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

东方朔
  • 姓名:东方朔
  • 别名:字曼倩
  • 性别:
  • 朝代:西汉
  • 出生地: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
  • 出生日期:约前161年
  • 逝世日期:约前93年
  • 民族族群:

东方朔(约前161年—约前93年),西汉文学家。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字曼倩。武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东方朔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其文辞不逊,自我称誉,武帝认为他很奇伟,让他待诏公车。后又以为常侍郎,常随武帝左右。东方朔诙谐滑稽,但也时常观察武帝的脸色而直言切谏。建元三年(前138)武帝要起上林苑,东方朔上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东方朔因此而被升迁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但武帝还是修了上林苑。后来东方朔又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因为想求得武帝的起用,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在上书中多引商鞅、韩非之语,指意放荡,颇复诙谐,辞数万言,但终于没被擢用,而只是在武帝身旁以被诙啁而已。于是,东方朔又写了《答客难》,认为生在武帝时代,贤与不肖没有什么区别,“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以发泄心中的不满。此外他还写有《非有先生论》。东方朔是西汉比较重要的辞赋家,他的《答客难》和《非有先生论》是较有名的散文赋,对后人有一定的影响。《汉书·艺文志》杂家有《东方朔》二十篇,今散佚。《神异经》、《海内十洲记》等书是托名于他的作品。东方朔又是一个玩世不恭,以滑稽著称的人物,《汉书·东方朔传》说:“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浮浅,行於众庶,童儿牧竖莫不眩耀。而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著之朔。”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滑稽之雄”。

猜你喜欢的书

人生的枷锁

人生的枷锁

《人生的枷锁》是英国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15年。该小说叙述了主人公菲利普从童年时代起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迷惘、挫折、痛苦、失望和探索及其所受到的身体缺陷、宗教和情欲的束缚,以及主人公最后摆脱这些枷锁的成长历程。作品文字通俗简洁,含义深刻,可以说是一部呼唤人性全面彻底自由解放的宣言。

北平杂记

北平杂记

本书由齐如山先生的三本小书组成:《北平》、《北平怀旧》、《北平小掌故》,展示了二十世纪初北京的城名胜古迹、商业文化、市井百态、民间逸闻、前清掌故等。对故乡故土顾望不已,对故事故人思恋未了。暮年的齐如山细致地勾勒出一幅生动、温婉的古都风物长卷。他像是穿着长袍坐在四合院里,槐花香弥漫着,他一口京腔娓娓讲述着这个令他挚念如斯的城市的种种。古都的大气,民俗的朴厚,前清的逸闻……其言至浅,其情至深,不禁使人追忆着这座古都的前世今生,感慨系之,恍然如梦……

疯门全书

疯门全书

外科著作。清萧晓亭撰。二卷。晓亭,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以善治麻风著称。萧氏以《内经》、《难经》、《伤寒论》为理论根据,广集各家论麻风名论,结合其多年临床经验,于嘉庆元年(1796)撰成是书。约六万一千字。书中对麻风病病源、症状、发病与地理气候关系,以及辨证治疗均有论述。并提出“风病传染事故常有,但回避可也。不共用器,不同饮食”,强调“染是病者,夫妻兄弟子女离散,戚友避之”,正确地认识到麻风病的传染性。并认为治疗得法“宽以岁月,无不痊愈”。足见萧氏治疗麻风病经验丰富,理论精深,在临床中有一定参考价值。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粤东敬业堂刻本拾芥园发兑,一九五九年科技出版社铅印本。

天台宗章疏

天台宗章疏

天台宗章疏,一卷,日本玄日录,二一七八。

大日经义释

大日经义释

全称《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简称《大毗卢遮那成佛经义释》、《毗卢遮那经义释》或《大日经义释》等。佛典注疏。唐开元十三至十五年(725-727)一行述记。十四卷。是作者协助善无畏译《大毗卢遮那经》(即《大日经》)的注释书。书前有温古序称,《大日经》译出后,一行“尚虑持诵者守文失意……又请三藏(指善无畏)解释其义,随而录之”,使读者不致惑于经文中之“隐伏”。现存本后有日僧慈勇于宝历六年(1756)重刻跋文,称本书传至日本已有八百多年,“现行印本差脱颇多,错谬不鲜”,故与多种善本校雠后,重加订正,校勘记随文附见。此外,据本书后日僧圆珍记录,本书尚有十卷、十一卷、二十卷本,其书名又称《义记》或《疏》,然内容大同小异。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仁王般若实相论

仁王般若实相论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原著当为二卷。日本中村不折藏本,首残尾全。尾题:“《仁王般若实相论》卷第二。比丘显秀写,流通后代,化化(代代)不绝。”所疏释为鸠摩罗什译*《仁王般若经》之《散花品第六》(首残)至《嘱累品第八》。在《嘱累品》品名下有“释秀许”三字。因卷一缺,此疏科分不详。大体是逐句疏释经文。历代大藏经未收,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