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波

曲波
  • 姓名:曲波
  • 别名: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山东省黄县枣林庄
  • 出生日期:1923年2月22日
  • 逝世日期:2002年6月27日
  • 民族族群:

曲波(1923年2月22日—2002年6月27日),当代著名作家。1923年2月22日生于山东省黄县枣林庄一个贫农家庭。八岁入小学,十六岁参加八路军,十七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初在胶东五支队政治部国防剧团当宣传员,后历任文化教员、指导员、青年干事、组织干事、组织股长等职。1943年4月入胶东抗大学习。1944年夏任胶东军区前线报社记者。是年冬,调作战部队,历任大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1950年因重伤转业到工业部门,历任机车车辆制造厂党委书记兼第一副厂长、设计分局副局长、设计院副院长。现任铁道部工业总局副局长。文学活动始于抗日战争时期。在胶东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时,为了反映和指导当时的斗争,曾利用课余时间写了两个剧本,即以动员“空舍清野”为题材的《麦收之后》和以开展对敌政治攻势和敌占区群众工作为题材的《排难除害》,均由抗大学员排练演出。由于作者长期生活在革命队伍里,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历程,并亲自参加过北满林海雪原的剿匪斗争,人民群众和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深深地激励着他,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为了歌颂共产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及英勇的战友,他于1955年2月正式动笔,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1956年8月写成了长达40万字的优秀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957年,作家出版社)。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少剑波、杨子荣及小分队战士们的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们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及大无畏的无产阶级英雄气概。作品富有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以传奇式的故事情节、章回体的形式以及民间故事式的群众语言,艺术地再现了惊心动魄的剿匪斗争,在继承和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上有一定的成就。小说出版后,已被改编为话剧、电影、京剧,深受读者欢迎,同时被译成越南、蒙古等国文字。此后,曲波一直坚持业余创作。其它作品有:短篇小说《热处理》(《人民文学》1958年2月号)、《争吵》(《处女地》1958年5月号);长篇小说《山呼海啸》(197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这部长篇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一个主力连在根据地县委领导下,和当地民兵紧密配合,全歼日寇和汉奸的艰苦曲折的斗争故事。同年还发表了反映解放军医务人员生活和斗争的长篇《戎萼碑》(1977年,山东人民出版社)、《狂飙曲》(197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曲波及其家属因反对江青而惨遭迫害,直至1978年夏才平反昭雪。1979年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同年出版长篇小说《桥隆飙》。这部长篇以抗日战争初期的山东沿海地区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带有草莽英雄色彩的农民起义首领的艺术形象,描绘了他从自发的革命斗争到接受党的领导这一曲折复杂的过程。1982年3月,在《人民文学》发表散文《观画思人祭》。1982年9月,创作散文《丝丝故乡情》。1982年10月,在北京接待美国著名作家赫尔曼·沃克。1983年12月28日,创作散文《十天老友》。1983年1月,在《胶东文学》第1期发表《丝丝故乡情》。1983年2月,离休。1983年4月,在《世界文学》第2期发表《十天老友》。1983年6月,在《山西文学》第6期发表散文《卑中情——我的第一篇小说〈林海雪原〉》。1983年,发表散文《遥寄扶桑故友》。1984年4月5日,创作散文《义情思》。1984年7月,在《天津日报·文艺》发表《义情思》。1985年1月15日,创作散文《清水流香》。1985年6月,在《鸭绿江》发表《清水流香》。1994年1月20日,创作散文《澳洲遥祭洛兄》。1994年5月,在《中篇小说选刊》第3期发表《澳洲遥祭洛兄》。2000年,创作《回忆与遐想》。2002年6月27日,在北京病逝。

曲波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岁华纪丽谱

岁华纪丽谱

风俗志。元费著撰。一卷。附《笺纸谱》一卷、 《蜀锦谱》一卷。著,华阳(今四川成都)人。第进士。授国子助教。官至重庆总管。成都自唐始,繁富甲于西南,富贵者优闲,岁时燕集,已成风尚。南宋末因兵燹,市闾凋敝。费著为追述旧事,述成都风俗之盛,集为此书。约四千字。体例仿《荆楚岁时记》,自元旦迄冬至,凡四时八节,风俗习惯,无不备载。对研究该地民俗有一定价值。其《笺纸谱》和《蜀锦谱》记汉唐以来蜀中特产,如薛涛笺、谢公纸、广都纸以及盘球、葵花、八答晕、天下乐等蜀中锦缎多种。有《四库全书》本。

紫箫记

紫箫记

传奇。明汤显祖撰。《曲品》著录。主人公霍小玉、李益名字出自唐蒋防小说《霍小玉传》,但剧中与紫箫有关的情节出自《大宋宣和遗事》亨集。此剧又有增饰。写陇西李益,前朝相国李揆子,赴京应试,与花卿、石雄、尚子毗结交。花卿邀李益过府饮酒,令侍妾鲍四娘侑觞,汾阳王郭子仪孙郭小侯亦在座。花卿见郭小侯所乘骏马,心甚爱之,即以爱妾四娘相换。四娘入郭府后思念花卿,小侯怜之,将她放置别院居住。霍王爱姬郑六娘有女名小玉,拜鲍四娘为师学歌,歌唱李益之词而爱其人。四娘遂从中牵合,使小玉与李益成婚。元宵节之夕宪宗驾幸华清宫,令教坊奏李益新度之曲,叹为才子。李益与小玉等亦至华清宫观灯,热闹中走散。小玉拾得紫玉箫一支,被内监捉住,送入宫中郭妃处审问。郭妃询知是李益眷属,派人护送回宅。后来,李益中状元,奉旨为参军至朔方任职,与小玉分别。吐蕃与唐和亲,李益送公主出塞,又娶徐氏为妾,同受磨难。结果是“尚子毗开围救友,唐公主出塞还朝”。剧情拖沓,曲文好用典故,说白多四六骈语,填塞学问,作者自谓有“秾长之累”。今存34出,不及全剧情节之半。《列朝诗集小传》说,汤显祖死后,其子汤开远取显祖续成之《紫箫记》残本及词曲未行者,“悉焚弃之”。今存明刊本多种,《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万历年间富春堂本影印。

野史无文

野史无文

清郑达撰。二十卷,仅存十三卷。成书于康熙年间。是书主要汇辑了南明永历朝建立和灭亡的史料以及永历、鲁王诸政权的名臣传记。书中之郑成功海东事及陈永华、张名振等传颇具史料价值。有海盐朱氏旧藏抄本、上海图书馆藏桐城姚氏藏抄本、中华书局铅印本、中华书局晚明史料丛书本。

度心术

度心术

本书是古代中国谋略名著。从实用的心理学中提炼出了丰富的“度心”理念,用详实的案例加以阐释,度心术帮你在为人处世、交际办事中抓住对方心理,通过各种手段瓦解和征服对方。如果您希望在社交的各种场合如鱼得水;希望成为最受欢迎的人;希望能在商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妨试试度心术。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

宗喀巴大师造,法尊译。佛教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自印度传入中国至少已有一千年的历史,印度佛教对中国藏传佛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由印度佛学而来的中观思想为中国的藏传佛学注入了思辨性,而对中国西藏佛学的中观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就是龙树的《中论》和月称论师的《入中论》,其中又以《入中论》的探究最为出色,中国佛教学者宗喀巴所著《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就是在此基础上对中观思想的诠释与重构,体现了中国佛教学者对印度中观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体现了印度佛教中观思想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入中论善显密意疏》的作者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教者,大师在抉择见地上以中观应成派为正宗,以月称论师为依止,一生曾师从多位大德精勤无断地修学,其中观思想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入中论善显密意疏》是宗喀巴依照中观应成派的宗规,广为阐释深广二道之意涵的一本巨著。是宗喀巴中观思想成熟的标志之一。

舍利弗问经

舍利弗问经

梵名S/a^riputra -paripr!ccha^ 。全一卷。译于东晋,译者佚名。又作菩萨问喻。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属小乘律部。乃佛在王舍城音乐树下,答舍利弗之所问。计有戒律传持之次第、戒律诸部之分派、开遮衣钵食酒杀生等事、说偏袒两肩之作法、八部鬼神闻法之因缘、灭后像法之佛教、分若多罗之受戒施物、净食不净食、如来宗亲出家之因缘、父母及师恩等。本经为大众部所传,有关小乘诸部之分裂系依据文殊问经、异部宗轮论所说而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