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方

刘金方
  • 姓名:刘金方
  • 别名:字子成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淮安府
  • 出生日期:1825
  • 逝世日期:1888
  • 民族族群:

刘金方(1825—1888),字子成,号淮山儒士,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淮安府山阳县河下镇人,出身中医世家,祖父刘振元、父刘相弼皆为当地名医。自幼随祖父习医,精研《黄帝内经》《医宗金鉴》及叶桂、薛雪等温病学派医籍,临床强调辨证施治,擅治外感温病、七情内伤及妇儿杂症,用药灵活且善用膏方,疗效显著。咸丰九年(1859)整理祖孙三代医案编成《临症经应录》,收录百余例病症诊治经验,涵盖外感、内伤、痘疹及妇科诸疾,书稿虽未刊刻但广传医林,后由家族后人献予国家。其行医四十余载,常赠药济贫,与扬州朱云苓、镇江蒋宝素等并称“淮扬九仙”,晚年授徒戴仲山、丁月楼等人,子嗣刘少方、孙刘再方承其医业,家族五世行医,形成“山阳医派”重要分支,其人其术在江淮医界影响深远。

刘金方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耒耜经

耒耜经

耒[lěi]耜[s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专论农具的著作。唐末陆龟蒙撰。作者曾隐居乡下,从事田间耕作,对农业生产颇为熟悉。约成书于唐广明元年(880年)前后。本书并序文在内,共六百三十三字。文章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述论有序,文笔古奥。序文中叙述了写作动机,是为了使后人不要忘掉在农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农具。正文开头首先解释了“耒耜”的含义即“犁”(这一说法,其它古文献中不多见)。接着就其整体到各部分的构造与功能,作详细正确叙述,附带谈了三件小农具。

太上灵宝净明九仙水经

太上灵宝净明九仙水经

太上灵宝净明九仙水经,此篇盖为宋元净明道诸经之一,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集葛仲卿、傅处士、隐玄子、雉子、袁知机、吴夫人、胡安公、刘延卿、许丹阳等九位仙真之言。诸仙皆以人身血脉喻水,谓善养生者取法于水,得血脉行止之理,以炁运血,使流通周身,会于五脏所起所归,如百川之流于江汉而会于大海。故此经名曰「九仙水经」。

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

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

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演说。谓一切众生若犯有「十恶五逆」之罪,死后当入地狱受苦。若能广建道场,设斋行道,则可超度亡灵,不入地狱。书中有十殿阎王名号及二十四地狱之名。

金华玉液大丹

金华玉液大丹

金华玉液大丹,撰人不详。似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外丹黄白术。首先叙述制作金华及紫霞丹法。其法颇烦琐,大致分为五转。先用草木药灰汁煮朱砂一月,使朱砂变成雪白色「玉英」;再以八石为匮,银作神室,将玉英纳入其中密封火养一月,变成「玉液」;再以金作神室,八石为匮,将玉液纳入其中密封火养一月,变成绿褐色粉末,名曰「紫粉」,再以银为内神室,金为外神室,八石为匮,将紫粉纳入其中密封火养一月,则银室紫粉俱成黄色金,名曰「金华」;最后再以金华为匮,金作神室,将生朱纳入其中密封火养四十九日,「金华成紫金色,可作长生匮,朱砂如胆矾色,此名紫霞丹」。据称用此丹匮可干汞成金,化五金成宝。本书中又有炼朱砂成银精丹之法,其功效可与金华并驾。又有作四圣丹匮、六神匮、独砒匮、四神匮、硫黄汞匮,以炼养朱砂或雄黄,点化金银之法。书末载「朱砂转庚梅核」,谓以朱砂加药炼成黄芽,置梅核中,再入锅煅红,可化汞成金。本书内容,与《碧玉朱砂寒林玉树匮》相似。

南迁录

南迁录

南宋张师颜撰。一卷。师颜原籍金朝文士,后奔南宋,官至骑都尉。当完颜亮迁都燕京时,张氏曾“握笔东观”,随迁汴京,凡金朝宫廷见闻,京都大事,无不载记,并多追述金初史事与轶闻,对金蒙争战中原描写尤为详尽。其书成于金太和末,二万余字。叙事颇详,简练得体,对话多变,可窥见人物性格,故事性较强,文胜于史。于金末文学著述中不失为佳作。有元至正十八年(1358)重抄本。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

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一卷,隋达摩笈多译。与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同本。说有十一种之胜分,因而于十二缘生初置无明之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