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广铭

邓广铭
  • 姓名:邓广铭
  • 别名:字恭三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山东监邑
  • 出生日期:1907年3月16日
  • 逝世日期:1998年1月10日
  • 民族族群:

邓广铭(1907年3月16日—1998年1月10日),字恭三,中国历史学家、著名宋史学家,当代宋史研究的开创者、奠基人、学术泰斗,被誉为“二十世纪海内外宋史第一人”。1907年3月16日(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初三)出生于山东监邑。1932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论文《陈龙川传》,深受指导教授胡适的赞赏。1936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和史学系的助理员及助教。1937~1939年,先后发表《〈辛稼轩年谱〉及〈稼轩词疏证〉总辨正》、《辛稼轩年谱》、《稼轩词编年笺注》、《宋史职官志考正》、《宋史刑法志考正》等,赢得胡适、陈寅恪等教授的一致赞许。陈寅恪并为《宋史职官志考正》作序。1943~1946年,任复旦大学史地系副教授、教授,陆续发表《辛稼轩交游考》、《宋史岳飞传牛皋传张宪传抉原正误》等论文;为"历代名人传记丛书"撰写了《岳飞》一书,把岳飞传记的写作提高到学术研究的水平。1946年夏,复员到北京大学史学系任副教授,1950年起任教授至今。在此期间,修订出版了《辛稼轩年谱》、《稼轩词编年笺注》,先后两次重写了《岳飞传》,并写成《辛弃疾(稼轩)传》、《王安石》等书。同时还发表了《唐代租庸调法研究》、《唐宋庄园制度质疑》、《南宋对金斗争中的几个问题》、《北宋的募兵制度及其与当时积弱积贫和农业生产的关系》、《略论爱国主义和民族英雄》、《三十卷本〈陈龙川集〉补阙订误发覆》、《宋代的家法和北宋的政治改革运动》、《谈谈有关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略论宋学》等论文。另外,在60年代初,执笔撰写了《中国史纲要》中宋辽金史部分,阐述精湛,立论确当,成为高校文科的首选教材之一。


邓广铭执教60余年,先后开设了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宋辽金史、史学方法论、唐宋农民战争史、宋史专题等课程,他对学生要求严格,诲人不倦,为中国史学界培育出诸多人才,尤其是为宋辽夏金方向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界中坚力量。从1954年起,长期担任北大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1978~1981年,任历史系主任;1981年,呼吁成立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此后担任主任近十年之久。1980年,倡导发起中国宋史研究会,并担任首届会长12年,两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促进了国内外宋史研究队伍的成长和学术交流。从1978年起,先后担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及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又担任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81年受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其著作已被编为12卷本的《邓广铭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1998年1月10日上午9时50分,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1999年,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与中国宋史研究会共同设立“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奖励在辽宋夏金史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人才。每两年评选一次,推动了宋代历史学术进步与人才队伍的成长。

猜你喜欢的书

舌鉴辨正

舌鉴辨正

诊法著作。清梁玉瑜撰,陶保廉录。二卷。玉瑜有 《医学答问》 已著录。保廉侍亲宦游,足迹半中国,于新疆病心烦骨痛,求治于玉瑜。后深得其传,笔录成书于光绪二十年(1894)。卷上,列论白舌三十二条、黄舌二十五条、黑舌二十三条。卷下,列论灰舌十七条、红舌四十一条、霉酱舌三条、妊娠伤寒舌六条、蓝舌二条。凡百四十九条。每舌作总论,述其辨证大纲。每条均绘图,并叙其形象及具体辨证方法。书中旁参张登《伤寒舌鉴》、《薛氏医案》 诸书,条分缕析,言简意明,有证有方,图文并茂。对临证治疗及舌诊研究均有参考价值。有光绪二十三年兰州固本堂书局刊本,光绪三十一年云南高等学堂刊本,光绪三十二年石印本。

洪恩灵济真君灵签

洪恩灵济真君灵签

洪恩灵济真君灵签,撰人不详。「洪恩灵济真君」即五代南唐道士徐知证、徐知谔兄弟,明永乐中受封真君之号,故是书当出于明代。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书中载签诗五十三首,皆为七言绝句。如第一签云:「上吉。龙韬豹略韫奇谋,若遇明时即献筹。世道风波多勇猛,好从静处细沉浮。」

八贤传

八贤传

叙述康熙时八位贤臣匡扶社稷的故事。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储仁逊抄本小说。共二十回。闲言少叙,话说我国大清康熙皇爷登基以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驾下有八位贤臣匡扶社稷,这八位乃系山东青州府冯阁老、山西汾州府于成龙、山东曲阜县张鹏翮、陕西临陶庄召恒、河间府萧国佐、即墨县郭瑞卿、济南府孙广泗、河南归德府彭朋。皆系忠心耿耿辅保朝廷。

江变纪略

江变纪略

二卷。明末徐世溥撰。徐世溥,字巨源,江西新建人。明诸生,长于文笔,山居遇盗焚掠而死,或云为仇家李明睿所加害。著有《榆墩集》、《榆溪集选》。《江变纪略》述永历初金声桓、王得仁南昌反正事。金声桓本明将,叛明降清,复又叛清而反正。王得仁本闯王部下降将王体忠军中旗牌,号“王杂毛”,金声桓害王体忠后,以王军属得仁。《江变纪略》首卷记金声桓降清后,取江西献英王,仅得官江西提督,大失所望,复受巡抚章于天欺侮逼勒,金、王二人遂密约谋反,杀章于天等清朝诸官,复明衣冠,迎弘光阁臣姜曰广,制朝官,称隆武年号。卷二述金声桓初胜后,大将军谭泰率清兵至,筑城掘壕,围困南昌,城中米价至六百金一石,以至人民相食,父子夫妇相啖。顺治六年(1649)正月,清军破城,二人俱死,前后相持八个月。徐世溥记金声桓主江西,大治宫室。清军困南昌,金面色如土,诸将禀问,百不应一。全祖望称“金、王定非能成事之人”(《鲒埼亭集外编》)。徐又记弘光阁臣姜曰广辅金声桓,讥其不知人而予事,身虽死而名不彰。而全祖望则认为姜曰广辅金声桓,固有甚难之事势,徐世溥终非局内,“不知事势之难自由也”(《鲒埼亭集外编》)。柳亚子谓金、王虽反复无足称道,行事未轨于正,但起兵反正,适与李成栋广州反清复明同时,大局震动,“俨然有中兴光复之机”(《南明史料书目提要》),而赣、粤两师俱败,南明局势终无可救补。《江变纪略》有《荆驼逸史》本,《明季史料》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知言

知言

南宋胡宏著。原本1卷,现传本6卷。为平日论学随笔札记,屡经修改而成。此书对理学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如道、理、心、性等多有论述,而于性命之理阐发尤详。主张“性”是宇宙本体,是“天命之全体”,而“理”则包括人伦和物理两方面。在他看来,“性”既是人伦之理的渊源,但又高出于“理”;虽无善恶,却有好恶。因此,“世儒之言性者,类指一理而言之尔,未有见天命之全体者也”。认为“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反对天理人欲对立观。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主张“务圣人之道”,“必先致知,及超然有所见,方力行以终”。此书对衡湘学者影响深远。但朱熹、吕祖谦、张栻等人对之既有肯定,也有责疑。今有明嘉靖间正心书院本、清道光间粤雅堂本等。

太子慕魄经

太子慕魄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太子沐魄经同本。慕魂、沐魄皆梵语,太子之名,说佛昔为慕魄太子,十三岁之间为无言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