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莱

雪莱
  • 姓名:雪莱
  • 全名:珀西·比希·雪莱
  • 性别: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公元1792年8月4日
  • 逝世日期:公元1822年7月8日
  • 民族族群:

珀西·比希·雪莱(英文原名:Percy Bysshe Shelley,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19世纪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青年时代接受启蒙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并形成无神论观点,因为写作论文《无神论的必然性》(1811)而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创作了第一首长诗《麦布女王》,描写仙后麦布女王向少女伊昂珊展示人类的三个阶段:过去是暴君,僧侣和政客统治的王国,是战争摧残后的荒墟,现在是金钱统治的世界,但未来则是理性、和平、幸福的社会。长诗《伊斯兰的起义》(1818年)以“黄金城”的革命来暗示法国革命。主人公莱昂和茜丝娜是一对恋人、革命的领导者,和人民一起推翻了专制制度。莱昂宽恕了暴君,后来暴君在外国联盟的支持下复辟,大肆屠杀,他们也被处火刑,但最后死而复苏,精神永生。在统治阶级的仇恨和迫害下,雪莱于1818年离开英国,移居意大利,1822年遇难身死。在意大利写出了杰出的作品《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这部诗剧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和悲剧,通过不屈不挠的普罗米修斯形象表现了对封建复辟势力决不屈服、坚决斗争的精神,并表达了对历史必然进步的乐观信念和对未来平等、自由、繁荣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历史剧《钱起》(1819)描写贝雅特里齐反抗暴虐的父亲钱起伯爵,暗杀了他,最后被教皇处死的意大利史实,肯定了她反抗行动的正义性,但又主张以爱和感化来代替报复和暴力行为。此外,还创作了《专制暴君的化装舞剧》(1819)、《自由颂》(1820)等优秀政治诗和《西风颂》(1819)、《致云雀》(1820)等著名抒情诗。 其诗歌的主题是对充满剥削压迫的黑暗社会和专制暴政的揭露和反抗,对历史变革必然性的信念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展望,但他把抽象的“爱”和理性视为改造社会的动力,则是带有空想性的。

猜你喜欢的书

火珠林

火珠林

古代占验术书。旧题五代末宋初麻衣道者撰。此书专述以三钱代蓍之占筮术,即西汉京房所传之遗法。《文献通考经籍志·子部·占筮类》载有《火珠林》一卷。《朱子语类》:“古之卜筮,恐不如今日所谓‘火珠林’之类否?”陈振孙《书录解题》论及《火珠林》时说:“今卖卜者掷钱占卦,尽用此书。”考《宋史·艺文志》,载有《六十四卦火珠林》一卷;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亦有《火珠林》一卷,均不详撰人姓名。而今传此书则皆题“麻衣道者”撰。

鬼谷子神奇相法全书

鬼谷子神奇相法全书

阅人先欲辨五形 金木水火土也。
  陈图南云:金形方正色洁白,肉不盈兮骨不薄;木形瘦直骨节坚,色带青兮人卓荦;水形圆厚重而黑,腹垂背耸真气魄;火形丰锐赤焦燥,反露气枯无常好;土形敦厚色黄光,臀背露兮性乐静。吕尚云:木瘦金方乃常谈,水圆土厚何须宽。麟凤记云:相克於中蹇难多,金木水火由不和。

政海轶闻

政海轶闻

1934年8月.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陶菊隐先生的一部笔札《政海轶闻》。该书传主大多为民国政治舞台上的名流巨子,如袁世凯、蔡锷、熊希龄、徐世昌、王士珍、张敬尧、泞锟、吴佩孚、张作霖、张宗昌、冯玉祥、韩复榘、张辉瓒、苏曼殊、王闾运等。由于作者当时系名记者,长期养成了一种注重资料搜集、整理、积累的习惯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

竺摩法师讲述,在澳门佛学社。地藏经在我国流行之盛,其情形可与金刚、弥陀、法华三经相提并论。所以在近代中国讲经法师丛里,盛行著讲‘四部头’的术语。所谓‘四部头’,即上面所举的四部经;能讲得这四部经的,自然嬴得法师这个衔头了。因此,学讲‘四部头’几乎也成了今日学做法师的‘登龙术’!话虽如此说,这四部经所以能够这样盛行,亦自有其里因:弥陀和地藏,与此土众生缘力殊胜,所以二经特别流行。法华自智祖大苏妙悟,抉微发隐,唱为纯圆独妙;金刚自六祖得法黄梅,代替了襌宗传佛心印的楞伽经;这都是二经在后世畅行无阻的原因。如果没有这些内在底里因,即使你以为这是学做法师的‘登龙术’,恐怕也难得给你学得成功,或学成而变为‘屠龙术’了。

释门归敬仪

释门归敬仪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释门归敬仪》作于唐龙朔元年(661),旨在劝说规范僧众,禅法归心,笃诚奉法。此仪共有十章,第一章,敬本教兴;第二章,济时护法;第三章,因机立仪;第四章,乘心行事;第五章,奇缘真俗;第六章,引教征迹;第七章,约时科节; 第八章,威仪有序;第九章,功用感通;第十章,桯器陈迹。于第二章中立四种三实,即:一,一体;二,缘理;三,化相;四,住持。于第八章中详解敬仪,列举十一位,即:南无、稽首、敷坐具、脱革履、偏袒六五轮著地、头面礼足、右膝著地、互跪、一心合掌、右绕、曲身瞻仰。于第九章中立十行相,即:礼拜、赞叹、发愿回向、观佛相好、专念修慈、三归十善、发菩提心、读诵经戒、供养舍利、造佛形像、修行正观。此仪规范佛事仪礼,使之礼制定则典型不坠,可称为 “三业宪章”。该仪上弘佛道,下摄自他,真俗所归,毫厘不紊。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常徒之箴铭,救时之枢要。也是研究佛教礼仪的重要而又珍贵的文献资料。现见载有天津刻经处刻本。注疏有宋了然的《释门归敬仪通真记》。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宋彦起有释门归敬仪护法记,其护法记仅存卷上。

成唯识论述记

成唯识论述记

凡十卷,或二十卷。唐代窥基(632~682)撰。又称成唯识论疏、唯识论述记、唯识述记、述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系注解成唯识论一书之著作。撰者为我国法相宗初祖,于书中以佛教论理学(因明)破斥小乘、外道,并说明万法乃由人类存在之根本依处─阿赖耶识之所现,以此而组织佛教教学。本书问世以降,成为我国唯识学之根本圣典;在日本亦为法相宗与各宗之要典,极受推崇重视。本书内容分为五门,即:(一)教时机,分为说教时会与教所被机两种。(二)论宗体,以唯识为宗而谓其体有四重。(三)藏乘所摄,谓成唯识论为一乘之所摄,并为三藏中之菩萨藏所摄。(四)说教年主,以慧恺之俱舍论序论说世亲与十大论师之年代。(五)本文判释,即就本文述释其义。注释书有唐代道邑之成唯识论义蕴五卷、如理之成唯识论疏义演二十六卷、灵泰之成唯识论疏钞十八卷等。本书另有六十卷之单行本。盖自元代以来,本书即告失传,清末杨文会得之于日本,遂集缁素之力,锓板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