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琳

- 姓名:俞琳
- 别名:字德彰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河北遵化
- 出生日期:1454
- 逝世日期:1529
- 民族族群:
俞琳(1454~1529),字德彰,忠义卫(今河北遵化)人,戎籍,明朝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太子少保。成化年间,俞琳的父亲携俞琳及兄俞瑄补戎籍。俞琳五岁丧父,自幼聪慧不凡,伯父奇之,曾说:“此儿必大吾家,当脱此籍。”长大后,从名师游,学问大进,俞琳的母亲钟氏追念舅言,乃越过俞瑄而以俞琳从戎。 成化十三年(1477),在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授行人,授命册封晋王。 弘治初年,典周王府丧礼,舟至归德,感疾危甚,俞琳念即不幸母氏谁为养者,仰天大恸几绝,忽梦五老人谓曰:“尔勿忧尔,福寿当不止此”。醒来后询问当地人,乃知有睢阳五老祠。疾愈,人皆以为孝感。 弘治四年(1491),擢江西道监察御史,多建白。 弘治六年(1493),按行畿辅,得到都御史屠庸的重视。正好鸿胪寺丞出现空缺,铨部举荐俞琳,而俞琳非常高兴,准备上任,屠庸大怒道:“君才乃安此耶?吾即当论列。”俞琳推辞说:“琳母老独,念此可得常居,为禄养计,非有他也。”屠公于是作罢。 弘治十四年(1501),升鸿胪寺少卿。弘治十七年(1504),升鸿胪寺卿。俞琳居鸿胪寺日久,礼度闲习,词气宏畅,为明孝宗所关注。 正德三年(1508),升礼部右侍郎,仍掌寺事。 正德五年(1510),丁内艰,服阕,改工部右侍郎。 正德十一年(1516),畿辅诸郡发生饥荒,盗贼横行,明武宗命俞琳兼任右佥都御史,前往赈灾。俞琳上任后,饬武备,广储积,未到旬月,诸郡安堵。保定有张义官,潜结群盗为奸,有司不能禁。俞琳探查到实情,捕杀之,盗遂息。事竣,召还,辅佐工部,适值乾清宫之役,匠作监暨诸射利者,上下相缘,侵费无数,俞琳力加裁省,竟为不便者所挤,改任礼部左侍郎,掌通政司事。 正德十四年(1519),升任工部尚书,掌司事如故。 嘉靖帝即位,加太子少保。俞琳念起家戎行,致位卿辅,戎籍未除,无以昭先德、贻宗人,于是上疏陈乞。嘉靖帝念及俞琳功劳,特命除之,实现了伯父的预言。 嘉靖五年(1526)秋,俞琳偶患疡疾,请告,嘉靖帝遣中官慰问。再疾,少间,遂乞归。章七上,始得允。赐敕驿传归,仍令有司月给廪三石、岁拨舆夫五名。 嘉靖七年(1528),奉诏进阶荣禄大夫。俞琳归访临安旧业,卜筑西湖。生景泰甲戌卒 嘉靖八年(1529),卒,年七十六岁。
俞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梦幻居画学简明
画学论著。清郑绩著。五卷。分凡例及论山水、论人物、论花卉、论翎毛、论兽畜等。提出“画虽小技,当究用笔用墨,炼形炼意,得气得神”。就山水画的述古、论形、论忌、论笔、论墨、论景、论意、论皴、论树、论泉、论界尺、论设色、论点苔、论远山、论题款、论图章等基本技法入手,强调“形象乃为画学入门之规矩也”,然后,才能谈“从有法归无法”。又从述古、工笔、意笔、逸笔、尺度、点睛、肖品诸方面,论及人物画,指出“写山水点景人物,以山水为主,人物为配”;而“写人物补景山水,则以人物为主,山水为配”。强调在一幅画中,或意笔,或工笔,不应有“一幅两家”的现象,认为“此近俗流弊”,“殊不合法”。又以述古、树木、草木、藤本等论花卉,提出“写花草,不徒写其娇艳,要写其气骨”。强调“色墨并用,工意兼全”、“练笔毋失花情,写生善用墨气”。以述古、山禽、水禽,论翎毛,在叙述传统基本方法之后,指出“须平日多看生鸟,胸有成见,执笔乃得传神也”。以兽类、鳞虫论兽畜,强调“不徒绘其形似,必求其精神筋力。盖精神完则意在,筋力劲则势在。”书后有作者同治五年(1866年)所作跋。《画论丛刊》据绍兴周氏藏钞本收录。
国朝宋学渊源记
又名《宋学渊源记》。清江藩著。上、下及附录三卷。以记述清代宗宋儒义理之学学者的学术思想、师承渊源为主要内容,故名之。上卷记孙奇逢、李中孚等北方学者,下卷记张履祥、朱泽云等南方学者,附录卷记彭绍升等亦儒亦禅的学者。共三十余人,一一列为传记。对汤斌、陆陇其、李光地、张伯行等清代理学家,则认为他们已“具载史乘”,或已“从祀孔庙”,故略而不载。本书所录学者多“或处下位,或伏田间,恐历年久远,姓氏没湮,故特表而出之”(《国朝宋学渊源记》卷上)。故是书所列人物并非清代主要宋学代表人物。由于著者专宗汉学,门户之见较深,所以对书中所列人物亦“不无蹈瑕抵隙之意”,且记述亦过于简略,学术价值与影响远不如其《国朝汉学师承记》。有嘉庆二十三年(1818)阮元刻本,1983年中华书局有新点校本。
黄帝阴符经注
一卷。南宋唐淳撰。唐淳,号金陵道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撰有《阴符经注》一书流传于世。《阴符经注》,全称 《黄帝阴符经注》。学者研究注释 《阴符经》,始于唐而盛于宋。唐宋注释 《阴符经》者多家,各家从不同角度解释经文。或以兵家、或以道家、或以丹术释之。唐淳赞成后者,以修丹术解《阴符经》。用经文三百字本,分三章注之。经文中有杜光庭加入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十六字。其注文先引李冲、施真人 (施肩吾)、杜光庭、吕真人(吕岩)、袁淑真等前人注语,然后再附以己见,阐释内丹修炼之术。书前有金哀宗正大己丑年 (1229)孟绰然序,谓注《阴符经》者,唯有唐公一人得圣人之旨。虽未免失于偏颇,但此书对于修身养生,不无参考价值。现存天一阁本,明 《道藏》本。
峨眉七矮
《峨眉七矮》,民国武侠北派五大家之一还珠楼主所作武侠小说名作。《蜀山剑侠传》小一辈主要人物中的七矮,原以妙一真人之子齐金蝉为首,率同石生,南海双童甄艮、甄兑,南海玄龟殿散仙易周之孙、易晟之子易鼎、易震,因有一转动师兄弟未来,先只六人。金蝉想要凑足七矮之数,便就着妙一真人夫妇率领长幼群仙往铜椰岛,为大方真人神驼乙休与岛主天痴上人解围救灾,释嫌修好之际,暗中把白眉禅师的小徒弟小神僧阿童拉上,补了七矮的缺。等铜椰岛事完,分手走去。
般若心经注解
般若心经注解,一卷,大颠祖师注解。
信佛功德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佛在庵罗园中,舍利弗叹佛种种最胜功德。长阿含自欢喜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