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堂慧远

瞎堂慧远
  • 姓名:瞎堂慧远
  • 俗姓:
  • 性别:
  • 朝代:南宋
  • 出生地:眉山人
  • 出生日期:1103
  • 逝世日期:1176
  • 民族族群:

瞎堂慧远(1103—1176)为南宋时期佛教禅宗临济宗的代表人物之一。禅师姓彭氏,名慧远,眉山人,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十六日巳时建生。禅师父亲名宁,母亲宋氏,其家“先世儒业”。禅师十三岁时(北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其兄出家为僧。禅师问其兄出家“欲何为乎?”其兄曰:“求解脱耳。”禅师曰:“然则,我亦可为也。愿与兄偕。”这一愿望得到了父母的支持,禅师遂于当地的药师院出家。


瞎堂慧远禅师出家后,药师院僧宗辩“问质所疑,辩察其异,语之曰:吾不用你侍奉也。其往参丛林,度有成而归,吾犹未老也”。于是禅师离开药师院往成都大慈寺,习经论学四年。他大致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1)离开大慈寺后,“乃游诸方,叩请甚众”。然后返回峨嵋山,往灵岩寺依止绍徽禅师(黄龙慧南禅师四世孙、浮山真禅师法嗣)习禅二年。


禅师听说五祖法演门下“三佛”之首的圆悟克勤禅师住持成都昭觉寺,声名卓著,便去拜谒,由此成为圆悟克勤禅师的法嗣。有一天,圆悟禅师普说,师豁然有得,仆于众中,掖起之,乃曰:“吾梦觉矣。”“至暮,与圆悟问答无滞。圆悟大喜,以偈赠师,有‘奋铁舌转关捩’之语,众目为‘铁舌远’。自此机锋峻发,率常屈其上首”。


瞎堂慧远禅师依止圆悟克勤禅师十余年。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春,眉州太守延请禅师居象耳山,不赴。这一年,圆悟克勤禅师示寂,瞎堂慧远禅师叹曰:“哲人云亡,继之者谁乎?”乃扁舟下峡南游,时年约三十三岁。


瞎堂慧远禅师初抵淮南,住龙蟠山寿圣寺(滁州龙蟠山寿圣禅院)。一年后,迁琅邪山之开化寺,旋又移婺之普济寺、衢之定业寺,后至衢州光孝寺。瞎堂慧远禅师在这几所寺院住持时间近二十年,且均留下了开示语录收录在《瞎堂慧远禅师广录》(以下简称《广录》)中。当时圆悟克勤禅师最得意的传衣法嗣大慧宗杲禅师被谪梅州,有传师偈颂往者。宗杲禅师骇曰:老师暮年有子如此也!因以书寄法衣。及至宗杲禅师归来,与慧远禅师相遇甚欢,极口称誉之,自是人益归重。


绍兴二十四年(1154),瞎堂慧远禅师在侍郎曾开的延请下,过南岳,住持南台寺。在赴南岳南台寺时,受到已经道著于湖湘间的龙王琏禅师与方广行禅师质难,慧远禅师随机开答,辞旨深奥,议论超诣,诸人都甘心环拜座下。


绍兴二十七年(1157),慧远禅师五十五岁,离开南台,迁往台州护国寺。此后师又分别在隆兴元年(1163)和乾道元年(1165)再移驻天台山国清寺及台州浮山鸿福寺。天台山号称佛国仙山,在佛教史上有四大丛林,分别为国清、万年、护国及太平,瞎堂慧远禅师即住持了其中的二所。


瞎堂慧远禅师于乾道三年至五年(1167—1169)之间驻锡于苏州虎丘寺,禅师正是在该寺开堂说法“接物无倦”而“道益显著”,其声望渐为士大夫及朝廷所知晓,而“名达阙下”。而后,瞎堂慧远禅师便奉诏住皋亭山崇先寺,不久,与主事者不合,退居杭州凤凰山麓的迎照庵。然而坐席未暖,禅师便又应诏住持杭州灵隐寺。


乾道六年(1170)十月,禅师开堂于灵隐,直至淳熙三年(1176)示寂为止,他均住持灵隐寺。在灵隐寺期间,瞎堂慧远禅师曾八次受到宋孝宗的召见,其中一次为乾道八年(1172)正月二十八日宋孝宗“车驾幸灵隐”入寺与佛海瞎堂禅师谈禅,另外七次则为召佛海瞎堂禅师入宫谈禅,并赐号“佛海禅师”,召见的详细情形及交谈内容均记录于《广录》卷第二及卷第四。

瞎堂慧远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生命的奇迹

《生命的奇迹》是海克尔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在书中,海克尔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关于生命产生与演化的一系列命题,既有哲学的思辨、对终极命题的探讨,又充分结合了生物学、解剖学的实证及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理论,从而建构起一套独具特色的体系。《生命的奇迹》由著名文史学家、校勘学家刘文典于20世纪初年译出,本书的译出和刊行,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包括鲁迅、陈独秀、马君武在内的众多人物都曾对其有较高的评价。

高尔夫球场的疑云

《高尔夫球场命案》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所著的侦探小说,当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第一任丈夫阿尔奇·克里斯蒂当时迷上了打高尔夫球,而这本书也顺势发生在了高尔夫球场上,阿瑟·黑斯廷斯在这个故事里遇到了他未来的妻子。

学斋占毕

四卷。南宋史绳祖(生卒年不详)撰。史绳祖字庆长,眉山 (今属四川)人。早年从学于魏了翁,官至朝清大夫直焕章阁,主管成都府玉局观。勤奋好学,经史百家之书,无所不读。此书卷首自谓:“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以孜孜,凡读书有疑,随即疏而思之,遇有所得,质之于师友而不谬也,则随而录之,积久成编”(《学斋占毕》史绳祖自序),以成是书。全书共分四卷,分门别类,一事一条,共一百二十九条。主要考证经史疑义。间有疏舛之处,如,君子怀刑,训“刑” 为 “型” 字;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训 “与” 为“许”;以凡事物之九数皆为乾元之九;以禹于周易直鼎卦;以至解黄庭坚诗以讥苏轼等,皆失于穿凿。又如,讥杜预注左传误称逸书,而不知古文之晚出; 谓“市井”字出《后汉书·循吏传》,而不知本出《国语》;谓双声诗始姚合,而不知先有齐王融,等等,皆疏于考证。综观全书,精确者为多,足资参考。今传本不一,《百川学海》、《学津讨原》、《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作四卷,《稗海》本作《学斋占毕纂》一卷,宛委山堂《说郛》本作《学斋占哗》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不分卷。

清微斋法

清微斋法,原不题撰人。从书中所列清微派师承谱系看,应为元代道士所作。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此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首先叙说清微宗派源流,列举元始、灵宝、混元、正一等四派宗谱,认为清微派融合四派而归于一。其传法谱系止于宋末南毕道、元初黄舜申。 其次论述清微道法要旨,认为道家之修持即儒家格物之学,以正心诚意为主。唯正心诚意而存养之,方能通神感物,自然法术灵验。 最后一节《灵宝大斋醮法》为全书主体,详述清微派斋法科仪。内载行斋所用各种奏章经箓简诰符咒之文法格式,分为章式、书式,经式、词式,黄箓式、简式、玉诰式、玉历式、王礼式,从九种。其中简式又分为救苦简,长生简各十二品,从中可见清微派斋法源于灵宝派。

中国历史常识

吴晗于1963年至1965年间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如知名历史学家汪篯、白寿彝、邓广铭、郑天挺、翁独健、胡厚宣、阴法鲁、何兹全、戴逸等,他们一起整理、编写了本书,大家编“小”书是保证本书高质量的重要前提。 作为一本历史普及读物,本书形式活泼,各个题目之间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内容简短精悍,给读者以必要的历史常识;取材广泛,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概况、著名人物及历史掌故,不同于教科书和辞书;有趣好读,内容中穿插故事情节,生动呈现有温度、有态度的中国历史。 全书上溯至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下止于中华民国创立初期,时空跨越50万年,几乎囊括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和文史常识、典章制度,是学习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经典读物。

读史札记

本书是吴晗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发表于国内各大历史学术杂志上的历史研究随笔,共十一篇,属于考据型历史作品,按写作时间顺序编排。1956年曾由三联书店出版。本书大部分篇章研究明史:(一)《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考证《金瓶梅》一书的时代,及其与《清明上河图》之关系;(二)《朝鲜李朝实录中之李满住》是以《李朝实录》中的记载为中心,探讨建州史前期著名领袖李满住的家世、住地及建州左卫的西徙,明与朝鲜两属下的李满住及其灭亡的经过;(三)《明代的军兵》记明代的军与兵、卫所制度、京军、卫军的废弛、募兵、军饷与国家财政等军事上的问题;(四)《明教与大明帝国》论证明教与明朝之间的关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