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莱

- 姓名:雪莱
- 全名:珀西·比希·雪莱
- 性别:男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公元1792年8月4日
- 逝世日期:公元1822年7月8日
- 民族族群:
珀西·比希·雪莱(英文原名:Percy Bysshe Shelley,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19世纪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青年时代接受启蒙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并形成无神论观点,因为写作论文《无神论的必然性》(1811)而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创作了第一首长诗《麦布女王》,描写仙后麦布女王向少女伊昂珊展示人类的三个阶段:过去是暴君,僧侣和政客统治的王国,是战争摧残后的荒墟,现在是金钱统治的世界,但未来则是理性、和平、幸福的社会。长诗《伊斯兰的起义》(1818年)以“黄金城”的革命来暗示法国革命。主人公莱昂和茜丝娜是一对恋人、革命的领导者,和人民一起推翻了专制制度。莱昂宽恕了暴君,后来暴君在外国联盟的支持下复辟,大肆屠杀,他们也被处火刑,但最后死而复苏,精神永生。在统治阶级的仇恨和迫害下,雪莱于1818年离开英国,移居意大利,1822年遇难身死。在意大利写出了杰出的作品《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这部诗剧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和悲剧,通过不屈不挠的普罗米修斯形象表现了对封建复辟势力决不屈服、坚决斗争的精神,并表达了对历史必然进步的乐观信念和对未来平等、自由、繁荣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历史剧《钱起》(1819)描写贝雅特里齐反抗暴虐的父亲钱起伯爵,暗杀了他,最后被教皇处死的意大利史实,肯定了她反抗行动的正义性,但又主张以爱和感化来代替报复和暴力行为。此外,还创作了《专制暴君的化装舞剧》(1819)、《自由颂》(1820)等优秀政治诗和《西风颂》(1819)、《致云雀》(1820)等著名抒情诗。 其诗歌的主题是对充满剥削压迫的黑暗社会和专制暴政的揭露和反抗,对历史变革必然性的信念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展望,但他把抽象的“爱”和理性视为改造社会的动力,则是带有空想性的。
猜你喜欢的书
眉山集
诗文别集。北宋唐庚(1071—1121)撰。二十二卷。庚字子西,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进士出身,宰相张商英荐其才,除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亦贬置惠州。后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与苏轼友善。有《眉山唐先生文集》,《三国杂事》。此集收诗凡三百余首,赋五篇,文百余篇。诗以体为序,且以五言律为多。风格简练、紧凑、严谨。文以杂文为多。阐述论学思想,亦颇简洁。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三编》为三十卷本,附张元济撰校勘记一卷。
尝试集
中国现代第一本白话诗集。胡适作。1920年3月初版,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同年9月再版。1922年10月刊行了经作者增删的增订第4版,其后便以此版行世(第4版曾多次印刷,其中仍有小变动)。1984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依1922年增订4版重排,并将增订4版所删初版及再版中的内容作为附录列于书后。作者在哲学上信奉实证主义,书名题作《尝试集》,系借陆游“尝试成功自古无”之句而反用之。
格言联璧
金缨著。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蒙学教材,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按儒家大学,中庸之道,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要内容为框架,收集有关内容的至理格言,用以启蒙训教。咸丰元年(1851)刻本,民国十五年(1926)鸿宝斋书局重刻本。
萃善录
《萃善录》,原不题撰人。书中提及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当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表奏类。此书辑录宋元明三朝天师道之青词数篇,系道士举行斋醮时上于皇天神祇之祝词。其中最晚者为〈张国祥荐父终七词〉,故此书疑即张国祥选编。
竹叶亭杂记
史料笔记。八卷。清姚元之撰。初刊行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姚元之,字伯昂,号廌青,又号竹叶亭生,晚号五不翁,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于咸丰二年(1852年),安徽桐城人。嘉庆十年(1805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二十三年离官。是书内容丰富。约十万字。主要记载清廷掌故、前贤遗事、地方风俗等。对乾隆、嘉庆间川、陕、楚等地教军起义及和珅当政,擅权纳贿的情况记录尤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潜室札记
二卷。清刁包(1603~1669)撰。刁包字蒙吉,号六用居士,祁州 (今河北无极)人。明天启七年 (1627)举人,再试不第,遂弃举子业,以著述讲学为事。清兵入关,隐居不出,于城隅建斋曰 “潜室”,闭户读书。其学信守程朱,以谨言行为要。著有《用六集》、《斯文正统》、《辨道录》、《四书翼注》等书。此书为平日所见的随笔札记。王士祯《池北偶谈》称道其中为盖世豪杰易,为惬心圣贤难一条;又称道其趋吉避凶盖言趋正避邪,若认作趋福避祸便误一条。然而所论心性及格致诚敬,则多拾前人的旧论。其谓读 《春秋》而不读 《胡传》之妙,不可以言 《春秋》,亦不出里塾拘墟之见。又称吾辈第一座名在《大学·知止》一节。且谓此山又不在书本上,还只在腔子里,语言虚渺。有《畿辅丛书》 本、《丛书集成初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