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现璠

- 姓名:黄现璠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广西扶绥县
- 出生日期:1899.11.13
- 逝世日期:1982.1.18
- 民族族群:
黄现璠(1899.11.13~1982.1.18),“国际知名民族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甘锦英,壮族,祖籍广西扶绥县。 1922年考入广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受教于陈垣、钱玄同等名师,经预课、本课、研究院九年学习。1935年留学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研究院,导师为日本东洋史学大家和田清、加藤繁。留学期间,经师友原田淑人教授介绍,结识当时滞日的中国学者郭沫若,时常往来论学,互受切磋之益。1937年11月从日本归国后,历任广西大学、中山大学、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学院(现广西师范大学)等校史学教授,为我国“壮族首位大学教授”。曾先后兼任广西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广西大学训导长、中文系主任、图书馆馆长、广西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等职。抗战期间,应邀担任《国防周报》编撰委员,发表了不少抗日文章。在广西大学、中山大学任教期间,1943年8月组织“黔桂边区考察团”,任团长;1945年4月,组织“黔南边民考察团”,任团长,多次深入黔桂两省少数民族地区展开广泛的学术调查活动,成为我国现代少数民族田野调查先驱之一。1951年6月任中央民族访问团中南访问团广西分团副团长(团长费孝通),深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慰问和调查。1952年3月,带领助手前往都安、东兰、南丹一带调查;1953年6月,在广西大学组建“桂西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文教局历史文物调查工作组”,任组长,带领调查组成员深入南丹、天峨、河池、罗城、忻城等地,先后访问调查了瑶族、毛难族、苗族、壮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收集到大量文物和史料。1956年8月,参与组建“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任副组长兼壮族组组长,实际负责全组学术调查工作,领导开展了广西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深入的少数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调查,收集到一大批珍贵史料,为壮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全方位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广西民族研究所的建立和后来壮学研究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识别三个阶段的工作里,费孝通、黄现璠、夏康农……等20世纪中国人类学界和民族学界的名家。以及大批学者、民族工作者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正是基于全国民族识别工作的研究成果,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中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加上汉族总共56个民族。通过科学研究和民族自愿原则决定民族成分,成为中国民族研究工作的创举,同时也引起了国际民族学界的广泛注意,得到很高的评价。”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黄现璠作为广西文化教育界唯一代表,当选为第一届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1954年后相继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央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委员。先后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为桂西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委员、广西省人民委员会委员。1957年7 月,出席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在青岛举行的“全国民族工作座谈会”。
1958年2月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出决议,“罢免费孝通、黄现璠、欧百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职务”,从而被错划为中国历史学界头号大右派。
1979年,右派冤案得以彻底平反后,黄现璠相继当选为第一届中国民族学学会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编辑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顾问、第一和第二届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副会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为协助政府的平反冤假错案做了大量工作。
黄现璠一生著述丰硕,曾编、著、译有《中国通史纲要》(合著)三册、《高中外国史》(两册)、《元代农民之生活》、《唐代社会概略》、《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广西僮族简史》、《古书解读入门》、《汉族的形成》、《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合著)、《侬智高》、《壮族通史》(合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等著作,相继发表过《周代无井田制》、《我国坐俗古今之变》、《吸烟风俗传播考》、《我国服装演变之研究》、《黔桂边区教育散记》、《殷周社会初考》、《土司制度在桂西》、《壮族女将瓦氏领兵抗倭》、《我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的探讨》、《试论“中国生活学”的构建》、《民族调查与研究近40年的回顾与思考》、《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等史学及民族学论文80余篇,研究范围涉及中国通史、先秦史、中古史、社会生活史、文化史、民族学、语言学、壮学等领域,学术造诣精深,开拓性学术成就斐然,所著《唐代社会概略》被公认为20世纪第一部关于唐代社会史研究的专著;所著《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被公认为20世纪第一部关于中国学生运动史研究的专著;他在20世纪40年代发表的大量有关社会生活史研究的论文,成为中国现代社会生活史研究的先驱成果;所著《广西僮族简史》和《壮族通史》被公认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壮族历史文化研究的简史和通史;所撰《我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的探讨》一文,被公认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推出的第一篇主张“无奴隶社会”论文,影响十分广泛;所著《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一书,被公认为20世纪中国学术界主张中华民族史“无奴隶社会”的第一部专著;所撰《试论“中国生活学”的构建》论文,为建设中国生活学这一学术新学科提供了重要指南。他最早提出的 “广西壮族土著说”、“侬智高起兵反宋正义说”,皆为后学宗之,现已成为定说;他主张我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的“跳跃论”,受到史学界极大关注。由于黄现璠在民族学、壮学和史学等方面卓有成就的开创性贡献,被学术界称为“壮学宗师”、“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桂海学术泰斗”,被尊奉为“八桂学派领袖”、“无奴学派导师”,学术声誉名扬海内外。
黄现璠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不下带编
清金埴著。七卷。埴字苑孙,号鳏鳏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康熙二年(1663),卒于乾隆五年(1740)。此书记载了作者的见闻,包括当时文人士大夫的遗闻佚事、社会风俗、科举考试等。每卷都下标“杂缀兼诗话”,谈诗文篇幅尤多,评论诗艺,解说本事,摘录佳构隽句妙联,钩稽诗人生平事迹,对研究清代文学,颇有参考价值。作者与戏曲作家洪昇、孔尚任是好友,故谈论《长生殿》、《桃花扇》的内容亦较多,并且还记录了作者与二人的酬唱之作。所论及的重要诗文家则有王士禛、赵执信、宋荦、查慎行、杜濬、潘耒、陆圻、汪懋麟等。本书为未完稿,当系晚年所作,1982年中华书局据谢国桢藏手稿本标点整理,与作者另一笔记《巾箱说》合订出版。
纯正蒙求
三卷。元胡炳文 (1250—1333)撰。胡炳文字仲虎,徽州婺源(今安徽省婺源县)人。潜心朱熹之学,延祐中荐为信州道一书院山长,世称云峰先生。著有 《云峰集》十卷、《春秋集解》、《周易本义通释》等。自晋李瀚的《蒙求集注》之后,仿效其书者数家,杂采经传事实,隶以韵语,便于儿童初学记诵。胡炳文所撰此书,集古之嘉言善行、各以四字属对成文。又自注其出处。书之上卷,叙立教、明伦之事。中卷,叙立身、行己之事。下卷,叙待人、接物之事。每卷一百二十句,三卷共为三百六十句。卷中又各有若干了目。每一目句数不等,多者一二十句,少者四句。中间词句用骈语写成,又要合于声韵。但书中也有漏落和分隶不当的地方。如黄香暖席,应归入父子之伦,而书中却归入幼学见趣条下。陈子高让田应归入长幼之伦,却归入处宗族条下。此书虽有疏漏之处,但显明易晓,对启蒙教育还是有益的。有浙江鲍氏藏本、《四库全书》本。
客窗偶谈
清沈明宗(生卒年不详)撰。沈明宗字目南,号秋楣,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人。少年时曾学禅宗,兼通医学,为清初名医石楷临初先生高徒。沈氏对仲景之学深有研究。《客窗偶谈》,皆为答客问,认为论医学必明人身脏腑,应乎天时、地理、五运、六气,论虚劳之病,以清心为主,论四十九难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诸篇皆探源“灵素”,自有心得。有康熙三十二年(1693)以宁堂刻本。
天老神光经
一卷。题“右仆射卫国公李靖修”。前有李靖于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上表。但《唐志》不见著录。《通志》著录为蔡登撰。《宋志》著录为苏登撰。是知李靖盖为依托之名。此乃察“神光”, 以占验休咎吉凶祸福之书。主张欲知休咎当观察北斗辅星,见之则吉。天阴不见,就只能视“神光”。所谓“神光”, 即在人眼中, 以指刺目眥,则可遥见辅星。每个人头上亦有光,黄或赤光而成圆形的,此人有德有喜。光青白者为奸人,黑光者为贼人。又述人之耳鸣、鼻臭亦主吉凶。书末有“禹步法”、“先玄图”等。收入《道藏》第578册。
书法辑要
此书为吾师文伯子先左所辑也。师博览群书,擅词章,精书法,前清以孝廉方正幕食四方,负才喜游。民国二年,宦游秦中,与上官不合,遂弃官在陕南设馆授教,有生徒数百人,而陕南文化乃大为之一变。此其遗稿未经刊行,欲学书者,读此自知门径。此书于真草隶篆分有层次依法学去,自易成家,附载于此,以飨好者。锡五敬识。
观所缘缘论释记
观所缘缘论释记,一卷,附问答释疑,明明昱录记并序,王野序,有科文,相宗八要解第五。是古印度护法造、唐义净译《观所缘缘论释》的注释书。书前有王野的序和明昱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的题词,以及本书的科文。内容有集论、论释及作者注解论释等。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