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焯

陈廷焯
  • 姓名:陈廷焯
  • 别名:字亦峰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泰州
  • 出生日期:1853
  • 逝世日期:1892年
  • 民族族群:

陈廷焯(1853—1892年),近代词论家。字亦峰。原籍江苏丹徒,流寓泰州。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性格磊落,重品行。 十五年(1889)应礼部试,不售而归,途经山东某地,闻一妇哭声甚哀。询知此妇原系浙江人,因其夫死于外,无力归葬。廷焯遂慨然出资雇舟运棺木,相伴南下。有一侠客,亦暗中相随,见陈氏举止不苟,始以实情相告而去。一生治诗词,亦潜心医道。《感遇》诗云:“淮南多悲风,之子在北岑。登高望千里,平原莽荆榛。众趋贤所避,穷愁何所论。先师远垂训,忧道勿忧贫。至人贵藏辉,抱朴藏其真。”似是其生活与志趣的自述。


陈廷焯尤以词学理论知名于世。尝历数清代词学诸家,以为从朱彝尊之《词综》、万树之《词律》、彭孙遹之《词藻》等,或讲声律,或极艳雅,都有可采之论,但都不能洞悉词之本原,直揭词中三昧。而张惠言之《词选》则矫枉过正,虽门墙自高,其规模亦不够恢宏。于是上溯《诗经》、《离骚》,以情性温厚为体,以沉郁为用,大力提倡词的“沉郁”之说。以为“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诗词一理,然亦有不尽同者。诗之高境亦在沉郁,然或以古朴胜,或以冲淡胜,或以巨丽胜,或以雄苍胜。纳沉郁于四者之中固是化境,即不尽沉郁,如五七言大篇畅所欲言者,亦别有可观。若词则舍沉郁之外更无以为词。”(《白雨斋词话》)可谓常州词派的后劲。著有《白雨斋词话》、《白雨斋诗集》、《白雨斋词存》。

陈廷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考古编

考古编

十卷。南宋程大昌撰。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生平事迹详见《演繁录》。此编主要杂论经义异同及史传谬误,博洽详明,“实能正经解之乖违,订史传之阙误”(《考古编》 张海鹏后识),多有可取。如,以白居易 《乐府诗》正韦述所记《唐六典》不曾行用之误;以在张掖者乃鲜水非令鲜水,驳章怀太子所注《后汉书·段颍传》之非; 以《汉书》 比景县当从刘昫《旧唐书》作北景;以荀子所称子弓即仲弓,非馯臂子弓;以琅琊台碑文证秦以前已尝刻石等,皆精审明晰。再如,《正朔论》谓周人虽首子以命月,而占星命算修词举事仍用夏时;《象刑论》谓是刑官取其法悬之象魏,而不取画衣冠、异章服之说,其持论颇为新异,旁引曲证,亦能有所依据。书中也有可供商榷之处,如《诗论》十七篇,反复推阐,大抵谓《诗》有南、雅、颂之名,无国风之名,说极辨博,而实无解于《礼记》之所引。故终为后人驳诘。虽然如此,仍不失为考据精核之作。《四库全书总目》谓其书“虽亚于《容斋随笔》,要胜于郑樵辈之横议也。”评价很高。今传本不一,主要有《学津讨原》、《儒学警语》、《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 等丛书本,《函海》、《江氏聚珍版丛书》 本作 《程氏考古编》 十卷。《丛书集成初编》 本据 《儒学警语》 本排印,又附以《学津讨原》本所载提要及跋识于后,为较好通行本,但排印时有错字。

道德经[楚简本]

道德经[楚简本]

1993年10月湖北荆门郭店一座楚墓中出土的一批楚文字竹简。共804枚。墓主据殉葬耳杯铭文知为“东宫之师”。墓葬时期当为战国中期后段。竹简内容主要是道家、儒家之典籍。道家著作共两种四篇:《老子》甲、乙、丙三篇,均系摘抄,不相重复;简本《老子》的出现,证明《老子》成书甚早。其文中无“绝圣”和“绝仁弃义”等字样,说明道家早期思想无尖锐的反儒倾向。儒家自孔至孟一百多年间思想发展之脉络,因文献不足所造成的缺憾,楚简出土可有所弥补。楚简儒家著作中提出了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性一心殊等观点,成为研究的新的突破点。

宅经

宅经

二卷。旧题《黄帝宅经》,托名黄帝撰写。《四库全书总目》称:“《隋志》有《宅吉凶论》三卷、《相宅图》八卷,《旧唐志》有《五姓宅经》二卷,皆不云出黄帝,是书盖依托也。考书中称《黄帝二宅经》及《淮南子》李淳风、吕才等 《宅经》二十有九种,则作书之时,本不称黄帝,特方技之流,欲神其说,诡题黄帝作耳。”书中所引书名、人名都为后代人,可见题黄帝撰确属后人伪托。《四库全书总目》又称 “《宋史·艺文志》五行类,有《相宅经》一卷,疑即此书,在术数之中,犹最为近古者矣。”该书以阴阳为纲,以天干、地支加八卦中之乾艮坤巽相配合,组成二十四路,分别形成阳宅图和阴宅图;以八卦定方位,乾坎艮震及辰为阳,以巽离坤兑及戌为阴;阳以亥为首,巳为尾,阴以巳为首,亥为尾,而主于阴阳相得。所有方位均与吉凶相联,因用以考寻休咎。全书目次为序、总论、凡修宅次第法、阳宅图说、阴宅图说。“序”说明相宅的重要性,“总论”按二十四路述说阴阳之理,并转录其他堪舆著作说明吉凶,“修宅次第法”则阐述方位顺序及各种禁忌。该书是相宅著作中较古的一种,所以颇受后人重视。但相宅著作虽与地形、地势及建筑学有某些合理联系,但与阴阳五行等相配合,并穿凿附会地预卜吉凶,则不足取。该书版本颇多,有 《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说郛》本 (一卷)题名 《宅经》,《道藏》本,《夷门广牍》本、《津逮秘书》本、《崇文书局汇刻书》本等题名 《黄帝宅经》。另有敦煌《宅经》,与此本大同小异。

续玄怪录

续玄怪录

唐代传奇小说集。系续牛僧儒《玄怪录》之作。宋代亦改名《续幽怪录》。李复言撰。原书《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5卷,据《郡斋读书志》记载,分仙术、感应等3门,现存南宋刻本4卷,23篇,不分门。《四部丛刊续编》据此影印,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程毅中校点本。本书与牛氏《玄怪录》同样,多记离奇怪异故事,神变惊听,如《薛伟》篇写人化鱼,《张逢》篇写人化虎,《李卫公靖行雨》篇写李靖代龙神降雨等等。然与《玄怪录》不同的是,本书立意谋篇旨在宣扬佛道思想。如《薛伟》写人化鱼,却旨在劝戒杀生,表明佛家的轮回之说。另如《韦氏子》篇写韦氏子生前指斥佛教为异端,结果死后在阴曹地府中受到严厉的惩罚,旨在以因果报应喻世。至若《李岳州》等诸篇,又主张清静无为,纵情于尘外。这些都具有说教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但作为“文以载道”的说部文化现象,仍具有重要的研究和认识价值。其中不少故事也很有影响,尤其是《定婚店》写韦固见月下老人,知人间婚姻乃赤绳系足,姻缘前定,成为后世“月下老人”、“赤绳系足”、“千里姻缘一线牵”、“挣不断的红丝线”的典故。

梁武帝演义

梁武帝演义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称《精绣通俗全像梁武帝西来演义》,一名《梁武帝全传》,十卷四十回。永庆堂本题“天花藏主人新编”,永庆堂为清康熙问书坊,天花藏主人为清初著名小说家,参见附录小传。亦有论者怀疑此书并非出于天花藏主人之手。今存永庆堂余郁生刊本、绍裕堂刊本、嘉庆间抱青阁刊本、咸丰间重庆裕国堂刊本,后三种均系据永庆堂本重刻。现有春风文艺出版社整理出版的校点本。

大部妙玄格言

大部妙玄格言

大部妙玄格言,二卷,宋善月述,外题妙玄格言,内题大部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