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善

朱善
  • 姓名:朱善
  • 别名:字备万, 号一斋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丰城(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公元1314年
  • 逝世日期:1385年
  • 民族族群:

朱善(公元1314年-1385年),明诗文家。字备万, 号一斋。丰城(今属江西)人。生于元仁宗延祐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十八年,享年七十二岁。九岁通经史大义, 能属文。元末兵乱,隐于山中。明洪武初为南 昌儒学教授。洪武八年(1375)廷试第一,授翰 林修撰。任职两年,以奏对失旨,谪辽东。未抵 达其地,即赐还乡,于洪武十二年年初回到南 昌。洪武十七年广东布政司请其主持科举考 试,事毕,明太祖召其入朝,授翰林待诏。次年 奉旨校文礼闱,授奉议大夫、文渊阁大学士。不 久即告老还乡,卒于家中。著有《诗经解颐》、 《一斋集》。生平事迹见《一斋集》卷首聂铉所作 墓志铭、《明史》卷一三七。

朱善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银汤匙

银汤匙

日本作家中勘助的自传体小说。创作于1910年至1913。以19世纪末明治维新后的东京地区为舞台,描写了主人公从幼年到少年时期的成长过程,笔法细腻,视角独特,感情饱满,也毫不掩饰主人公对日本对外侵略行为的朴素质疑和厌恶。起初由作者大学时代的老师、文坛巨匠夏目漱石推荐、作为散文在《东京朝日新闻》上连载发表,获得读者持续好评。1921年出版单行本,至今再版不断。截至2006年12月,仅岩波书店一社出版发行的“文库版”(小型便携版,不包括同一出版社另外发行的普通平装版、精装版等)的部数就累计达1,136,000册,另有角川书店、小学馆等出版社的版本发行。1950年代至1980年代,大阪滩中学教师桥本武擅做主张,以本书一册代替教科书讲授初中三年的语文,获得惊人的升学奇迹,并为日本社会各界输送了众多栋梁之才,此事被传为奇谈。现代中国学者周作人曾在《知堂书话》中对此书推崇备至,并亲自翻译了一段。

草枕

草枕

《草枕》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创作的中篇散文体小说。作品讲述一位青年画工为逃避现实世界,远离闹市隐居山村,追寻“非人情”美感而经历的一段旅程。 作者把《草枕》的主要舞台设在山中温泉即那古井温泉,并把它描绘成脱离尘俗的“非人情”的天地,如绕过好几道险峻的山道才能抵达的目的地,山道旁边散开着油菜花、蒲公英、山樱花,没有船无法到达的地方等等。这样的外部格局的设定,如同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世界,即夏目漱石的“非人情”天地。同时,作者还把“非人情”天地中所有登场人物都塑造成近似于“非人情”的人物形象。譬如,山崖茶馆的老太太、女主人公那美、观海寺的大辙法师、理发馆的师傅等等。作者如此处心积虑地设定与布置,其目的是把画家的“非人情”之旅描绘成“脱离世俗烦恼的超然心境”(《草枕》)的旅行。夏目漱石为了达到此目的,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引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诗境。 该小说虽然以叙事为主,但意蕴深刻,对于研究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特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一个夏天

最后一个夏天

被誉为“全景式”长篇小说的奠基者康·西蒙诺夫是苏联著名作家,他擅长表现恢弘的历史场景和深厚的人生哲理。本书是他的三部曲长篇小说《生者与死者》系列的第三部分,描写了1944年夏天苏联红军解放白俄罗斯的战役。小说描写1944年6月谢尔皮林指挥 的集团军参加解放白俄罗斯的战斗。在这部小说中,作 者大写苏军各种新式武器装备和源源不断的补充兵力, 有的地方直接炫耀红军的武力,同时又大写德军尸横遍 野的惨状,极力渲染战争后期即将来临的欢乐的胜利气 氛。小说明确告诉读者,在白俄罗斯战役粉碎了德军 “中央”集团军群以后,谁将获胜的问题已不复存在。同 时还嘲讽了在白俄罗斯战役前夕盟军打响的诺曼底战 役。西蒙诺夫将苏德战场上的战役与盟军进行的战役 进行了鲜明对比,以强调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 重大作用。西蒙诺夫的三部曲于1974年获列宁文艺奖金。前 苏联评论界认为,三部曲描写了“整个伟大卫国战争事 件”;主人公谢尔皮林是一个“光辉的形象”,是“勇敢的 坚强的军人形象”。在描写伟大卫国战争的前苏联文学 作品中,西蒙诺夫的三部曲占着特殊的显著的地位。

音论

音论

三卷。《音学五书》之一,清顾炎武撰。《音论》是综述音韵学源流的著作,“盖五书之纲领也。”凡三卷十五篇。上卷分三篇:一、《古曰音今曰韵》;二、《韵书之始》;三、《唐宋韵谱异同》。中卷分六篇:一、《古人韵缓不烦改字》;二、《古诗无叶音》;三、《四声之始》;四、《古人四声一贯》;五、《入为闰声》;六、《近代入声之误》。下卷分六篇:一、《六书转注之解》;二、《先儒两声各义之说不尽然》;三、《反切之始》;四、《南北朝反语》;五、《反切之名》;六、《读若》;共为十五篇。

济世全书

济世全书

全名《新刊医林状元济世全书》,综合性医书。8卷。明龚廷贤(云林、子才、悟真子)撰。书成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书中论及以内科杂病为主150余种病症。前4卷为伤寒、中风、瘟疫及伤食、痰饮、痞满、积聚、虚烦等证,继之以五官、妇科、小儿及外科诸证。所述证先脉候、辨治,后列数方,并有兼变症、加减方。此为作者晚年之作,多以集过去著作中更实用者约之以编,只为更易于贫者购买,达到鉴医以济世之目的,故命其书名。现只存1636年重刻金陵万卷楼本。

删补颐生微论

删补颐生微论

综合类著作。明李中梓撰、沈朗仲校订。四卷。中梓有《内经知要》已著录。李氏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撰成 《颐生微论》。后又经反复删补,并由其门人沈朗仲校订,而更今名。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全书分述三奇(精、气、神)、医宗、先天、后天、辨妄、审象、宣药、运气、脏腑、别证、四要、化源、知机、明治、风土、虚劳、邪祟、伤寒、广嗣、妇科、药性、医方、医案、感应二十四篇。涉及养生、医学源流、脏腑、诊法、治则、方药、病证、医案、五运六气诸多内容。突出预防为主思想,故首列养生、气功、按摩等调摄之法。先天论、后天论两篇反映了注重脾肾的学术思想。强调探求病因,治病必求其本,选常用方剂约百首,录常用药物百二十种。后录证情复杂之医案三十例,示人以规矩准绳。全书持论精辟,宗诸家之长,上自《内经》、《难经》之论,下及诸名医之言,有理论,有实践,可供临证学习、研究、运用之参考。但分类较杂,且杂有道家修炼及佛家因果报应内容,是为不足。有崇祯十五年金阊付万堂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