉儒的是非为是非的乾嘉时代(乾嘉之学又称“汉学”),怀疑汉儒本身就是惊天动地之举。关键问题还在于,《考信录》所表现的疑古精神和实证精神,开启了近代史学的新途径:研究古史,首先要考证史料的真伪。刘师培说,崔述在史学领域起了标例和征实的先驱作用;蔡元培称其为清代的王充;胡适将其作为新史学的起点,提出新史学要从赶上崔述开始;而顾颉刚轰动一时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将“三皇五帝”统统推翻,正是直接受到崔述的启发而形成的。事实上,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崔述就是“古史辨”派的旗帜。

崔述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红楼梦百花诗屏

红楼梦百花诗屏

《红楼梦百合诗》屏,是清光绪六年(1880)黔西知州曹昌棋(祺)之母在六十二岁时所作。作者从《红楼梦》的人物中,挑选了九十九名妇女和一名男子(贾宝玉)为写作对象,各配一种花名,赋诗一首,题为《红楼梦百合诗》,又名《百花诗屏》,誉称《黔西曹太夫人百花诗屏》。作者以人寓花,以花喻人,亦花亦人,情趣盎然。或写人物性格,或写人物命运,或抒发对人物同情怜爱、厌恶憎恨,有褒有贬、有扬有抑。每首诗都使人物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可贵的是作者不仅精心做诗,而且还亲笔工书,将这一百首诗用蝇头小楷写在长一点三四米、宽零点三七米的四幅绢纸上,经装裱成为一堂挂屏。字迹形态端庄,点画结实,行笔精到,绢秀妍美。在距今一百一十年前的封建社会里,黔西有如此才女,真是难得。

唐享昊天乐

唐享昊天乐

组诗,十二首,武则天撰,唐高宗死后,武则天励精图治,为此,她写了《唐享昊天乐》组诗,其中第九首大意是说:我接受了唐高宗的嘱托,临朝执政治理天下。制定了平定边疆的方略,朝廷的军队神武强大。要完善先帝的政治措施,遵循先朝规定的规章制度。上天降下吉祥的征兆,大业的光辉普照天下。

游天台山赋

游天台山赋

辞赋名篇。东晋孙绰作。《文选》、《艺文类聚》见载。天台山在今浙江东部天台县境。赋序是一篇精美散文诗,总体概括了天台山“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的自然美的特征,分析了不见记载的原因:冥奥幽迥,罕登莫祀。交待了“奋藻以散怀”的写作动机。赋文以纪游的方式,夹叙夹议。先从外观,写天台山的高大、奇美,侧面构象,以虚出实,“荫牛宿以曜峰,托灵越以正基。结根弥于华岳,直指高于九疑。”尤其是写南门二奇“赤城霞起以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两句,名传千古。接着写身在山中一路观赏,披荒榛,陟峭崖,济楢溪,落五界,跨悬磴,临幽深,践滑石,搏翠屏,揽樛木,援葛藟,九折,至仙都。 以足迹为线索,既写出景点繁多,观览不及;又突出奇趣无穷,美不胜收。最后写游山的感受,进入无人之境,方可领悟到“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玄”的佛道之理,方可感受到“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的人生妙趣。本赋以游览的感受悟理为创作主题,激情横溢,玄理层生,情、景、理交融在一起,探幽之情支配着冒险攀登,奇美之景将游兴升华到“出有入无”的精神至境。这篇成功的作品,最使作者自鸣得意,示其友人范启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晋书·孙绰传》)近人刘师培评此赋曰:“词旨清新,于晋赋最为特出。”(《中国中古文学史》)

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

王力所写的讲述诗词格律基本知识的书。为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知识丛书》 中的一种,收入《文集》 第15卷(据《丛书》 本1977年第2版)。本书简明扼要地讲述了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除“引言” 外,共4章: 第1章“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讲诗词的韵、四声、平仄和对仗的基本知识; 第2章 “诗律”,讲诗的种类、律诗的韵、律诗的平仄、律诗的对仗、绝句、古体诗; 第3章 “词律”,讲词的种类、词谱、词韵以及词的平仄和对仗; 第4章 “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讲诗词节奏、诗词的语法特点。本书的 “结语” 强调: 任何规律都有它的灵活性,诗词格律也不能是例外; 处处拘泥格律,反而损害了诗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艺术。但格律本来是适应艺术的要求而产生的,先要熟谙格律,才能得心应手地驱遣格律,而不为格律所束缚。

冯玉祥传

冯玉祥传

冯玉祥由一个不识不知的贫寒小子,艰苦奋斗,屡著勋劳,而成为功业煊赫、权势重大、拥数十万大兵之军事领袖,其中年为国民革命努力以完成北伐之殊功伟迹,与晚年团结戮力以达到抗战胜利之苦心孤诣,耿耿精忠,自无可非议。但也因其间及晚年与国民党中央时合时分,屡有不协之言论与行动,不免受人指摘。 作者简又文曾任冯玉祥军中政治部主任,与冯半生结患难之交,以第一手资料,站在客观的历史立场作此传记,再现冯玉祥沉浮一生。

大佛略忏

大佛略忏

大佛略忏,一卷,佚名,尾缺,编号二八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