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崎红叶

- 姓名:尾崎红叶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东京
- 出生日期:1868年1月10日
- 逝世日期:1903年10月30日
- 民族族群:
尾崎红叶(おざき こうよう,Koyo Ozaki,1868年1月10日-1903年10月30日),日本小说家。生于东京,本名德太郎。幼丧母,寄养在外祖父家。 15岁进大学预科,与爱好文学的同学山田美妙、石桥思案、丸冈九华组织文学团体“砚友社”,发行同人杂志《我乐多文库》(1885~1889),先为手抄本,后为铅印内部刊物,最后公开发行,总计43册。尾崎红叶于1888年入东京帝大法律系,翌年转入文学系,1890年退学。此前,他已作为新进作家,入《读卖新闻》社。1903年死于胃癌, 终年35岁。
他从事创作将近20年,可分为下列4个时期。初期(1885~1889)作品主要是反映明治初年欧洲思潮影响下“文明开化”的社会风习趣闻的“风俗小说”,主要有《两个比丘尼的色忏悔》(1889)、《Yes and no》(1889)等。 次期(1889~1892)作品多半模仿江户时期小说家井原西鹤的作风,但出现两个特点,一为心理描写,一为口语体。主要作品有《伽罗枕》(1890)、《新桃花扇》(1890)、《两妇女》(1891~1892)等。中期(1893~1896)作品中细腻的心理刻画和成熟的口语体的特点形成,如代表作《多情多恨》(1896)等。晚期(1897~1903)以未完成的长篇《金色夜叉》(1897~1902)为代表,向社会的、写实的方向发展。他肯定爱情、友谊和社会正义,而从封建伦理道德出发,否定金钱势力。此外还写有不少文艺随笔、日记、俳句和文艺评论等。
尾崎红叶的作品,在反映世态人情中,多侧重于儿女私情,较为浅薄庸俗,却在市民阶层中赢得了广大的读者。但是,在日本江户文学向近代文学过渡时期,他在文学语言的口语化、写实主义技巧的提高,题材范围的扩大等方面,为后来的自然主义文学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以他为核心的“砚友社”和他本人的创作活动,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他与同时期的幸田露伴、坪内逍遥、森鸥外四人,并称为“红露逍鸥”时期。尾崎红叶的门徒较多。其中,泉镜花发展了他的浪漫主义倾向;德田秋声发展了他的写实主义倾向。他们对日本近现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尾崎红叶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副题《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恩格斯于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用德文写成的著作。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恩格斯通过考察和调查,用大量的事实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尤其产业革命是造成工人道德堕落的根源,满怀义愤地控诉英国资产阶级对工人犯下的种种罪行。指出大工业运用新机器,对工人带来严重的道德伤害,现存社会秩序对工人只有一切害处而得不到些微好处,工人不可能尊重这个社会秩序。一些工人不由自主地犯罪,这是资产阶级的粗暴野蛮、摧残人性的待遇种下的恶果。大工业造成的劳动强制性和人口集中,使工人的道德堕落现象更加扩大,并达到了极点。资本主义制度这一社会条件,是造成工人道德堕落的总根源。恩格斯肯定并赞扬了逐渐形成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团结互助、勤劳诚实,不贪财、不自私,富于反抗精神和献身精神以及国际主义精神的崇高道德品质,认为这是人类道德的希望。他第一次系统地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道德原则、金钱万能的人生观、幸福观,批判了所谓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说教的虚伪本质。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竞争关系、利用关系、剥削关系和金钱关系,揭露了资产阶级为了赚钱不择手段、不把工人当人看的“奴隶主”的野蛮道德。提出了“个人利益和全人类利益相一致”的道德理想和原则,这种道德原则只有工人阶级才能具有。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只有依靠在过去成长起来的、通过斗争成熟起来的工人才可能,这是现实的历史的人。号召工人阶级为自己的最终解放而斗争。这是恩格斯伦理思想完成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重要著作,列宁称之为世界社会主义文献中最优秀的杰作之一,是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一份义正辞严的控诉书。
太阳系大乐透
鬼才科幻大师菲利普·迪克的长篇处女作。 2203年,人类已统治整个太阳系,但社会的运行却很不靠谱。最高领导人由一台叫作“瓶子”的乐透机器选出。瓶子一转,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世界的主宰。 这一次,卡特赖特成为了幸运儿。他来自底层、无权无势。初一上台,便要面对前任的刺杀和挑战。双方实力悬殊,他该如何应对? 与此同时,一艘飞船在太阳系中寻找传说中的行星。飞船和卡特赖特关系匪浅。他的当选,是天降鸿运还是另有玄机?
潜斋文集
宋代诗文别集。11卷。何梦桂著。卷末附《铁牛翁遗稿》1卷,是作者族孙何景福的诗赋作品。《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颇学白居易体,殊不擅长;文则颇援引证佐,有博辨自喜之意”。其诗词创作多抒发闲情逸致,其中隐含遗民的故国之思,情绪低沉。如〔喜迁莺〕一词,仿辛弃疾〔摸鱼儿〕的章法和语言,表达岁月如流,心灰意冷的悲哀。《夜坐有感》以夜深不寐,触景伤情的笔法写眷恋故国之情:“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洞龙睡熟云归岫,枝鹊啼干月满林。瓮里故书前世梦,匣中孤剑少年心。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到夜深。”《铁牛翁遗稿》中颇有关心现实的作品,如《伤田家》:“缫车未歇取丝分,私债官逋夜打门。里正不慈胥吏酷,穷民空感半租恩。”就精神气质而言,却在何梦桂之上。本书曾收入《四库全书》,并有明刻本,明刻、清顺治十六年(1659)何令范重修本。此外,尚有4卷本的《潜斋文集》,未见刊本,仅有数种清抄善本行世。
今古学考
近代廖平著。两卷。著于清光绪十一年 (1885),次年由成都尊经书院刊行。此书目的在于区分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不同。上卷列出十多种表来区 分今、古文经学在礼制上的不同,下卷加以说明。认为 今文经学以孔子为宗主,《礼记·王制》是其礼制纲领; 古文经学以周公为宗主,《周礼》是其礼制纲领。但这两 派又统一于孔子,因为孔子早年主张“从周”,他早期学 生流入燕、赵,后来传为古文经学;孔子晚年主张改制, 损益四代,他晚年的学生多在邹、鲁,所传为今文经学。 该书以礼制区别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及其经师传注, 是对经学史的贡献。收入《六译馆丛书》,1928年北京 资料社印行。
黄帝内经灵枢略
黄帝内经灵枢略,编者不详。约出于北宋,《通志•艺文略》着录「内经灵枢略一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此书为《黄帝内经灵枢》之删节本。分别节取《灵枢经》原书中〈天年〉、〈诀气〉、〈大惑论〉、〈忧恚无言〉等四篇。更换篇名,摘录精要,重新改编成书。
京口耆旧传
《京口耆旧传》9卷,南宋刘宰撰。刘宰,字平国,镇江金坛人,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他博学多识,熟知乡土前贤,宁宗嘉定七年(1214),镇江府教授卢宪奉知府史弥坚之命,准备重修郡志,卢宪本为台州人,对镇江先贤知之不多,他便请刘宰搜访名贤事迹,以供修志时参考,刘宰于次年撰成此书,取名《京口耆旧传》(京口为镇江古称)。该书在宋代未见著录,原本卷数不详,今本系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馆臣将其析为9卷,今天通行的《守山阁丛书》和《粤雅堂丛书》本都是出自《四库全书》。宋代的镇江府下辖丹阳、丹徒、金坛3县,《京口耆旧传》即专为此3县的名贤耆旧立传,收录范围上起北宋初,下迄嘉定七年,生者不录。今本共有68人的传记(附传不计在内),其中王遂、刘宰两传记事晚至理宗宝祐年间,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考订,此两传当系刘宰小儿子刘汝进增补。镇江一地在宋代名贤辈出,其中如沈括、米芾、陈东、张悫、汤东野、洪兴祖、苏颂等人,虽然在正史中都有传,但此书所记他们的轶闻逸事都较正史为详。在体例的谨严上此书并不亚于正史,每篇传文都本末详备,生卒必具,与杂记随笔不同。其中内容多可与史传相参证,如第5卷汤东野传,记苗刘之变时朝廷发文宣布高宗退位,汤东野劝张浚将这篇文告隐瞒起来不予宣布,而《宋史·张浚传》却说这是张浚自己的主意,证以刘宰《漫塘集》中《汤侍郎〈勤王录〉跋》,可知《京口耆旧传》的记载是可信的。此书本为卢宪修镇江志而作,后来修成的《嘉定镇江志》,其人物门即主要参据此书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