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寿裳

- 姓名:许寿裳
- 别名:字季黻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绍兴县人
- 出生日期:1883年
- 逝世日期:1948年2月18日
- 民族族群:
许寿裳(1883年—1948年2月18日),字季黻,又作季茀、季芾,号上遂。绍兴县人。5岁即开始启蒙,诵习《千字文》、《四书》和《五经》。1897年入绍兴中西学堂为附课生,学习英语和算术。1899年转入杭州求是书院学习。1901年结识蔡元培,参加“浙学会”。1902年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日语,与鲁迅相识,并结为莫逆之交。1903年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参加东京留日学生发起的拒俄运动,并继孙江翼中、蒋百里之后主编《浙江潮》。1904年冬加入光复会。1906年秋与龚宝铨、钱玄同等人于每周日前往《民报》社章太炎寓所,听章太炎讲授《段氏说文注》以及《郝氏尔雅义疏》。1907年由黄兴介绍加入同盟会。1909年回国后出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聘请鲁迅等人任教,反对顽固守旧的监督夏震武,时称“木瓜之役”(夏震武绰号“木瓜”)。1910年赴京参加留学生考试,为人所梗,仅录为文科举人,出任学部译学馆史地教员。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出任浙江军政府财政司秘书。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邀任教育部部员,并推荐鲁迅到部任职。南北和议成立,教育部北迁,入京任教育部普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鲁迅则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奉蔡元培之命起草《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并代蔡元培草拟《新教育意见》。1913年汪大燮任教育总长,被提升为教育部参事,教育部设立“读音统一会”,提议以简单汉字为注音字母,成为定案。1914年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1917年力辞不就奉天教育厅长,改任江西教育厅长,注重社会教育,设立博物馆和通俗图书馆。1920年辞去江西省教育厅长之职,返回教育部任编审。1922年任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长,致力于提高师资力量,多方邀请专家学者,并邀请北京大学教授兼课。1924年辞去校长之职,复回教育部任编审。1925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爆发“女师大学潮”,要求撤任校长杨荫榆,与鲁迅支持学生运动,发表《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以及《反对教育总长章士钊之宣言》,被教育总长免职。1926年被新任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易培基聘请为教授兼教务长。“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刘和珍和杨德群遇难,到国务院察看。传闻遭段祺瑞政府通缉在案,又避往德国医院。1927年应中山大学聘请出任文学系教授;4月15日广州发生反革命政变,与鲁迅因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而辞职;9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被大学院院长蔡元培聘任大学院秘书。1928年被任命为大学院参事,旋改任大学院秘书长。蔡元培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时改任中央研究院干事兼文书处主任,协助蔡元培和杨铨处理院内事务。1930年任江苏义务教育委员会委员。1934年应国立北平大学校长徐轼游聘请,出任女子文理学院院长。1937年任西北临时大学教授兼教务委员和史学系主任,开设《中国史学名著选》以及《国文》课程。1938年西北临时大学改名西北联合大学,兼任法商学院院长,旋又改任史学系教授。1939年应华西大学邀请,任文学院英庚款国学讲座。1941年任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兼任秘书,年底改任考选委员会专门委员。1943年兼任国立药学专科学校讲师。1946年聘任绍兴史料编纂委员会委员,随考选委员会复员南京。应台湾行政长官陈仪聘请,任台湾编译馆馆长。1947年任台湾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教授兼主任。1948年2月18日在台北寓所惨遭歹徒杀害。著有《章炳麟传》、《鲁迅的思想与生活》、《中国文字学》等。
许寿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天道与人文
竺可桢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一位卓越的大学教育家,许多文史工作者在选用素材时,都有“六经注我”或堆砌编排的特点,其最终分析可能失之偏颇。竺可桢选用材料十分讲究,对历史的分析基本上做到了唯材料是举。《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对气候变迁的分期,既不是根据温度变迁的周期,也不是根据历史朝代的不同,更不是根据纪年方式的变更。而纯粹是“根据手边材料的性质”。把气候时期分为“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仪器观测时期”,这种分期方式与气候变迁本身并无关系,表面上看来极不合自然逻辑,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最方便实用且能最接近客观真实的一种方式,典型地体现了他所反复提倡的“求是”精神。
人参谱
笔记。清陆烜辑。不分卷。烜字子章,平湖(今属浙江)人。乾隆时人。人参为中国特有之名贵药材,有延年益寿之功,关于其奇异的药效,传说亦多。王士祯(渔洋)欲撰人参谱而未成,其诗文见于《池北偶谈》等书。陆烜因生病检书而完其志。其自序云:“余得怔忡疾,医者谓‘非人参不可’,顾近日辽参贵逾珠琲,贫家安所得?因感是,遂遍忆旧览,检书几百种,披阅手抄,稍加论列,不十日谱成,而病若失。岂人参有买,能阴相耶?”此乃穷书生无钱贪人参补体而以著述人参以疗疾者。其书分释名、原产、性味方療、故实、诗文等目,特别是后二目中,辑录史籍所载人参故事多种,为从文学角度研究人参文化的深刻影响提供大量资料。此书毕竟所费时日不多,有未尽完善者。然文字简洁,便于披阅,亦其长处。有《昭代丛书》(辛集)本。
宏远谟斋家塾程课条录
八岁入塾读小学书宜先读《孝经》所以端小学之本也。《小学》内篇四前三篇述虞、夏、商、周圣贤之言后一篇摭虞、夏、商、周圣贤之行。外篇二又以纪汉以来贤人之嘉言善行所以广其言实其行为观摩则效之验也。其于古今入德之门固已本末赅备而所恃为坊表者即因是为权舆。
平砂玉尺经
元代刘秉忠著。刘伯温注解,该书主要讲述了总述了风水原理和实践方法。《平砂玉尺经》一书以微妙、精细、不可思议的赋文总述了风水原理和实践方法;《逐吉赋》论述消峰及其断言;《天机赋》是论述纳水及其断言。“三赋”的关系是:《逐吉赋》是《造微赋》测量峰砂风水好坏的操作尺度,《天机赋》是《造微赋》测量朝堂水吉凶的操作风水尺度。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国师刘伯温对“三赋”进行论释。风水学中的峦头派、三合派褒奖《平砂玉尺经》一书“至精至深,尽泄地理玄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应遵循“验者为真,不验者为假”的原则来学习。
波外乐章
民国词人乔大壮被喻为"词坛飞将",其词受生平遭际及性情气质影响颇大。早期所作,以深婉密丽、闲雅多致的风格为主;中年以后,国事飘摇、家庭多故,词作多幽咽吞吐、沉郁蕴藉之音。而因其孤高狷介、至情至性的精神气质,其词又呈现出气格高华、沉郁深幽的特质。词风与北宋晏几道、秦观、贺铸为近,是典型的词心之作,在民国词坛具有独特价值。
双槐岁钞
笔记。明黄瑜(1426—1497)撰。十卷。瑜字廷美,香山(今广东中山)人。景泰举人,官长乐县知县,有惠政,后因刚直弃官。瑜自景泰七年起,每遇所见所闻,辄自抄录,积四十年成此编,以其曾植双槐,筑亭吟咏其间,自称双槐老人,书因以名。弘治八年(1495)书成,所载洪武至弘治初朝野故事,凡二百二十篇,十万余字,其中洪武初科第及永乐庶吉士两篇,为瑜孙黄佐补。其记科举、军政、边备等条,皆可补史志之缺。亦载朝野轶事琐闻,多资参考。全书首尾贯穿,文采可观,在明人野史中颇有体要,钱谦益极称此书记载之核(见《绛云楼书目》)。惟略失于剪裁。有明嘉靖重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六册,善本。《岭南遗书》、《丛书集成初编》及台湾版《笔记小说大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