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一鹏

冯一鹏
  • 姓名:冯一鹏
  • 别名:字止园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冯一鹏,字止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活于康熙年间,曾与将军宗查布出师平定西藏策零墩布之乱。撰有《塞外杂识》十五卷。其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

冯一鹏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四如集

四如集

文别集。宋元间黄仲元(号四如)著。五卷。前二卷,记三十余篇;卷三,序跋、说训四十余篇;卷四,墓志十余篇;卷五,为《拾遗》,书一篇。明宋濂《仲元集序》载:“其门人武夷詹清子类次六经四书讲义为六卷刊之,其子梓又分记序墓铭字训之属为五卷而刊之,……遗文流落尚多,其曾孙至又裒集为十卷。”然此本正文只四卷,似非黄梓所辑五卷,更非黄至所辑十卷,乃后人重为掇拾而成。有《四库全书》本。又有《四部丛刊》三编本,卷数与《四库全书》本同,但编次稍异;并增祭文五篇;另附事述、族谱、诸家跋识;名《莆阳黄仲元四如先生文稿》;据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黄文炳刻本影印。

媚幽阁文娱

媚幽阁文娱

明文总集。明郑元勋(字超宗)编。共18卷。今存有明崇祯间刻本。集前有陈继儒、唐显悦序以及崇祯三年(1630)自序。清乾隆间将其列入《禁书总目》中,传本极稀。民国间《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第一集辑印了此集,使其得以较为广泛地流传。这是一部极有价值的晚明小品集。

自怡集

自怡集

明诗别集。刘琏(字孟藻)著。现存有明初刻本,传本甚稀,弥足珍贵。前有洪武十三年(1380)秦府纪善同邵黄伯生序,后有前翰林园史院编修同郡吴从善哀词。诗1卷。另有乾隆三十三年(1768)赵氏竹影庵抄本,《四库全书》本似也以一种抄本为底本。刘琏是刘基长子,为胡惟庸所胁,堕井死,文名不甚彰显。其实,其诗作尚有一定功力。《四库全书总目》评论:“今读其诗,惟七言律诗颇涉流利圆美,不出元末之格。然仅三首,盖非所喜作。至于五言古体,居集中之太半,皆词旨高雅,而运思深挚,殆于驾两宋而上之,以继《犁眉》诸集,可谓不愧其父。而明人罕称道之者,殆转以勋阀掩欤。”如五古《遣兴》3首,《秋日旅怀》,皆是颇堪讽诵之作。陈田《明诗纪事》也说:“潜溪(宋濂)有仲珩,犁眉(刘基)有孟藻,真不愧王谢家儿。仲珩集不传,《自怡集》,得表章于四库宏开之日,幸矣!”

柳如是别传

柳如是别传

诗人评传。今人陈寅恪撰。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陈寅恪文集》之七。全三册,八十馀万字。分缘起、清河东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附带问题、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附河东君嘉定之游)、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五章。此长篇专著为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晚年的一部力作,对明清之际传奇式的女诗人柳如是的身世、事迹和作品都有精辟的考论,资料丰富,考辨精详,力辟种种讹传之谬。同时还涉及同她有交往的几位诗人,其中最主要的是幾社爱国诗人陈子龙和东林党领袖人物钱谦益。作者考证柳如是用过的许多名号,有:杨爱、云娟、美人、影怜、杨朝、朝云、柳是、柳隐、柳因、柳如是、蘼芜、河东君等。作者指出:“河东君本末,则不仅散在明清间人著述,以列入乾隆朝违碍书目中之故,多已亡佚不可得见,即诸家诗文笔记之有关河东君,而不在禁毁书籍之内者,亦大抵简略错误,剿袭雷同。纵使出于同时作者,亦多有意讳饰诋诬,更加以后代人无知之虚妄揣测。故世所传河东君之事迹,多非真实,殊有待发之覆。今撰此书,专考河东君之本末,而取牧斋事迹之有关者附之。”又叙其受李存我、陈子龙、钱谦益影响,及参加幾社的活动等,理出了她思想成长的轨迹;尤其考述她支持钱谦益暗中谋划反清复明的组织活动之事迹,从而对饱受贬毁的钱谦益提供了重新评价的依据。

西藏王臣护法记

西藏王臣护法记

藏文史书。清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撰。作者系第五世达赖喇嘛,对西藏政治、宗教有很大贡献,一生著述颇丰。此书据藏文文献、档案、调查访问和民间传说加工整理,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成书。全书分26目,汉译本15万字。前三目论述佛教源流及传入西藏的过程;4至15目记叙历代藏王及其后裔生平史事,称为“事记”;16至26目记大臣、武官事迹,称为“史实”。类似纪传体。详载西藏从传说时代至固始汗之间,历代王朝事迹和王嗣传承。为研究西藏地方与藏族历史的珍贵资料,对研究丝绸之路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已有英、法、日、俄、德等外文译本。1983年民族出版社刊行郭和卿汉译本,但错译处较多。

太子慕魄经

太子慕魄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太子沐魄经同本。慕魂、沐魄皆梵语,太子之名,说佛昔为慕魄太子,十三岁之间为无言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