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玄

- 姓名:知玄
- 别名:字后觉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眉州洪雅(今属四川)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知玄,全称释知玄。字后觉,俗姓陈,眉州洪雅(今属四川)人。五岁能吟诗,七岁解听讲经。十一岁削发于宁夷寺,后随法泰法师至唐兴四安寺,授大经四二卷。十五岁时,剑南节度使杜元颖命升座于大慈寺普贤阁下,耸动一时,蜀人称其为陈菩萨。复于净众寺辩贞律师处受具足戒。文宗时,至长安住资圣寺,敷演经论,为僧俗所仰。文宗闻其名,宣入顾问。知玄复学《唯识论》于安国信法师,又研习经籍百家之言,无不该综。杨汝士、高元裕等皆与之游。会昌灭佛时,进谏而未获采纳,乃离长安南归。桂管观察使杨汉公延住桂林开元寺。大中初,复归长安,住宝应寺,署为三教首座。又移居法乾寺玉虚亭。大中八年,上章请归故山,旋归蜀住彭州丹景山。李商隐在东川幕府时,事以弟子礼。懿宗咸通间曾往游泽州。广明二年春,僖宗诏其赴成都行在,与谈悟觉成佛之义。赐号悟达国师。其年七月卒,年七十三。知玄著有《如来藏经会释疏》二卷、《大无量寿经疏》二卷、《胜鬘经疏》四卷及《般若心经疏义》、《金刚经疏义》、《大报无迁论》一卷、《长安资圣寺粥利记》一卷等。又著箴论碑志歌诗等二○余卷、礼忏文六卷。今存《慈悲水忏法》三卷,收入日本弘教书院本《大藏经》。《全唐诗》卷八二三收其诗三首。事迹据《宋高僧传》卷六《唐彭州丹景山知玄传》。参《入唐新求圣教目录》。
知玄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蒲室集
元代诗文别集。15卷。释大訢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汪启淑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后至元四年(1338)虞集序。其时虞集双目已近失明,不能读书,而是听别人为他朗诵大訢诗文,他这样描述听后的感受:“如洞庭之野,众乐并作,铿宏轩昂;蛟龙起跃,物怪屏走,沉冥发兴。至于名教节义,则感厉激奋,老于文学者不能过也。何其快哉!何其快哉!”本集卷1为古辞、古诗,卷2为古诗,卷3—5为律诗,卷6为绝句,卷7—8为序,卷9—10为记,卷11为碑铭,卷12为塔铭,卷13为说、题跋,卷14为题跋、箴、赞,卷15为铭、祭文。他的五言长律力学杜甫,也确实有相近之处。《述怀送观空海归临川七十韵》是元人长律的佳作,感世伤时,陈情述怀,写得真切无讳。小诗则以情思细密见长,如《舟至通州夜雨大作》:“明日京华拂面尘,穹庐如雪马如云。雨声未忍孤篷别,故遣萧萧枕上闻。”告别京师,沿运河南下,夜雨泊舟于通州,使大訢在孤寂中回味起大都的繁华。虽无一笔着意刻画羁旅愁思,却把愁思融进意境之中。
第四种国家的出路
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专著。吴景超著。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吴景超(1910—),中国当代社会学家。安徽徽州(歙县)人。1923年去美国留学,1923年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1928年回国后曾执教于金陵大学、清华大学等。主要著作还有《都市社会学》等。本书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人口密度和职业分布状况为标准,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4类:第一种国家,人口密度颇高,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比较低;第二种国家,人口密度颇低,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也比较低;第三种国家,人口密度颇低,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比较高;第四种国家,人口密度颇高,但在农业中谋生的人,其百分数比较高。第一种国家以英德为代表,第二种如美国加拿大,第三种国家以俄国为典型,中国恰恰属第四种国家。第四种国家有两个特点,一是人口密度比较高,每平方公里在50人以上;二是他们的谋生方法,以农业为主体,农业人口要占70%以上。这类国家的共通之点就是贫穷。要改变中国的贫穷状态,要做到:1.充分利用国内的资源;2.改良生产技术;3.实行公平的分配;节制人口的数量。具体的办法,就是发展都市救济乡村,发展城市工业,吸收一部分农民进城,缓解农村的人口压力,方便交通,扩充金融,救济乡村,从而使中国走上富裕之路。作者的思考,对今日中国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发展,仍具有参考价值。
太上老君说救生真经
经名:太上老君说救生真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假托太上老君说诵经保命延生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劝人诵经抄经,以释冤弭灾,救生保命。
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
一卷,失译,佛就涅槃而梦国王十事者。
菩萨戒本笺要
亦称《菩萨戒本经笺要》。律学著述。清顺治八年(1651)智旭撰。一卷。系北凉昙无谶译《菩萨戒本经》的注释书。作者在书首科文中说:本书“大文为三:初归敬述意、二正列戒相、三结示宗趣。初及第三,皆结集家所安,二正列戒相,出《瑜伽师地论·菩萨地·戒品》中”。在“正列戒相”中,先明四重戒,后明四十八轻戒。作者在《跋语》中称:已在自著《梵网经合注》中将本书所有“开遮持犯,尽会入于十重四十八轻中”,由于初学者仍未能解其文义,故撰成本书,以释其最切要处。本书见载于明《嘉兴藏·续藏》及日本《续藏经》。
教外别传
凡十六卷。明代黎眉(郭凝之)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四册。本书系黎眉探究禅之奥妙、佛祖之本源,搜集机缘之语要,以举扬祖师之宗乘。并揭示五家之本源、各派家风,令参禅学道之士认识各自面目,高扬祖灯。本书计收四一○人之机缘,佚名者三十八则。汉月法藏、密云圆悟、雪峤圆信等,皆为之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