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寿裳

许寿裳
  • 姓名:许寿裳
  • 别名:字季黻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绍兴县人
  • 出生日期:1883年
  • 逝世日期:1948年2月18日
  • 民族族群:

许寿裳(1883年—1948年2月18日),字季黻,又作季茀、季芾,号上遂。绍兴县人。5岁即开始启蒙,诵习《千字文》、《四书》和《五经》。1897年入绍兴中西学堂为附课生,学习英语和算术。1899年转入杭州求是书院学习。1901年结识蔡元培,参加“浙学会”。1902年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日语,与鲁迅相识,并结为莫逆之交。1903年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参加东京留日学生发起的拒俄运动,并继孙江翼中、蒋百里之后主编《浙江潮》。1904年冬加入光复会。1906年秋与龚宝铨、钱玄同等人于每周日前往《民报》社章太炎寓所,听章太炎讲授《段氏说文注》以及《郝氏尔雅义疏》。1907年由黄兴介绍加入同盟会。1909年回国后出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聘请鲁迅等人任教,反对顽固守旧的监督夏震武,时称“木瓜之役”(夏震武绰号“木瓜”)。1910年赴京参加留学生考试,为人所梗,仅录为文科举人,出任学部译学馆史地教员。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出任浙江军政府财政司秘书。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邀任教育部部员,并推荐鲁迅到部任职。南北和议成立,教育部北迁,入京任教育部普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鲁迅则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奉蔡元培之命起草《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并代蔡元培草拟《新教育意见》。1913年汪大燮任教育总长,被提升为教育部参事,教育部设立“读音统一会”,提议以简单汉字为注音字母,成为定案。1914年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1917年力辞不就奉天教育厅长,改任江西教育厅长,注重社会教育,设立博物馆和通俗图书馆。1920年辞去江西省教育厅长之职,返回教育部任编审。1922年任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长,致力于提高师资力量,多方邀请专家学者,并邀请北京大学教授兼课。1924年辞去校长之职,复回教育部任编审。1925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爆发“女师大学潮”,要求撤任校长杨荫榆,与鲁迅支持学生运动,发表《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以及《反对教育总长章士钊之宣言》,被教育总长免职。1926年被新任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易培基聘请为教授兼教务长。“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刘和珍和杨德群遇难,到国务院察看。传闻遭段祺瑞政府通缉在案,又避往德国医院。1927年应中山大学聘请出任文学系教授;4月15日广州发生反革命政变,与鲁迅因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而辞职;9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被大学院院长蔡元培聘任大学院秘书。1928年被任命为大学院参事,旋改任大学院秘书长。蔡元培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时改任中央研究院干事兼文书处主任,协助蔡元培和杨铨处理院内事务。1930年任江苏义务教育委员会委员。1934年应国立北平大学校长徐轼游聘请,出任女子文理学院院长。1937年任西北临时大学教授兼教务委员和史学系主任,开设《中国史学名著选》以及《国文》课程。1938年西北临时大学改名西北联合大学,兼任法商学院院长,旋又改任史学系教授。1939年应华西大学邀请,任文学院英庚款国学讲座。1941年任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兼任秘书,年底改任考选委员会专门委员。1943年兼任国立药学专科学校讲师。1946年聘任绍兴史料编纂委员会委员,随考选委员会复员南京。应台湾行政长官陈仪聘请,任台湾编译馆馆长。1947年任台湾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教授兼主任。1948年2月18日在台北寓所惨遭歹徒杀害。著有《章炳麟传》、《鲁迅的思想与生活》、《中国文字学》等。

猜你喜欢的书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侦探小说。柯南道尔著。作于1902年。叙述侦探专家福尔摩斯和他的助手华生医生侦破一起离奇复杂的谋财害命案的经过,谴责犯罪的不道德行为,宣扬人道主义和善恶有报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作品结构严密,情节惊险,扣人心弦,所塑造的福尔摩斯的形象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

客窗偶谈

客窗偶谈

清沈明宗(生卒年不详)撰。沈明宗字目南,号秋楣,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人。少年时曾学禅宗,兼通医学,为清初名医石楷临初先生高徒。沈氏对仲景之学深有研究。《客窗偶谈》,皆为答客问,认为论医学必明人身脏腑,应乎天时、地理、五运、六气,论虚劳之病,以清心为主,论四十九难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诸篇皆探源“灵素”,自有心得。有康熙三十二年(1693)以宁堂刻本。

爱眉小札

爱眉小札

书信、日记集。徐志摩遗作。1936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包括《小曼序》、《志摩日记》、《志摩书信》、《小曼日记》四个部分。《志摩日记》收1925年8月9日至8月31日写于北京的日记和1925年9月5日至9月17日写于上海的日记共25则;《志摩书信》收1925年3月3日至5月27日徐志摩欧行出国前、赴欧途中及在俄、德、英、法、意等国的旅行中致陆小曼的书信11封;《小曼日记》收1925年3月11日至7月17日写于北京的日记共19则。又收入作者像、作者手写爱眉小札之题眉等插图9幅。《小曼序》简述了陆小曼和徐志摩相识的经过,情感发展的历程,并说明《爱眉小札》的编辑和出版是陆小曼遵从作者“生前的意见”的产物。本书所载日记与书信是徐志摩与陆小曼婚前恋爱的记载。

鲁迅的思想与生活

鲁迅的思想与生活

作者许寿裳是鲁迅的挚友,一直认为自己有责任在贫病的中国向国人宣传鲁迅的战斗精神。1946年6月,他赴台湾任省立编译馆馆长,因要普及国语、国文和中国史地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台湾同胞的民族民主意识,故极力宣扬鲁迅。本作即是其一系列文章的结集,曾引起极大反响。有学者指出,许寿裳意图藉鲁迅思想的传播,使得鲁迅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能再度在台湾掀起,而达到重建台湾文化的目的。作者许寿裳是鲁迅的挚友,一直认为自己有责任在贫病的中国向国人宣传鲁迅的战斗精神。1946年6月,他赴台湾任省立编译馆馆长,因要普及国语、国文和中国史地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台湾同胞的民族民主意识,故极力宣扬鲁迅。本作即是其一系列文章的结集,曾引起极大反响。有学者指出,许寿裳意图藉鲁迅思想的传播,使得鲁迅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能再度在台湾掀起,而达到重建台湾文化的目的。书中收录了《鲁迅的人格和思想》《鲁迅的精神》《鲁迅的德行》《鲁迅和青年》《鲁迅的生活》《怀亡友鲁迅》《关于〈弟兄〉》《〈鲁迅旧体诗集〉序》《〈鲁迅旧体诗〉跋》《〈民元前的鲁迅先生〉序》10篇文章,并亲自为该书写序。

礼记白话文

礼记白话文

是战国至西汉初儒家学者关于礼仪的散篇论著的汇编,也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又称《小戴礼》、《小戴记》、《小戴礼记》。《礼记》在西汉出现两种辑本:一为戴德的辑本,其书共85篇,现存39篇:一为戴圣的辑本,其书共49篇。前者称《大戴礼记》,后者称《小戴礼记》。此为礼记白话文。

坚意经

坚意经

佛说坚意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诲人受谤,心不可动,且一心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