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诒让

孙诒让
  • 姓名:孙诒让
  • 别名:字仲容,号籀庼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瑞安人
  • 出生日期:1848年9月16日
  • 逝世日期:1908年6月20日
  • 民族族群:

孙诒让(1848年9月16日—1908年6月20日)晚清经学家、文字学家。字仲容,号籀庼。浙江瑞安人。孙衣言子。幼承家学,聪颖好学。13岁即撰成《广韵姓氏刊误》一书,18岁时又写成《白虎通校补》。曾随父宦游京师江淮等地,博采珍本秘籍,广结学者名流,见识大增。1867年(同治六年)举浙江乡试,1886年(光绪十二年)任刑部主事,旋去职,究心于学术研究。曾在乡兴办地方教育。1901年撰《变法平议》,提出革新政治等主张。生平对文字、甲骨、金石、文献、目录、校勘学等皆有钻研,尤精于经学。晚年曾主温州师范学校,充浙江教育会会长。少好六艺古文,随父官江宁时,收得东南故家秘藏数万卷。又与戴望、唐仁义、刘寿曾等交游,学益进。


后引疾归里,研治古籍古字,总结旧说。其性恬淡,不慕荣利。经史而外,诸子百家无不贯通,又从事著述,至老不倦。认为典莫备于《周礼》故著《周礼正义》八十六卷,并辑三家佚注一卷附后,以《尔雅》、《说文》正其诂训,以《礼经》、《大戴礼记》、《小戴礼记》证其制度,博采汉、唐、宋以来诸儒注疏及乾嘉学者考订训释的成果,发挥东汉郑玄注之渊奥,补正唐贾公彦《周礼义疏》之遗缺,是解释《周礼》较完备之书。见于国势浸弱,为谋所以致富强之道,遂作《周礼政要》二卷四十篇。撰《墨子闲诂》十五卷,又《目录》一卷、《附录》一卷、《后语》二卷。墨学以不合儒术而几为绝学,其书又脱误而多不可读。本书依经谊字例,遂加诠解,又订补《经说》上、下篇,旁行句读,为当时学者所推崇,对此后先秦诸子研究颇有影响。又考金石、定文字,成《石籀拾遗》三卷、《古籀余论》一卷。推阐古人造字之精微,成《名原》二卷。辨折龟甲文,成《栔文举例》二卷。还有《尚书骈枝》,《扎迻》十二卷,《周书斠补》四卷,《九旗古义述》一卷,《籀庼述林》十四卷等。对古书的校勘解释有较大贡献。主要著作收入光绪庚子年间(1900)所刻《孙氏遗著》中。


著书30多种,涉及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字学、考据学、校勘学等诸多方面,都具成就。其中尤以《周礼正义》、《墨子间诂》二书为世所重,被公认为“周官学”与“墨学”之权威著作。所著《契文举例》是甲骨文字学的开山之作;《名原》、《古籀余论》、《古籀拾遗》、《籀庼述林》、《尚书骈枝》、《经迻》、《札迻》等,对研究金文和校释古书,作出了贡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批注》20卷、《四部别录》2卷,是目录版本学的专著。还校辑《永嘉郡记》,参加编辑光绪《永嘉县志》,协助编辑“永嘉丛书”,撰写《永嘉丛书札记》、《温州古甓记》等。其学术成就,与著名学者俞曲园、黄以周合称为“清末浙江三先生”。梁启超赞其“有醇无疵,得此后殿,清学有光”,章太炎誉为“三百年绝等双”,郭沫若尊为“启后承前一巨儒”。


诒让晚年,坚辞清廷的多次征召,专以办学校、开风气为己任。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瑞安创建“算学书院”(后改称学计馆),传授数学、物理、化学等现代科学知识。次年力赞项崧等人创办瑞安方言馆,讲授国文、英文及外国史、地理等。同时与友人在温州创办蚕学馆(后称蚕桑学校),教授中外种桑养蚕之学。


光绪二十七年,将学计、方言两馆合并,更名为瑞安县普通学堂(现瑞安中学前身)。三十一年,成立温处学务公处,推任总理。后相继任学部咨议官、浙江省学务公所议绅和浙江省教育总会副会长。任内积极筹集教育资金,选派优秀学生出洋留学,创办女学,在温处两地16个县,倡办府、县中学堂、温州师范学堂、处州初级师范学堂和一大批小学,总数达300余所。另外,还很注意社会教育,创办和参与兴办瑞安务农会、瑞安天算学社、演说会、阅报社、劝解缠足会等,且曾计划筹办温州农工商实业学堂。


1908年,因劳累过度,在瑞安病逝,享年61岁。孙家的玉海楼为清代江南私家著名藏书楼之一。

孙诒让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台海使槎录

地理杂志。清黄叔璥撰。八卷。叔璥号玉圃,直隶大兴(今北京)人。康熙进士。官至常镇杨通道。是编乃康熙元年(1662)叔璥为御史时巡视台湾所作。故以使槎为名。约八万余字。卷一至四为赤嵌笔谈,分原始、形势、洋、潮、风信、气候、水程、海船、城堡、武备、商贩、进贡等二十二目。卷五至七为番俗六考,卷八为番俗杂记。作者采集旧书结合亲身见闻以成此书,对台湾海岛之山川、风土、民俗、物产、气候、攻守险隘、海道情形以及各民族情况。

元始八威龙文经

元始八威龙文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分作八节,论述修真炼养之道。大致以子母、阴阳、水火、动静、虚实等相对概念。阐述守神、固精、和炁等炼养术。文句模仿老庄,颇为晦涩。如第五节云:「恍恍偬偬,火中生神;杳杳冥冥,水中生精。火炎于上,七返生神;水流就下,六居生精,神会精以通天地之灵。」又如第七节云:「虚而不实,所以火生;静而不动,所以水清。知此道者,性定可以通吾之神,心宁可以使吾炁之流行。」

竹斋诗集

诗别集。三卷,附录一卷。宋裘万顷撰。万顷在当时不以诗名,宋、元目录书中亦无其诗集著录。南宋诗人合集如《南宋群贤小集》、《南宋六十家集》、《江湖小集》以及四库馆臣采撰而成的《江湖后集》等书中皆不见收录。刘克庄集中有《裘元量司直诗跋》,称“其犹子南昌理掾应材携竹斋遗墨古律诗三首、其季元龄又手录四十二首。其言若近而远,若淡而深;近而淡者可能、远而深者不可能。为人自贵重,耻表襮,惟诗亦然。世知竹斋者多,而见其诗者绝少,理掾盍锓诸梓,与同志共之”(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见当时尚无刻本。宋末陈思编《两宋名贤小集》(当时名为《圣宋群贤小集》),收录裘诗三卷,存诗二百五十馀首;明潘是仁编《宋元三十七家集》,略收裘诗以备一家。后裘诗集绝少流传。清圣祖康熙四十八年(1709)万顷裔孙裘奏刊裘集,集后附有诰敕志铭,当系家族内传本。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裘氏裔孙裘曰修重新精刊此集。其内容与裘奏刻本相同。此本被收入《四库全书》。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14年李之鼎所刊《宋人集》本。

坦庵词

又名《坦庵长短句》。词别集。南宋赵师侠(一作“师使”)撰。一卷。师侠,字介之,新淦(今属江西)人。燕王德昭七世孙,淳熙进士,曾为江华郡丞,宦迹遍及湘、赣、闽。与叶梦得有交往。此集收词一百五十四首,为其门人尹觉编成。毛晋以为其词“多富贵气”。另一面,词人虽为宗室子弟,然长期浮沉于州县下僚,志趣高洁,思慕山林、摹景状物,有自然淡远之特色。故毛晋亦评此集立于词林可以“存一淡妆,以愧浓抹。”如“沙畔路,记得旧时行处。传世版本,有北京图书馆藏《宋元名家词》抄本、天一阁藏抄本、汲古阁刊本、陆贻典校本(北京图书馆藏书)、《四库全书》本。《全宋词》收其词54首。赵师侠词风致淡远,但内容与意境均时见重复。

西方极乐是君家

这极乐世界就是你我众生本来的真心,你得到本来的真心,就生在极乐世界;你没有明白自己本来的真心,就没有生到极乐世界。 念佛法门是最容易修行的一个法门,也是人人能修行的一个法门。 只要你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将来临命终的时候,就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莲华化生,天天听阿弥陀佛说法,将来成佛。

觉者之言

三界智尊者编辑的《觉者之言》原版是以德文撰写。原文是依据佛教巴利文经藏中世尊的语言,择其精华,再依次序有系统化地把它编辑成书。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初学者的入门指南,虽其原本的主要宗旨是要给有佛学基础的读者清楚地看出在多部经文的结构中都包含着真正简明的‘四圣谛’,就是:苦圣谛、苦之集圣谛、苦之灭圣谛及导致苦灭之道圣谛。从这本书中就可看出佛陀的教理都是朝向一个最终的目标,那就是:脱离痛苦。为此,在第一次出版的德文版中印有摘自《增支部》中的如下一段经文:我教的不只是苦而已,也教导摆脱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