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浩

- 姓名:邹浩
- 别名:字志完,号道乡先生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
- 出生日期:1060年11月13日
- 逝世日期:1111年4月18日
- 民族族群:
邹浩(1060年11月13日—1111年4月18日),字志完,号道乡先生,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元丰五年进士,调扬州教授,移颍昌府。元祐七年,苏颂荐为太常博士,御史来之邵论罢之,出为襄州州学教授。召对,擢右正言。上章劾章惇慢上不忠之罪,并言不当立贤妃刘氏为后,除名勒停,羁管新州。徽宗即位,召还,复右正言,迁左司谏,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同修神宗朝国史。迁兵部侍郎,徙吏部,以宝文阁待制出知江宁府,改知杭、越二州。蔡京用事,再谪衡州别驾,永州安置。明年,除名勒停,昭州居住。崇宁四年,移汉阳军居住。五年,放归常州。大观四年,复直龙图阁。政和元年以疾卒,年五十二。绍兴间,赐谥曰忠。邹浩受学于程颐,又笃信禅学,尝自言“儒释本不异,昧者自亲疏”(《偶书》),故其诗文多禅偈语。他为谏官时所上奏疏,往往色正辞严,深中时弊,如《上哲宗皇帝书》、《谏哲宗皇帝立刘后疏》、《论宰相章惇疏》诸篇,尽管其后因此屡遭贬斥废放,但也深为后人所称诵,李纲谓其文“高明闳远,温厚深醇,追古作者,有黼黻之文,有金石之声,有菽粟布帛之用”(《道乡邹公文集序》),清人王士禛亦称“古今仰之如泰山北斗”(《带经堂诗话》卷六)。擅长为诗,王士禛谓其古体诗似白居易,格律诗深稳,与叶梦得工力相似(《跋道乡文集》)。其古体如《秋蝇》讥刺奸人谗口,“期望秋风回,一扫无馀孽”,《范蠡冢》称颂范蠡兴越灭吴的功绩以及功成身退的先机,《除名》叙述自己屡遭贬斥而不悔的心态,都是一些声情并茂的佳作。近体如《闻正夫迁门下》,车若水称为“句句好,至今感动人”,“千古削不去”(《脚气集》)。邹浩的著述由其子邹柄、邹栩编为《道乡集》四十卷,南宋初曾镂板刊行。明、清时多次重刻,保存较为完好,现存有明成化六年刊本、正德七年刊本、道光十一年刊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词》第二册收其词二首。《全宋诗》卷一二三二至一二四五录其诗十四卷。《全宋文》卷二八二五至二八四八收其文二十四卷。事迹见陈瓘《邹公墓志》(《道乡集》附录)、《宋史》卷三四五本传。元谢应芳编有《道乡先生年谱》一卷,清李兆洛也编有《道乡年谱》一卷。
邹浩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玉响
隅子坐飞机还是第一次。这次是新婚旅行。 从飞机往下望,看到了纪伊半岛南端的海面,又看到了四国南端室户崎和足摺海面。从东京出发,在海上飞了两个小时,来到了雾霭茫茫的宫崎市。从机场出来,坐上出租车,过了橘桥,沿大淀河的岸边向有拐了进去。 “瞧,凤凰树……”周一对隅子说,“这里的行道树都是凤凰树哟。” 河滨公园里,并排重叠地种着树,隔着马路,对面是观光旅馆。男招待把他们带到四楼的一间洋式房间,放下两人的行李,留下钥匙,关上门走了;隅子从胸到膝都变得僵硬起来。这时,她才注意到自己进来后一直是站着的。
历代制度详说
宋吕祖谦著。十五卷。本书叙述古今制度沿革,内分科目、学校、赋役、漕运、盐法、酒禁、钱币、荒政、田制、屯田、兵制、马政、考绩、宗室、祀事等门,每门又分制度、详说两目。有1924年刊本,收于《续金华丛书》之中。
太上黄箓斋仪
太上黄箓斋仪,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编集删定,书成于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原书五十八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按黄箓斋乃道教灵宝六斋之一,主要用于为人拔度九祖罪根,拯济幽灵,谢罪祈恩,禳灾致福。自南朝陆修静撰集黄箓斋仪之后,六朝隋唐道士常修此斋。本书即唐末杜光庭编集删改前代各类黄箓斋仪而成,共收入斋仪五十八种。全书可分为四部分:卷一至卷九为黄箓斋第一、二、三日早午晚三朝行道仪, 卷十至四十汇集各种专门斋法之三时行道仪,分别用于太子降诞、特敕为臣下消灾、人臣为国消灾、安宅、忏禳疾病、三元行道、普度幽魂、迁拔、解考等斋事, 卷四一至四八为各种忏悔科仪,如士庶消灾方忏、安宅行道忏、荷恩感瑞忏、人臣为国忏、解考忏等等; 卷四九至五八为各种黄箓斋醮杂仪,如言功拜表、散坛设醮、转经、投璧等等。以上各种斋仪之行仪节次及所用祝文咒赞等多大同小异。其通行之仪式节次有唱赞、诵咒、上香、散景、礼师存念、鸣法鼓、启请、称法位、读词、礼方、步虚旋绕、发赞等等。所用咒符祝赞等仪文,皆引自灵宝诸经。
张惠言论词
词论。 清张惠言(1761—1802)撰。一卷。惠言有《词选》已著录。此编系今人唐圭璋辑录张氏《词选》中评语而成,又附《词选序》、《重刻词选原序》、《词选后序》等六文而成。计收张氏对十二位词人三十三首词之评语,约万余字。张氏精于词学,《词选》一书尤名重词坛。于各家词作之评语中,多有高见。评温庭筠词达十二首,提示简要明达,使温词朦胧晦涩处豁然清晰。然亦有囿于陈说处。如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张氏难脱“刺明微也”、“暗时也”、“爱君不忘也”之陈说,并谓“此词与考槃诗极相似”,殊为失当。附录诸篇,为严整论文,颇有价值。有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词话丛编》本。
郡阁雅言
笔记著作。宋潘若冲撰。潘若冲,或作若同,太宗时人,曾官郡守、赞善大夫。事迹不详。此书二卷,据《郡斋读书志》著录,共五十六则。今本仅八则,系以人为纲,分别记载杜牧、李远、王易简、裴皞、崔公佐、张祐、王定保、王著八人轶事,间及诗歌评论。如“杜牧”条记其“与杜甫齐名,时号大小杜”。“李远”条评其诗“体物缘情,皆谓臻妙”等。可资参考。有《说郛》本。
十善业道经译注
北宋施护所译为同经异译,本经出自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释迦牟尼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说谎)、两舌(挑唆)、恶口(语言粗俗)、绮语(花言巧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瞋恚、愚痴。离此十种恶业,就是修行十种善业。十善业是大乘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因此大乘佛教视此经为基础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