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莲

日莲
  • 姓名:日莲
  • 别名:贯名
  • 性别: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安房国
  • 出生日期:1222
  • 逝世日期:1282
  • 民族族群:

日莲(1222~1282)日本佛教日莲宗创始人。俗姓贯名,幼名善日 。祖籍远江国(今静冈县),生于安房国(今千叶县)小凑。父贯名重忠,本为远江(静冈县)人,后流放至安房(千叶县),捕鱼为生。幼年于本县清澄山寺从道善落发,名莲长,后改名日莲。初学真言宗,后游镰仓,偶逢延历寺尊海,结伴登比睿山,从诸学匠习天台教义十余年。又巡游大和(今奈良)、纪伊(今和歌山)等地寺院,结识了禅宗名僧辩圆、道元等。认为“末法”时代,唯有《妙法莲华经》是诸经中最胜之经,是与时机相应之法。1253年归乡访亲,登清澄山面对旭日,高唱《南无妙法莲华经》10遍,后世遂以此日为日莲宗开宗之日。旋于清澄山寺大开法席,依《法华经》反对净、禅、密、律诸宗。提出四句格言:“念佛进无间地获,禅宗是天魔,真言宗导致亡国,律宗是国贼。”引起各宗的反对,为其师道善和邑主东条景信所怒逐;遂逃往镰仓结草庵,日夜诵读《法华经》,并时到街头高唱《法华经》题目,赞其功德,向来往男女传教。1260年,将所著《立正安国论》上之幕府,以立正为因,安国为果,立正就是信仰《法华经》。要求禁止净、禅诸宗,专奉法华信仰,大触北条时赖之怒,以诳惑罪发配到伊豆(在今静冈)之东。两年后被赦回镰仓,仍骂诸宗如故。后又被幕府逮捕,发配佐渡(在今新 )。他在此为诸弟子撰《开目钞》、《观心本尊钞》等,阐明宗义,采取阐述“摄受门”的态度。三年后被赦回镰仓。不久至甲斐(今山梨)身延山建草庵,为弘布《法华经》道场,即今莲宗总本山的身延山久远寺。后因病下身延山,示寂于武藏之池上,时为弘安五年,享年六十一。寂后大正天皇追谥立正大师号。著作尚有《守护国家论》、《教机时国钞》等。[三国高僧略传卷下、本化别头佛祖统纪卷三至卷八]

日莲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保尔·芒图(1877—1956),法国历史学家。本书是一本研究十八世纪英国产业革命发生和发展的经济史著作,在法、英等国享有盛誉,有经济史“经典”之称。书中除导言外,共分三编。第一编论述产业革命前夕的各种变化(包括旧式工业及其发展、商业的扩张、土地所有权的改变);第二编分析发明和大企业的关系(涉及纺织工业中机器的最初使用、工厂制的出现、蒸汽机的出现);第三编指出产业革命的直接后果(涉及大工业和人口、工业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和工人、国家干涉和自由放任)。本书主要叙述经济史实,对于经济理论的转变,如自由放任思想的确立和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态度,也有一定的论述。

女科折衷纂要

女科折衷纂要

妇产科著作。清凌德撰,凌晓五鉴定,凌永言校。不分卷。德字嘉六,号蛰庵,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以妇科名于时。著有《麻痧专治初编》、《蛰庵医话》、《麻痘初编》、《温热类编》 等书。本书博采诸家之说,论述妇科诸症,分类编撰,成书于光绪十八年(1892)。全书约三万字。分为调经、虚劳、胎产、临产、杂证、产后6门。调经门中有总论、精血论、养血论等22篇;虚劳门中有冷劳、骨蒸劳等4篇;胎前门中有总论、胎前调理法、胎前用药法等22篇。凡79篇。凌氏论述胎产经带诸疾重视养气血、扶脾胃,条分缕析、纲目分明。现存《三三医书》本。

瞑庵杂识

瞑庵杂识

《瞑庵杂识》《瞑庵二识》为朱克敬的笔记体二集,如记录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时,部分奏疏、对湖南厘金的缘起和抽收办法有详细说明。又如衡州民教的纠纷、长沙官绅的倾轧等等。杨坚点校。近代湘人笔记丛刊之一。

出劫纪略

出劫纪略

史料笔记。不分卷。明末清初人丁耀亢撰。成书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丁耀亢,字西生,号野鹤。生卒年不详。山东诸城人。明诸生,顺治二年贡生。曾任容城教谕、惠安知县。他工诗文,长于戏剧。所著除本书外,尚有《丁野鹤诗钞》及《赤松游》、《表忠记》等传奇行世。本书是研究明末山东诸城等地战乱和李自成大顺地方政权的重要资料。其体例采用分类叙述。全书共分子目十三项:山居志、峪园记、山鬼谈、明真空和尚传、航海出劫始末、从军录事、乱后忍侮叹、避风漫游、皂帽传经叹、陆舫记、孤侄贻谷出险记、保全残业示后人存记、述先德家谱族谱序。书中详细记述了丁耀亢家的家世、产业及其亲身经历的明末清初的劫难遭遇,故名该书为《出劫纪略》。

五代春秋

五代春秋

北宋尹洙撰。二卷。编年体。宋尹洙(1001—1047)撰。洙字师鲁,北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东)人。世称河南先生。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后因故被贬。其人博学多识,精于《春秋》,提倡简古文风。记载五代历朝政权兴亡大事,起后梁开平元年(907),终后周显德七年(960)。刻意模拟春秋笔法,于史实记叙较为简略。但编次尚属得体,可备一家之言。欧阳修撰《新五代史》,曾约洙分撰,此书或即作于是时,然体用编年,与欧书例异。所载自梁太祖开平元年(907),迄周显德七年(960)。笔削多为不苟,得谨严之意。收入《河南集》。又有《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本。

菩萨戒指要

菩萨戒指要

自从我深入律藏以及古人的戒律注疏以来,知道以今日的时代环境,墨守完成于二千五百多年前印度境内的戒律条文,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但是,若无佛制的戒律,作为佛教徒的生活准则,清净身口意三业的目的,也就很难达成。因此,我是注重佛陀制定戒律的精神,不主张死守其全部的戒律条文。 我对于戒律的探索,自始迄今,虽没有间断,我的戒律学作品,却不是很多,成书出版的,除了《戒律学纲要》,仅有《佛教制度与生活》、《学佛知津》两书,收有戒律的文章。到了一九九三年《法鼓全集》编成时,即将此二书中与戒律问题相关的各篇,集成一册,名为《律制生活》。所以,本书应算是我研究戒律学的第三种专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