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千里

- 姓名:韦千里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嘉兴人
- 出生日期:1911
- 逝世日期:1988
- 民族族群:
韦千里(1911-1988),浙江嘉兴人。1911年三月三十一日辰时生,1988年十月作古,享年七十七岁。复旦大学文学系毕业。)著名命理学家,少负奇才,当时与袁树珊、徐乐吾并称上海命学三大家。
民国以来素有“南袁北韦”盛誉的两位命理大师——袁树珊和韦千里,并誉为吾国南北两大师,今两大师皆已仙逝。韦千里祖师一生享誉命相界。于在世之时,将知命识相六十余年的智慧及钻研心得,戮力于培植命理界后进不遗余力。在西安事业时期,宋美龄女士曾找韦千里祖师占卜六壬神课,所言皆验。当时蒋夫人赠送几十块大洋给韦大师,使韦大师扬名而与袁树珊大师同享“南袁北韦”的大名。在新中国建立前后,韦千里定居香港,内地虽偶尔来演讲教学然机会不多,但是韦家仍有两只余脉在中国学易,一是在山东蓬莱,另一是在黑龙江,山东一族研习八字详尽,青出于蓝,而黑龙江一支由于时代原因将韦姓隐晦(改王,取上不出头,下不见底,隐藏之意)。山东韦氏一门学八字断一生穷通夭寿,黑龙江韦(王)氏一门学习六壬和六爻卦,虽方法不同,但殊途同归,一理同源。
韦千里大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6岁左右丧父,年轻时就在上海挂牌算命,并开馆授徒。1933年22岁即发表《精选命理约言》,1934年23岁编辑发行《韦氏命学讲义》,1935年24岁出版《千里命稿》,1942年31岁出版《相法讲义》,1946年35岁出版《八字提要》。1949年38岁时,大陆解放,韦氏离开上海,到香港挂牌算命。1960年49岁,在香港出版《占卜讲义》,并开始在《春秋杂志》撰写《命运答疑问》,名声大振。1963年52岁出版《呱呱集》。1965年54岁,校序《神峰通考命理正宗》。1966年55岁,刊行徐乐吾所著《造化元钥评注》。1979年68岁,去台北讲学。1986年75岁,在台北讲学。1987年76岁,在台北讲学时被踩伤。1988年77岁,12月12日(农历十一月初四),即戊辰年甲子月辛丑日在香港病逝。香港风水学者李居明先生的八字命理即是师从韦千里大师。
韦千里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歌唱的沙
一位年轻人醉死在火车上,同车的格兰特探长无意中捡到死者生前涂写在报纸角落的几行奇怪的诗句,多年办案所形成的直觉、以及对长相的特殊判断能力,使他确信这是一桩凶杀案。休假中的格兰特凭借一己之力展开一系列锲而不舍的调查。 追查证据的历程异常辛苦,眼看着最后一丝线索都中断了的时候,凶手却自己招认了……
痴人之爱
《痴人之爱》是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长篇代表作,由其自身经历改写而成,堪称日式恋爱美学经典之作。关于一段失控的培育之爱,一个调教者反被调教的故事,其对人性欲念的极致书写,让人难以言喻,唯有叹息。"我对她爱憎的情绪就像猫的眼睛那样,一个晚上能变化好几次。"二十八岁的河合让治收养了十五岁的少女娜奥密,意图将其调教为"伟大的""了不起的"女性。然而,娜奥密虚荣自负、风流成性,于天真外表下暗藏心机,河合被其迷人外表蛊惑,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她的需求,甘愿接受娜奥密的各种条件,最后,发誓成为她的奴隶,任其摆布……因为爱,你会忍受很多先前想象不到的屈辱。内容讲述了一段失控的养成之爱,以自我和人性的解放为基调,展现了对女性美的绝对忠实,企图以此拒斥一切旧有的价值观念,探讨了关于爱情、人性和欲望的主题。书中对于人性欲念的极致书写,让人难以言喻,唯有叹息。为了爱,我可以付出一切;为了爱,我也可以不是我。
山房集
宋代诗文别集。9卷。周南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作者有著作40卷。因年久大多散佚。《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所录,重新编排为前集8卷、后稿1卷。其文章充满爱国热情,对投降卖国路线尤为痛恨,如《秦桧降爵易谥敕》一文,对秦桧的卖国行径,给以义正辞严的揭露,字里行间,充满堂堂正气。诗歌佳作不多,但《蚕妇怨》一篇,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去年蹉却沤麻时,寒女卒岁号无衣。今年无叶蚕眼迟,五月簇茧方缲丝。丝成那望衣儿女,且织霜缣了官赋。不愁织尽抒轴空,只恐精粗不中度。寒女寒女无重叹,且将败缕缝新绽。愿得明年蚕叶平,剜肉医疮为汝办。”可视为唐代新乐府运动诗歌的遗响。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明张爵编写。张爵,为嘉靖时人。他“见公署所载五城坊巷必录之,遇时俗相传京师胡同亦书元”,而采辑成篇,于嘉靖三十九年 (1560) 后刊行。书分五城: 正阳门内皇城两边为中城,崇文门内街东往北至城墙及东城外为东城,宣武门内街西往北至城墙及西城外为西城,正阳、崇文、宣武门外为南城,地安门往北至安定、德胜门内为北城加以介绍,对这五城的三十三坊的名称、方位以及各坊的胡同都作了记述,同时还附载了京师八景、古迹、山川、公署、学校、花囿、仓场、寺观、祠庙、坛墓、关梁的名称。是书记载简明、条理清晰,书前并附有总图一幅,查看起来十分方便。是书为了解明代京师情况提供了有益的资料,并可作为研究当时皇城规模、建置和用途的参考,从而想见当时帝王和京师百姓们绝然不同的生活。是书曾为朱彝尊编纂的 《日下旧闻考》所引用,光绪《顺天府志·世文志》也予以记述。今天北京旧城已经过了很大改造,发生了诸多变化,是书作为认识北京地理历史的作用,已很珍贵,但是书出版后,极少单行本流传。196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此书。1983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将是书与 《京师坊巷志稿》 合订再次行世
胎息经注
胎息经注,原题「幻真先生注」。幻真先生疑为唐代道士。《云笈七签》卷六十已收入此篇。《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亦收载是书,与《胎息秘要歌诀》、《太清真人络命诀》三经同卷,《胎息经注》后附《胎息铭》。此外,《道藏辑要》、《道藏精华录》等也收录有该经。全篇仅数百字,略言内丹家存神行气修炼要诀。注云:「修道者常伏其炁于脐下,守其神于身内,神炁相合而生玄胎,玄胎既结,乃自生身,即为内丹不死之道也。」意思是指「胎」是从人的脐下(又称为「下丹田」或「玄牝」)所结成。「胎息」就是守住人体内脐下之气,守住「气」就可以守住「神」,因为神与气是相依不相离的,只有使神不离形,长生才可以实现。另外,人要守住神,还必须要固守虚无以养神气,即泯绝情念,不使神出入来去,久而久之,神就可以长住不离人身了。
三时系念仪范
全一卷。元朝中峰明本撰。全称中峰三时系念仪范。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八册。为三时系念佛事之仪范。内容初为举咒、云集赞、登座偈、提纲、缘起等,次列三时佛事。第一时佛事诵大阿弥陀经上卷,第二时诵大阿弥陀经下卷,第三时诵观无量寿经,或三时皆诵弥陀经。各时皆依提纲、讲演、举念、忏悔、发愿、西方赞和念之顺序。第一时佛事与第二时之间,行斋佛仪式,第二时与第三时之间,修弥陀忏仪。书末附有劝人念佛与念佛正因说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