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彬

袁彬
  • 姓名:袁彬
  • 别名:字文质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西新昌县义钧乡
  • 出生日期:1401年
  • 逝世日期:1488年
  • 民族族群:

袁彬(1401年—1488年),字文质,江西新昌县义钧乡(今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明朝官员,官至前军都督府佥事掌府事。


袁彬出生近侍家庭,自幼聪颖,能诗善文。其父袁忠,建文四年(1402)被选为锦衣卫校尉,在宫中近40年,一直当皇帝的近侍。正统四年(1439)袁忠辞疾家居,以39岁之子袁彬代其校卫职。正统末袁彬以锦衣校尉扈驾北征,土木之变,从官奔散,独袁彬随侍,不离左右。还京,代宗授袁彬锦衣试百户。袁彬护驾北征,深得史家的赞赏,家乡人民也为他建了两座“保驾楼”(遗址在今新昌二小内),以纪念他的护驾大功,袁彬将这次护驾的始末写成了《北征事迹》 一书,收入《四库全书》中,《豫章丛书》亦收录。景泰八年(1457)正月,代宗病危,袁彬辅佐英宗复辟、改年号为天顺。袁彬从锦衣试百户升为都指挥使(锦衣卫最高长官)。弘治元年(1488)袁彬逝世时朝廷赐给他光禄大夫上柱国左军都督,母、妻都诰封为一品夫人。《明史》卷一百六十七有传。袁彬能书,明何乔远《名山藏》曰:“英宗北狩,以校尉见上,察其能书,留之。”

袁彬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最后的、非科学性的附言

最后的、非科学性的附言

本书于1846年出版。该书的全名是《对〈哲学片断〉所做的最后的、非科学性的附言》。这一书名包含着几层意思:“最后的”一词表明他已说出了他要说的话,因此在哲学方面不再有写别的什么的需要了;“非科学”是克尔凯郭尔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当时所谓“科学的”思想体系相对,表明了克尔凯郭尔反传统的勇气; “附言”指的是《哲学片段》的附言,标明此书是前一部分的补充说明和有关论题的继续讨论。

勉斋集

勉斋集

诗文集。南宋黄榦撰。40卷。凡讲义经解3卷,书15卷,记序题跋4卷,启1卷,奏状2卷,策问1卷,札状5卷,判语2卷,杂著2卷,行状志铭3卷,祭文1卷,诗1卷。榦,世号勉斋先生,因以名集。其集宋代初刊于衡阳,仅选编10卷,后增刊为40卷。宋刊40卷本今存,并有附集、语录、年谱各1卷。元延祐二年(1315)重刊,亦存。清康熙中又刊,卷数虽仍40之旧,但前后编次迥异,且13篇中各阙十余字至数百字不等,如《上朱晦庵第八书》脱三百余字,《申省土功告毕》脱二千余字。《四库全书》据康熙本著录。榦学承朱熹,然无门户之见,且注重经世致用,与空谈心性者异,集中尚存多篇论学之作,可窥其学。又所至以政绩闻,其守郡公移案牍之作具在,可资考证。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是清咸丰年间学者王永彬所著的格言体文学品评著作。全书分为221则,以随笔的形式阐发了安身立命的主旨,揭示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全书以短小精辟,富有哲理见长,文辞浅近明晰,言语言简意赅,情真意切,意境深远。

传教大师将来台州录

传教大师将来台州录

传教大师将来台州录,一卷,日本最澄撰,真超序,有进表,编号二一五九。

报恩论

报恩论

报恩论,卷首一卷、卷正二卷、卷附一卷,清沉善登述并序。

华严经旨归

华严经旨归

简称《华严旨归》。佛教著述。唐法藏述。一卷。论述《华严经》的主要内容和华严宗教义。分为十门,并各以十义解释:(1)“说经处”,谓《华严经》“为尽法界之谈”,并不限于《华严经》上讲的“七处八会”;(2)“说经时”,谓卢舍那佛讲《华严经》是“常恒之说,前后际而无涯”;(3)“说经佛”,谓卢舍那佛的存在超越时空,不能以“一身”或“多身”来解释;(4)“说经众”,谓《华严经》中的佛、菩萨、诸天王众生等,“皆在舍那海印中现”;(5)“说经仪”,述佛、菩萨以言声、“毛孔出声”等说法的种种神奇事迹;(6)“辨经教”,述《华严经》的不同种类、数量、性质等;(7)“显经义”,各用十对范畴讲《华严经》的“所标之法”和“所显理趋”,以说明其教法和义理的圆融无碍;(8)“释经意”,讲法相圆融、无尽缘起的十种原因;(9)“明经益”,谓根据此经修普贤行,必当成佛;(10)“示经圆”,讲以上九门所述之教法“总合为一大缘起法”,无碍圆融,无尽自在。其中在讲法相圆融、无尽缘起的十种原因时,以唯心无自性为本,与《华严经》的原意差别较大。本书引用了提云般若译《华严经不思议境界分》的内容。见载于明版诸藏及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