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昴英

- 姓名:李昴英
- 别名:字俊明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番禺(今广东广州)人
- 出生日期:1201
- 逝世日期:1257
- 民族族群:
李昴英(1201—1257),宋文学家、诗人。字俊明,号文溪。前人多书其名为李昂英、李公昴及李公昂,番禺(今广东广州)人。弱冠以《春秋》首计偕,为崔与之器重。宝庆二年进士,调汀州推官,以退贼功迁太学正。丁母忧,起为武学博士。端平二年,除大理司直、主管经抚司机宜文字。三年,召为太学博士,除校书郎。嘉熙元年,除秘书郎,迁宗正丞。二年,除著作郎。三年,兼史馆校勘,擢权兵部郎中,出为福建提举。丁父忧。淳祐六年,赴阙,奏请正史嵩之之罪,以伸杜范、刘汉弼、徐元杰三贤之冤,擢右正言兼侍讲。以论陈、赵与��,与在外差遣,三学诸生饯行诗有“庾岭梅花清似玉,一番香要一番寒”之句。家食数载,杜门却扫。十二年,起为江西提刑,兼知赣州。宝祐二年,召为大宗正卿,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侍讲,除右史,迁左史,擢吏部侍郎。三年,因论救御史洪天锡,与俱贬,归隐五羊文溪。五年卒,年五十七。谥忠简。昴英天性劲直,议论高迈。其文简而有法,婉而成章,江万里、文天祥皆推服之。《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四评其诗文谓:“其文质实简劲,如其为人。诗间有粗俗之语,不离宋格,而骨力遒健,亦非靡靡之音。”以词知名,贺裳《载酒园诗话》谓其诗“终不脱词家本色”(《景泰寺》)。其词存三十首,以慢词最见工力,多喜以高人野语,壮士豪语发之,微近辛弃疾风格。如《水调歌头·题登春台》、《念奴娇·避暑白云寺》诸阕,大开大阖,落笔有气势。黄昇称为“词家射鵰手”(毛晋《文溪词跋》引)。而《兰陵王》(燕穿幕)一首,则凄婉缠绵,明人杨慎誉其“绝妙可并秦(观)、周(邦彦)”(《词品》卷五)。词末数语,新奇精妙,李调元《雨村词话》叹其为“前人所未经道”。元至元间,其门人李春叟辑为《文溪存稿》二十卷,凡奏稿杂文一百二十二篇,诗词一百二十五篇,有明嘉靖十年李翱刻、崇祯三年李振鹭重修《李忠简公文溪存稿》本,《四库全书》本名《文溪集》。又有《文溪词》一卷,收入《宋名家词》第五集。《全宋词》第四册录其词三十首。《全宋诗》卷三二五六至三二六○录其诗五卷。《全宋文》卷七九三八至七九四四收其文七卷。事迹见《广州人物传》卷九《宋吏部右侍郎李忠简公昴英》、清康熙李际明刊本卷首裔孙李殿苞《忠简先公行状》。
李昴英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忏余集
郁达夫著。上海天马书店1933年2月出版,为小说、散文合集。内收散文《忏余独白》、《钓台的春昼》等4篇,并《迟桂花》等小说。《忏余独白》即代序,回顾了自己各时期创作的动机与心理,并介绍了集内文章貌似隐逸循世、实则曲折释愤的格调之来由。特别是以抒情笔调忆述自幼养成的迷恋大自然、渴望空远与远游的个性,留学日本时期写作小说《沉沦》的背景与心境,十分真率痛切,颇为感人。《钓台的春昼》描绘严子陵钓台清幽颓荒的景观,并于述幽纪胜之中题诗抨击“中央党帝”与汉奸佞臣,品调卓尔不凡。《志摩在回忆里》悼念同学同庚的故友,不作通常的哀辞,而是生动地勾画了徐志摩生前的音容笑貌,以见其活泼聪敏的个性和内蕴的愤世悲情,令人观之难忘。《东梓关》描写徐竹园的舒徐浑厚的名医风度以及东梓关有关战乱殃民的传说;《瓢儿和尚》描写北伐时当旅长的秦国柱隐匿山林当和尚的经历;《迟桂花》描写“我”到西湖参加昔日同学婚礼的经过,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形象,描绘出山居恬静、自然的生活情趣和明媚多姿的湖光山色。故通观全集,并非如苏汶等评说的充满了“隐逸的情趣”,“充满了循世之作”,而是或实写人事、或寄情山水,均表现了愤世嫉俗的心态,多别有寄托之作。
红顶商人胡雪岩
大清首富胡雪岩,幼时家贫,替人放牛为生;稍长,入钱庄干杂活,扫地、倒尿壶,得老板赏识,提为跑街;遇贵人王有龄(浙江巡抚),资助其开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很快成为杭州巨富;王有龄兵败自杀,胡雪岩改投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门下,长袖善舞,眼光独到,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垄断金融,操办洋务,阻击外商,筹措军饷,30年间扶摇直上,直至富甲天下,得慈禧赏黄马褂穿,赐紫禁城骑马,授二品官衔,大富大贵,无人能比;更乐善好施,赢得“胡大善人”的美名。 一夜之间风云突变,慈禧下令革职抄家,积攒多年的隐患全面爆发,三天之内一贫如洗,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两年后郁郁终老,埋骨乱石丛中。 胡雪岩一生谨守“戒欺”与“真不二价”的经商原则,所向披靡,显赫一时,其辉煌成就被后人尊为一代“商圣”;但皇权无边,必然无情,商人的命运并不在自己手中。 翻开本书,了解官僚体制下,一代商圣的天才与宿命。 本书出版40年来,一直被视为胡雪岩研究的至高经典。
钓矶立谈
轶事小说集。作者史虚白,一说为史虚白之子。今有《楝亭藏书十二种》本,《反约篇》本,《榕园丛书》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另外, 《知不足斋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均有附录一卷。《钓矶立谈》专记南唐故事,内容比较集中,且基本囿于政治范畴之内。此书作于南唐覆亡之后,字里行间渗透着“怀旧之思”。作者在自序中曾这样写道: “文惭子山之丽,兴哀则有之;才愧士衡之多,辨亡亦几矣。”每篇皆以“叟曰”对所记之事进行评议,抒发感慨。分析南唐兴亡多能切中肯綮,字里行间充溢着怀旧之思。显示出以史笔为小说的特色。
千家诗
本名《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诗总集。南宋刘克庄(1187—1269)编。二十二卷。克庄有《后村别调》已著录。此编收录唐、五代、宋人诗作,以宋人诗为多。常见本分上、下两集,上集收五、七言绝句八十余首,下集收五、七言律诗四十余首。诗人数十人,而以“千家”名,极言所收包括各种流派、各种风格。此编原为童蒙而编,作为学诗入门读物,选诗浅显易懂,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书成之后,影响极大,待《唐诗三百首》出而影响稍减。后有王相《新镌五言千家诗》与托名谢枋得《重订千家诗》两种,编选庸陋,注释肤浅,时有谬说。或因此而误以为《千家诗》为谢、王编选,或误以三书为一书异名。此书坊间版本甚多,一九八○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整理出版。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白话译文
1卷。又名《护诸童子请求男女陀罗尼经》《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呪经》《护诸童子经》等。北魏菩提流支译。该经叙述了造成儿童灾患的15个大鬼神名,以及所造成的孩童疾病症状和相应的治疗方法。该经以护佑童子为宗旨,受到中古时期女性的欢迎,并被抄写用于为女性追福的礼仪之中,表明了佛教世俗化的某种倾向。
月江正印禅师语录
凡三卷。又作月江和尚语录、月江印禅师语录。元代临济宗僧月江正印撰,居简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三册。收录正印禅师于碧云寺、淀山寺、南禅兴国寺、宣化寺、道场寺等处之上堂与小参语,以及拈古、颂古、普说、法语、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