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焯

- 姓名:陈廷焯
- 别名:字亦峰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泰州
- 出生日期:1853
- 逝世日期:1892年
- 民族族群:
陈廷焯(1853—1892年),近代词论家。字亦峰。原籍江苏丹徒,流寓泰州。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性格磊落,重品行。 十五年(1889)应礼部试,不售而归,途经山东某地,闻一妇哭声甚哀。询知此妇原系浙江人,因其夫死于外,无力归葬。廷焯遂慨然出资雇舟运棺木,相伴南下。有一侠客,亦暗中相随,见陈氏举止不苟,始以实情相告而去。一生治诗词,亦潜心医道。《感遇》诗云:“淮南多悲风,之子在北岑。登高望千里,平原莽荆榛。众趋贤所避,穷愁何所论。先师远垂训,忧道勿忧贫。至人贵藏辉,抱朴藏其真。”似是其生活与志趣的自述。
陈廷焯尤以词学理论知名于世。尝历数清代词学诸家,以为从朱彝尊之《词综》、万树之《词律》、彭孙遹之《词藻》等,或讲声律,或极艳雅,都有可采之论,但都不能洞悉词之本原,直揭词中三昧。而张惠言之《词选》则矫枉过正,虽门墙自高,其规模亦不够恢宏。于是上溯《诗经》、《离骚》,以情性温厚为体,以沉郁为用,大力提倡词的“沉郁”之说。以为“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诗词一理,然亦有不尽同者。诗之高境亦在沉郁,然或以古朴胜,或以冲淡胜,或以巨丽胜,或以雄苍胜。纳沉郁于四者之中固是化境,即不尽沉郁,如五七言大篇畅所欲言者,亦别有可观。若词则舍沉郁之外更无以为词。”(《白雨斋词话》)可谓常州词派的后劲。著有《白雨斋词话》、《白雨斋诗集》、《白雨斋词存》。
猜你喜欢的书
伦理学
《伦理学》(Ethica in Ordine Geometrico Demonstrata)是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创作的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677年。 《伦理学》全名为《用几何学方法作论证的伦理学》,该书用几何学的方法写成,认为只有凭理性的能力获得的知识才是最可靠的知识,人有天赋的知识能力,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伦理学》从本体论、认识论开始,最后得出《伦理学》的最高概念自由,为人的幸福指明了道路。可以说,自由是斯宾诺莎哲学的核心和最终归宿。
绛雪丹书
《绛雪丹书》是一部有关胎产诸症临床治疗的专著,作者系明代赵贞观。《绛雪丹书》立论浅显,方多实用,对临床治疗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尤其产后生化汤,在妇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甚广。但书中某些观点,并无科学依据,读者应辨别是非,吸取精华弃其糟粕。
医学读书记
又名《尤氏医学读书记》。医话。清尤怡撰。三卷,续记一卷。怡有《伤寒贯珠集》已著录。本书初刻于嘉庆十九年(1814)。阐述运气、气血、寒热、脏腑等基础理论;脾气外绝、劳风、结阳结阴、胃脘痛等数十种病证的辨证施治,桂枝汤、麻黄汤、大小青龙汤等二十余种方剂和方论。凡八十六条,约二万余言。其中通一子杂论辨、喻氏春温论辨、轲氏《伤寒论翼辨》等篇,辨析明确,多有独到见解。论《灵》、《素》不同、《素问》传写之误、《甲乙》之误等篇,多援引古籍,结合个人体会,颇为精要,有益于后学。后附《静香楼医案》三十一条,多为内科杂病,简明扼要,多有心得。有光绪十四年(1888)朱氏家塾刊本,《中国医学大成》本。
阴真君金石五相类
陈国符《道藏源流续考》认为本书出于唐睿宗垂拱二年(686年)至玄宗开元末年(741年)或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至五代末(960年)间。述外丹理论,释药物隐名,可补《石药尔雅》只缺。
伏魔经坛谢恩醮仪
伏魔经坛谢恩醮仪。撰人不详。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所奉祖师有明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是知本仪撰于明。述伏魔经法谢恩醮仪。从内容和形式看,与正一部《北帝伏魔经法建坛仪》当为一书。
春秋集传纂例[标点本]
《春秋》学著作。又名《春秋啖赵集传纂例》,唐陆淳撰。十卷,四十篇。此书纂集其师啖助及同时人赵匡之《春秋》论说,加以发挥。欲通过归纳《春秋》各种义例,来探考所谓圣人褒贬之旨。首八篇为全书总义,考究《春秋》之宗旨、“三传”之得失、啖、赵论说之义例等。第九至三十五篇,掇拾《春秋》“微旨”,阐明义例,分公即位例、告月视朔例、郊庙雩社例、盟会例、用兵例等。余五篇为经传文字脱谬之考核,并列述人名、国名、地名谱。引啖、赵之说,疑《左传》非左丘明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此书“盖舍传求经,实导宋人之先路,生臆断之弊,其过不可掩;破附会之失,其功亦不可没也。”有《四库全书》本、武英殿聚珍版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