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文宝

- 姓名:方山文宝
- 俗姓:葛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潭阳(今湘西黔城、芷江一带)人
- 出生日期:1255
- 逝世日期:1335
- 民族族群:
方山文宝(1255—1335),俗姓葛。潭阳(今湘西黔城、芷江一带)人,断桥妙伦(1201-1261)禅师法嗣,大鑑下第二十二世。佛鑑奉诏住径山,后谒断桥。开法台州瑞岩寺。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正月初七日,书偈毕,掷笔而逝。有《瑞岩方山宝禅师语录》一卷行世。为禅宗南岳下二十二世孙,临济宗下十八世孙,杨歧派下十世孙。传法天台无见先覩、天台无尽祖灯、松源秋江元湛、凤山一源真灵、天宁镜堂真古及丁生居士。天台无见先睹传法福林无闻智度;天宁镜堂真古传法则中机度。
方山文宝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而河马被煮死在水槽里
1944年夏天,骇人的哥伦比亚大学谋杀案震惊了年轻的“垮掉的一代”。威廉•巴勒斯和杰克•凯鲁亚克受这起命案的启发,于1945年合作完成了这部小说。小说以硬汉侦探小说的写法,由两位作家交替各写一章,描述了纽约一群放荡不羁的年轻人,充满了毒品和艺术,困扰和残酷。故事的场景和人物 大都具有原型。这部作品被雪藏了六十多年,一直到所有主要当事人和两位作家都已去世,才在2008年初次出版。
山家清事
宋·林洪撰。所谈之事,亦俗亦雅,将相鹤、种竹、酒具、泉源、插花、诗筒、食豚……统统列入清事范畴。
道体论
原题「通玄先生述」。此通玄先生疑即五代道士张荐明。亦有人认为此书为唐代道士张果或司马承祯所作。宋《崇文总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此书,但不题撰人姓名,现有《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此书分为〈论老子道经〉、〈问道论〉、〈道体义〉三篇,皆自设问答,阐述「道体」之义。其思想观点及论证方法,与唐初道教重点哲学相能。作者具有无同异生化等不同角度,反复推论道德、道物、名实、空有、假实、无名与有名、虚寂与混成等哲学范畴之相对统关系。认为道是万物之本体,万物与道间中有异,二位一体,即一不二。书称:「物以道为体,道还以物为体」;「就物差而辨,道物常异;就体实而言,物即是道,道即是物。」道体非有非无,无始无终,妙绝形名而圆周万类;能包万物,能生万物,而包无所包,生无所生,非与万物相待者也。故道体与万物是一非,是一非二,能双非之,亦能双是之,而非之与是,皆不得道体。所谓无名亦不得体,有名亦不得体,有无亦不得体,无有无亦不得体。「不在四者,不离四者,乃可得耳」。但此所谓得者,亦竟无所得。「得无所得而不离四得矣。」此说显然吸收佛教中理派双是双非,离四句,绝自非而归无所得之辨证逻辑,书中最终以「兼忘二边,双泯有无」,为悟得道体之宗极玄旨。其说虽本于庄子之「坐忘」,亦有取于佛氏「双忘」之义,是为研究唐代道教哲学之重要资料。
洞玄灵宝定观经注
洞玄灵宝定观经注。原不题撰者,经文约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际。又据徒跋,注文当系唐代道士泠虚子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参校本:《云笈七签》卷十七。经文与《太上洞玄灵宝观妙经》大同小异,可能为不同传本。泠虚子跋。赵希弁《郡斋读书后志》著录《定观经》1卷,注泠虚子为北宋人。该注解题以心定慧观释“定观”二字,注文以此为旨。
歧途佳人
现代长篇小说。苏青著。上海四海出版社1948年12月初版。作品以上海为背景,描写主人公符小眉的坎坷经历。她是A城人,自幼失去父亲,母亲含辛茹苦让她和姐姐上学。后来她嫁给纨袴垮子弟黄承德。抗战爆发,符小眉随黄家逃难到上海,因黄承德不务正业,拈花惹草不思悔改,符小眉终于和他分手。她来到窦公馆当家庭教师。自从结识了精明世俗,贪图享乐的史亚伦后,逐渐误入歧途。被窦公馆解雇后,她和史亚伦交往日深。史亚伦因诈骗犹太商人钱财而入狱,小眉四处奔波将史亚伦保出监狱。史亚伦在小眉住处拉开赌桌,但大输特输,债台高筑。小眉走投无路去求窦先生帮助,窦先生答应代还赌帐。史亚伦被宪兵队秘密逮捕。不愿再受纠缠的小眉匆匆离开。史亚伦后来获释去了内地。符小眉也在空虚寂寞中度日。小说是以作者在海轮上所遇女子自述身世的形式来叙写的。
胜鬘经义记
佛典注疏。隋慧远撰。两卷。是对《胜鬘经》的论释。本书认为《胜鬘经》第一至第四章明“大方便”,亦即一乘之因;第五章明“一乘”,即一乘之果。因果相合,所明为一乘之行法。自第六至第十三章所明为“大方广”,亦即一乘之理法。理法、行法相合,显一乘之体。第十四章明“信顺之益”。前十四章总阐“自利行”。第十五章即“胜鬘师子吼”,阐“利他行”。本书历代大藏经均未收载,日本《卐字续藏》收有上卷,下卷久佚。今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下卷,系伯2091号,首残尾全,尾题:“胜鬘义记卷下,释慧远撰之也。”并有题记:“大隋大业九年(613)八月五日沙门昙皎写之,流通后世,校竟也。经疏卷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