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格非

- 姓名:李格非
- 别名:字文叔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济南(今属山东)人
- 出生日期:约1045年
- 逝世日期:约1105年
- 民族族群:
李格非(约1045年—约1105年)宋代学者,作家。字文叔。济南(今属山东)人。女词人李清照之父。少时明敏异常,才智出众。当时官府以诗赋取士,唯独他笃意经学,著《礼记说》数十万言。熙宁九年(1076),登进士第,调补冀州司户参军,并为郓州教授。元祐末,入朝补太学录,转太学博士,以文章受到苏轼的知遇。后通判广信军,召入授校书郎,迁著作佐郎。绍圣初,为礼部员外郎,提点东京刑狱,又因元祐党籍而罢官。年61卒。
李格非学问渊奥,且工于词章,作文要求真实,注重感情,曾经说:“文不可以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伯信《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宋史》本传)又言:“文以意为主,意以诚为主。”此论实质上是对前代文论的发展。他平生也苦心于文章,“陵轹直前,无难易可否,笔力不少滞。”(《宋史》本传)刘克庄《后村诗话》称他的文章“高雅条畅,颇有义味,在晁(补之)、秦(观)诸人之上。”尹少稷称:“李格非之文,自太史公后,一人而已。”(《涧泉日记》卷下引)李格非有《洛阳名园记》,记洛阳名园凡有19处,壮开国以来公卿贵族园囿之盛。并且说天下治乱之候,在洛阳之盛衰;洛阳盛衰之候,在名园之兴废。记事写景当中,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感慨。他的诗虽“不逮于文”,但也不乏佳作,如《过临淄》诗:“击鼓吹竽七百年,临淄城阙尚依然。如今只有耕耘者,曾得当年九府钱。”江山不改,人事沧桑,吊古伤今之情如在目前。所作《文集》45卷,南宋时已散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1卷。
李格非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孔詹事集
南朝齐诗文别集。孔稚圭撰。孔稚圭字德璋,官至太子詹事。《隋书·经籍志》著录《孔稚圭集》10卷,两《唐书》著录并同。北宋《崇文总目》、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仍著录《孔稚圭集》10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作《孔德璋集》10卷。晁公武记载:“集有序云:‘所为文章虽行于世,竟未撰集,今摭其遗逸,分为十卷。’然莫知其为谁序也。”可见宋10卷本犹是隋唐旧帙。元人马端临《文献通考》著录《孔德璋集》1卷,似已散佚殆尽。今存明人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孔詹事集》1卷,凡收录文15篇、诗3题4首。又,清人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今人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收录孔稚圭诗文较前为备。
运甓漫稿
明代诗词别集。李昌祺(名祯,以字行)著。7卷。初刻于正统年间。原题“河南左布政使庐陵李祯著,江西吉安府知府江浦张瑄校,江西吉安府儒学教授郑纲编”。集前有正统元年(1436)陈循序,正统三年李时勉序。其集皆古近体诗及诗余。今存有此刻本。另外,还有《四库全书》本。其诗受到大多数诗论家推崇,陈循序称其“本之以理,充之以气,故(其诗)雅淡清丽,宏伟新奇,无不该备,不必远较于古,就今而论,千百之中不过数辈。”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亦谓其诗“务谢朝华,力启夕秀,取材结体,颇与段柯古相似”。《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其诗“一变绮靡纤巧之习,而以流丽出之,故别饶鲜润,迥异庸芜。”陈田《明诗纪事》同样指出:其诗“色新意古,诸体并工,在永乐诗家中,独标一格。当时选二十八士进学文渊阁,有才如此,不与其列。操鉴衡者,能辞其咎乎。”也有少数诗论家略有异议,如郑瑗《井观琐言》认为其诗“浮艳太逞,不类庄人雅士所为”。看法不免迂腐。今观其集,确有不少清丽华赡之作,丽而不腻、不俗。在当时诗坛可算是一位佼佼者。
宫教集
十二卷。宋崔敦礼(?—1181)撰。崔敦礼,字仲由,通州静海 (今天津市)人。绍兴末,与弟崔敦诗同登进士。仕至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其诗文篇帙甚丰。大体格律平正,词气畅达。虽不能标新立异,但亦周规折矩,尺寸不踰。著有 《刍言》三卷。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有敦礼集二十卷,其本久佚。《宫教集》十二卷,是清四库撰官从《永乐大典》中采掇编次而成。作者诗文中所包涵的思想比较复杂。在《枕上》诗等作品中,体现了关心国事的儒家意识; 在 《石湖赋》中,又抒发了近于道家的悠然忘机之乐。此外,在第三卷中的 《太白远游》、《太白招魂》等歌词十四首,摹仿楚辞形式,借李白的不为世用,抒发自己的牢骚,手法十分别致。今有 《四库全书》和 《螺树山房丛书》本。
历史的钥匙
范文澜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历史的实际相结合,深刻地阐发了中国历史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分期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其《中国通史简编》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中国历史,成为 20 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本书收录的是范文澜的重要史学论文和短论,涉及中国历史分期、历史哲学、历史研究等方面,作者高屋建瓴,实事求是,既发挥深厚的国学功底,又富于理论勇气,是了解马克思主义史学在现代发展不可绕过的环节,也是继承马克思主义史学需要认真研究和学习的对象。本书适合历史爱好者尤其是领导干部阅读和收藏。
司马光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司马光》孙毓修著。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英宗朝进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反对王安石变法,于1071年退居洛阳。1085年哲宗即位,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罢新法。死后追封温国公。曾编撰《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劝修净土切要
劝修净土切要,一卷,清真益愿纂述,无相室序,潘曾莹序,黄赞元跋,有附录,外题净土切要,北京刻经处单行本名念佛切要,陈熙愿纂述,无序跋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