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崎红叶

尾崎红叶
  • 姓名:尾崎红叶
  • 别名:
  • 性别: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东京
  • 出生日期:1868年1月10日
  • 逝世日期:1903年10月30日
  • 民族族群:

尾崎红叶(おざき こうよう,Koyo Ozaki,1868年1月10日-1903年10月30日),日本小说家。生于东京,本名德太郎。幼丧母,寄养在外祖父家。 15岁进大学预科,与爱好文学的同学山田美妙、石桥思案、丸冈九华组织文学团体“砚友社”,发行同人杂志《我乐多文库》(1885~1889),先为手抄本,后为铅印内部刊物,最后公开发行,总计43册。尾崎红叶于1888年入东京帝大法律系,翌年转入文学系,1890年退学。此前,他已作为新进作家,入《读卖新闻》社。1903年死于胃癌, 终年35岁。


他从事创作将近20年,可分为下列4个时期。初期(1885~1889)作品主要是反映明治初年欧洲思潮影响下“文明开化”的社会风习趣闻的“风俗小说”,主要有《两个比丘尼的色忏悔》(1889)、《Yes and no》(1889)等。 次期(1889~1892)作品多半模仿江户时期小说家井原西鹤的作风,但出现两个特点,一为心理描写,一为口语体。主要作品有《伽罗枕》(1890)、《新桃花扇》(1890)、《两妇女》(1891~1892)等。中期(1893~1896)作品中细腻的心理刻画和成熟的口语体的特点形成,如代表作《多情多恨》(1896)等。晚期(1897~1903)以未完成的长篇《金色夜叉》(1897~1902)为代表,向社会的、写实的方向发展。他肯定爱情、友谊和社会正义,而从封建伦理道德出发,否定金钱势力。此外还写有不少文艺随笔、日记、俳句和文艺评论等。


尾崎红叶的作品,在反映世态人情中,多侧重于儿女私情,较为浅薄庸俗,却在市民阶层中赢得了广大的读者。但是,在日本江户文学向近代文学过渡时期,他在文学语言的口语化、写实主义技巧的提高,题材范围的扩大等方面,为后来的自然主义文学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以他为核心的“砚友社”和他本人的创作活动,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他与同时期的幸田露伴、坪内逍遥、森鸥外四人,并称为“红露逍鸥”时期。尾崎红叶的门徒较多。其中,泉镜花发展了他的浪漫主义倾向;德田秋声发展了他的写实主义倾向。他们对日本近现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尾崎红叶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广群芳谱

广群芳谱

原名《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类书。清汪灏等编。一百卷。凡天时谱六卷,谷谱四卷,桑麻谱二卷,蔬谱五卷,茶谱四卷,花谱三十二卷,果谱十四卷,木谱十四卷,竹谱五卷,卉谱六卷,药谱八卷。清圣祖序称因见明王象晋《群芳谱》“搜辑众长,义类可取”,乃命廷臣“捃摭荟萃,删其支冗,补其阙遗。上原六经,旁据子史,洎夫稗官野乘之言,才士之所歌咏,田夫之所传述,皆著于篇”。虽《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于子部谱录类,但实为一部带有植物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体例依王谱,首录定义文字,次为“汇考”,录典故,又次为“集藻”,收题咏诗文(全文或散句),又次为“别录”,述制用之法,王谱原文在前,增补文字在后。资料丰富,对文学研究也有较大参考价值。书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刊成上表进呈。有武英殿原刊本、《四库全书》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排印本。近有1985年上海书店影印《国学基本丛书》本。王象晋原谱则有明二如亭刊二十八卷本、明沙村草堂刊二十九卷本。

老子道德经解题及读法

老子道德经解题及读法

本书据大华书局1934年版影印。全书分四个部分,分别谈了老子,《道德经》及其版本。读法。作者首先根据《庄子》和《史记》等书的记载,慨述了老子的身世及孔子问礼和道于老子的情形。接着,作者概述了各家关于《道德经》的论述,介绍了《道德经》各种板本。最后.作者强调读《道德经》的方法:第一要通其指意。老子之观道,始于“知常”,终于。斟玄”,两义一贯,就可以通道纪。第二要审其篇章。诸家对《道德经》分章未可信,原分章次盖不可知,读者要“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第三要旁籀渚子,即要阅读庄子、列子等诸子言老子的书,这样才能明白老子的指意。第四要会核众注,因为“一家之见,发义未宏。

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诀

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诀

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诀,又名《北帝七元延生真经》,原不题撰人。内称:「吴赤鸟二年(239)葛仙翁受之于太上老君,至魏时叶先生传之于世」。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云笈七签》卷二十五亦录载全文。本篇言醮祭或存思北帝七元真人以解厄延年,飞升紫庭之法。「北帝七元」即北极七星之神,本篇内详载其隐讳、真形、神威,以及存思醮祭北帝七元之仪法。有各种神咒和「北帝七元真形图」

名臣经济录

名臣经济录

明黄训编。五十三卷。黄训,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嘉靖进士,官至副都御史。本书辑录自洪武至嘉靖九朝(内缺建文一朝)名臣经世之言,分开国、保治、内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十二门,每门各有子目,保存了有关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许多珍贵史料。有明代新安刊本及《四库全书》本。

摧惑显宗记

摧惑显宗记

熊十力著,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6月出版。 刘述先在《摧惑显宗记》重印序言中指出,熊十力《新唯识论》出版后,支那内学院著《破新唯识论》驳斥熊十力的论点。熊十力又作《破破新唯识论》再加反驳。这时印顺法师也加入笔战,著文批评《新唯识论》,熊十力加以强烈反击,用的是借弟子黄艮庸(庆)之名答复邓子琴教授的方式,逐条加以批驳,所写成的即是《摧惑显宗记》的内容。《十力语要初读》收有“《新论》平章儒佛诸大问题之申述(黄艮庸答子琴)”一长文。此书出版于己丑(1949),台湾有乐天出版社于1971年出版,此文所占篇幅是由第四十三页到一三一页。乍看之下,此文与《摧惑显宗记》的内容完全相同。对照发现,它缺《显宗记》一至十三页的议论。刘述先指出,《摧惑显宗记》可能是接引后学去了解熊先生思想的津梁。本书附录熊十力先生语要二则:与诸生谈新唯识论大要;为诸生授新唯识论开讲词。

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

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

一卷,唐不空译。说金刚界三十七尊之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