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

李贤
  • 姓名:李贤
  • 别名:字原德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邓州(今河南邓县)人
  • 出生日期:1409年1月1日
  • 逝世日期:1467年1月19日
  • 民族族群:

李贤(1409年1月1日-1467年1月19日)明英宗、宪宗时内阁首辅。字原德,邓州(今河南邓县)人。宣德八年(1433)进士。正统中,迁考功郎中,改文选。景泰二年(1451),曾上正本十策,建议勤圣学、戒嗜欲、慎举措、崇节俭、勉贵近、结民心,受到代宗重视,命写置左右,以备观览。擢任兵部右侍郎,后转户部、吏部。英宗复位,天顺元年(1457),以吏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旋晋吏部尚书。石亨、曹吉祥专权,一度下狱贬官,又复原职。后英宗厌石亨、 曹吉祥骄横, 他请渐加制之。及石亨得罪, 帝复问夺门之事, 他谓此辈邀功请赏, 不审置陛下于何地, 又议革去冒功者四千余人。 次年任为首辅。 力请行宽恤之政, 罢江南织造, 清查锦衣卫狱,止边臣贡献, 停内外采买。 同官皆惧, 他说: “大臣当知无不言, 可卷舌偷位耶?” 为政务持大体, 尤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 曹吉祥与侄儿曹钦谋反, 逼其草奏释己罪,他密疏请擒贼党。 门达怙宠骄恣,乘间具陈门达之罪。 宪宗即位, 晋少保、 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曾奏陈自宣德至天顺年间, 选宫人太多, 宜放还其家, 中外欣悦。 成化二年 (1466), 遭父丧丁忧, 诏起复, 旋卒。 赠太师, 谥号 “文达”。


李贤颇有宰相风度,为政识得大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用人的一方面,他进贤而退不肖,提拔了年富、王竑等名臣,革斥了四千多冒“夺门”之功而膺爵位之人。石亨、曹吉祥得势时,李贤不与其沆瀣一气,而时时劝英宗疏远他们。英宗意图更换太子,李贤予以劝止,使太子(明宪宗)得以保全,消弭巨变于无形。宪宗即位后,他警告宪宗“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又劝宪宗“无狎左右近幸”。唐枢在《国琛集》中将其主要政绩归纳为“止殉葬,释庶人,禁冒功,疏正本,安边鼓妖斥仙师号,应曹钦伤臂之变”六条。李贤耿介忠直,深受英宗宠待,对于宪宗初年的政治也颇有影响。史称“自三杨以来,得君无如贤者。


李贤学识渊博,一生著述颇丰,记有《读易记》一卷、《读诗纪》一卷、《天顺日录》二卷、《鉴录》一卷、《大明一统志》九十卷、《穰杂录》二卷、《穰集》三十卷、《穰集续》二十卷,洋洋数百万字。

猜你喜欢的书

明太祖文集[标点本]

明太祖文集[标点本]

又名《高皇帝御制文集》。诗文别集。明朱元璋著。二十卷。朱元璋为明代开国君主,庙号太祖。本集初刻于洪武七年(1374),终明之世曾数次重刊,卷帙也不尽一致,但以二十卷本较流行,各本一般均有洪武七年刘基及郭传序,宋濂跋(或称后序)。本集的万历十四年(1586)刻本(即《四库全书》本)为姚士观等校刊,全书分十八类,即诏、制、诰、书、敕命、策问、敕问、论、乐章、乐歌、文、碑、记、序、说、杂著、祭文、诗。其中存诗共二卷(卷一九、卷二○),是较富文学意味的内容。其诗以气势阔大见长,其文多有以白话写就的,但不少篇显然为文臣修饰过。除上述版本,尚有嘉靖十四年(1535)刻本及万历十年、二十四年等刻本行世。此本为标点本,本站也有四库本,可以搜索查找!

三家诗话

三家诗话

近代尚鎔著。一卷。所谓“三家”,指清代并以诗才驰名诗坛的袁枚、蒋士铨、赵翼3位诗人。尚氏于3家诗,评价颇高,以为“虽酝酿之功未极深厚,然已如天外三峰,跻攀不易矣”。对其诗的才情、风格、技法等,或褒或贬,持论力求公允。有总论、分论、余论三部分。对三位诗人的个性、作品艺术风格及创作上的得失都有大抵平实的评价。有《持雅堂全集》本和《清诗话续编》本。

弟子箴言

弟子箴言

家训,清胡达源撰,共十六卷,分为奋志气、勤学问、正身心、慎言语、笃伦纪、睦族邻、亲君子、远小人、明礼教、辨义利、崇谦让、尚节俭、儆骄惰、戒奢侈、扩才识、裕经济,系统地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家训和湖湘家训的优良传统。是近现代湖南文化世家家训的典型代表,全书融会诸说,是湖湘家训之中非常系统全面的家训。

佛法与生活

佛法与生活

于凌波居士讲述,什么是佛法呢,简单的说,释迦牟尼世尊住世的时候,世尊的言教就是佛法;世尊灭度后,遗留下的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佛法。什么又是生活呢,可以说:在生命延续期间,吃饭睡觉、读书求知、上班工作、休闲娱乐就是生活。换句话说,我们一天到晚身、口、意三方面的行为(造作)就是生活。

法华十妙不二门示珠指

法华十妙不二门示珠指

法华十妙不二门示珠指,二卷,宋源清述并简序后序,附日本议宋国新书考。

灵峰宗论

灵峰宗论

《灵峰宗论》一书为晚明高僧藕益智旭的述作文集。释智旭是明四高僧中最杰出者,由其弟子释成时整理的文集《灵峰宗论》对研究其佛学思想和明末清初佛教史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