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觉

- 姓名:净觉
- 俗姓:韦
- 性别:男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683
- 逝世日期:750?
- 民族族群:
净觉(683~750?)唐代禅僧。俗姓韦,为唐中宗庶人之弟。虽受恩泽预将为侯,却遁而乞食,入太行山剃发受具足戒,居某禅师之旧兰若,猛虎舐足、毒蛇熏体,或山神献果、天女散花,亦未尝喜惧。曾师事北宗禅之神秀,神秀示寂后,闻东京有玄赜者,即随从亲受指导,律仪周密,深解经典。尔后于太行山灵泉谷撰楞伽师资记,复住长安大安国寺。入寂后,荼毗于少陵原赤谷兰若。王维撰有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师塔铭(收于全唐文卷三二七)。师致力于阐明北宗禅之祖统,著有注般若心经,入室弟子踰七十名。[楞伽师资记序(胡适,收于校刊唐写本楞伽师资记)、禅宗史研究(宇井伯寿)]
净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香艳丛书
丛书。虫天子编。二十集。其《凡例》云:“所选以香艳为主,无论诗词乐府,足以醉心荡魄者,一例采入。”其中绝大部分是诗文杂著类的艳情作品,如明程羽文《鸳鸯牒》、清邹枢《十美词纪》等,也有一些文言小说,如隋王度《古镜记》、宋佚名《李师师外传》等。以言情为主,也有封建闺训如清陆圻《新妇谱》、清芙蓉外史《闺律》等。书中“搜辑随时,不拘朝代先后,今人亦间登一二,多系可惊可喜未经刊刻之作”(《凡例》),体例粗疏,编次杂乱,第十二集起连载王韬《淞滨琐话》十二卷,每集二卷,又颇类杂志。第十四集所收清沈锽《石头记评赞序》、佚名《石头记评花》、愿为明镜室主人《读红楼梦杂记》、卢先骆《红楼梦竹枝词》、周绮《红楼梦题词》、沈谦《红楼梦赋》等,对研究《红楼梦》颇有参考价值。国学扶轮社1909年至1911年排印出版。
洛阳名园记
宫苑志。北宋李廌撰。一卷。廌字格非,号文叔,华州(今陕西华县)人。中年绝意进取,著有《济南集》。此篇于元祐后卜居洛阳时成书,四千余字,记事止于元祐中。选择富郑公园、董氏西园、董氏东园、环溪、刘氏园、丛春园、天王院花园子、松岛、水北胡氏园、大字寺园、吕文穆园等十六处。分记名园历史、规模、亭榭、河湖、地势及园中陈设、花鸟虫鱼、考古文物、书画等。颇多园林建筑、北宋洛阳盛况及有关植被、气候之史料。可供开发洛阳旅游业参考。有《名山胜概记》本,1955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铅印本。
地板
现代短篇小说。赵树理著。西安西北新华书店1949年7月初版。作品原载1946年6月9日延安《解放日报》。小说通过小学教员王老三的现身说法表现了粮食是用劳力换来的主题。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王家庄办理减租”,“按法令订过租约后”,地主王老四不服,他说,“我的租是拿地板换的,为什么偏要叫我少得些”,“一千年也不能跟你们思想打通!”面对王老四的不满,王老三叙述了他的亲身经历:大前年由于“日本人和姬镇魁的土匪部队扰乱,又遭了大旱灾”,粮食歉收,佃户老常找王老三借粮不成,被饿死。从此王老三的地就没人种了,这年他家颗粒无收。第二年,王老三和妻子决定把3亩菜地种上庄稼。王老三由于刨地,累得“胳膊腿一齐疼”,双手还“磨起了两溜泡”。妻子因到地里送粪,弄脏了白鞋,手上也磨起了泡,“气得她咕嘟着嘴跑回去了”,最后王老三在“邻家小刚”的帮助下才把粪送到地里。因为他们锄草不利,3亩地只打了5斗谷。“这 一年,人家都是丰年”,他家却是歉年,“收完秋就没有吃的了”。王老三终于悟出了“再不要跟人家说地板能换粮食。地板什么也不能换”的道理。作品所描写的王老三这个人物的真实性虽有争议,但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解放区报刊杂志都刊载了这篇作品。
大明正德皇游江南传
章回小说。清何梦梅著。七卷四十五回。梦梅字雪庄,道光时 广东顺德人。书叙明正德皇帝即位,太监刘瑾 弄权,残害忠良,败坏朝纲。正德慕江南风光, 由征西大将军周勇保驾,微服出游,行至南楼 镇于龙凤酒店遇当垆女李凤,留恋不归。刘瑾 趁皇帝在外,命心腹兴兵劫驾,又暗结藩王朱 宸濠起兵接应。王守仁起兵护驾,败叛军,擒刘 瑾、宸濠,班师回朝。本书集当时平话为书,名 为讲史,实非。其中有些内容被后代演为戏剧。 有道光二十二年(1842)宝文堂刊本。
杜阳杂编
唐苏鹗撰。三卷。鹗字德祥,武功(今属陕西)人。光启进士。著有《苏氏演义》。是编乃受王嘉《拾遗记》、郭子横《冥洞记》及诸志怪小说影响,搜访国朝故实,精选编成一帙。成书于乾符三年(876),因武功县境有杜阳城、杜阳水,故取为书名。上卷十五条,中卷二十条,下卷十三条,共四十八条,约一万六千余字。所记起自代宗广德元年(763),下迄咸通十四年(873),凡十朝一百一十年唐代社会故事, 杂记代宗迄懿宗十朝事,尤多关于海外珍奇宝物的叙述,其中颇多传闻、虚构的故事。他用繁缛艳丽的文采,讲说荒诞无稽的故事。可以看作是唐代传奇文学的一个支流。书中材料,对于了解当时的政治、社会情况有一定价值,并可供研究时参考。《新唐书·艺文志》、 《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书录解题》、《四库全书总目》皆著录为三卷,五十二条。有《稗海》、 《说郛》、 《五朝小说》、 《唐人说荟》、 《唐代丛书》、 《学津讨原》、 《古今说部丛书》、 《广四十家小说》、 《笔记小说大观》、 《丛书集成初编》与1958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等版本。《太平广记》采本书三十五条,条末注云“出《杜阳编》”,盖简称或别称。
独醉亭集
三卷。明史谨撰。史谨,字公敏,一作公谨,自号吴门野樵,江苏昆山人,生卒年不详。史谨少从倪赞、高启游,善丹青、能诗文。洪武初以事谪居云南。后洪武三十一年(1398)经王学士推荐为应天府 (今南京)推官,不久降补湖南湘阴县丞。寻罢归,侨居金陵 (今南京) 卖药自给,以诗画终其身,著有《独醉亭集》三卷。此集前有陈琏 《序》。据陈琏所序,此集为史谨自编。但以体分,不题卷数。自 《武当八景》以下九十三首,别题目 《遗稿》。疑是史谨没以后,其后人掇拾晚年所作附于集末。然中有《经人��瓮诗》、《谒黔宁王庙诗》,则皆在谪云南时。又有《雪酒为金粟公赋诗》,金粟道人乃顾阿瑛别号,则元末明初之作亦在其中。殆杂采佚篇,不复甄别。其诗善写景观,颇有画境,故所载题画之诗特多,必丹青手迹,一一录之。现以原本所有,亦其存之,与史谨所自定诸诗共为三卷。清人评“其诗不涉元季缛靡之习,亦不涉宋季酸腐之调。平正通达,而神采自然高秀。”在明初可自为一家。有两淮马裕家藏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