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佛西

熊佛西
  • 姓名:熊佛西
  • 别名:熊福禧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西丰城人
  • 出生日期:1900年
  • 逝世日期:1965年6月15日
  • 民族族群:

熊佛西(1900年—1965年6月15日),原名熊福禧,字化侬。笔名有沸西、佛、戏子、向君等。江西丰城人。在汉口读中学时,参加演出文明戏《吴三桂》,编过幕表戏《徐锡麟》。1921年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加入文学研究会和民众戏剧社,提倡学校戏剧运动,创作话剧《这是谁的错》、《新人的生活》等,后编集为《青春底悲哀》出版。这些剧作或写家庭婚姻问题,或写劳资纠纷,揭露社会黑暗,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民主精神。1923年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任教。次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究戏剧、文学,获硕士学位。创作剧本《甲子这一天》、《一片爱国心》、《洋状元》等,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三幕剧《一片爱国心》谴责了出卖民族利益的卖国行为,表现了作者反对侵犯民族主权的强烈反帝意识。剧本曾在北京、天津等地演出四百多场而不衰。1926年秋回国后,任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主任兼教授等,讲授戏剧概论、戏剧原理等课,还参加中国戏剧剧社。1929年主编《戏剧与文艺》。1930年主编《晨报》副刊《剧刊》,并协助组织北平小剧院,定期举行公演。先后创作揭露军阀黑暗统治的独幕剧《王三》和《兰芝与仲卿》等,还出版《佛西论剧》与《写剧原理》。1932年赴河北省定县搞农村戏剧大众化实验,任农民剧场主任。创作有三幕剧《屠户》、《牛》、《过渡》等。1938年任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校长。1939年至1942年在重庆主编《戏剧岗位》。1941年任戏剧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中央青年剧社社长,创作长篇小说《铁苗》。1942年在桂林主编《文学创作》,1944年主编《当代文艺》。这个时期创作多幕话剧《中华民族的子孙》、《袁世凯》、《害群之马》,独幕剧《搜查》、《人与傀儡》和《囤积》等,大多收入《佛西抗战戏剧集》中。这些剧本反映抗战生活,对于鼓舞群众斗志有一定作用。1945年回到上海,任实验戏剧学校研究系主任、校长,致力于戏剧教育事业。1948年12月,与陈白尘等组成上海戏剧电影工作者协会。建国后历任上海市戏剧专科学校校长、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后改名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为中国剧协常务理事、上海市戏剧电影协会主席。创作有四幕话剧《上海滩的春天》。一生共创作剧本四十余个,宣扬了爱国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促进了我国现代戏剧文学的诞生和话剧创作的发展,是一位勤奋的剧作家。其作品精炼、单纯,故事生动,动作性强,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又不拘泥于细节的真实,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猜你喜欢的书

小酒店

小酒店

法国作家左拉于187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是法国巴黎洗衣女工绮尔维丝。她未成年就和制鞋工朗蒂埃姘居,并生了两个孩子。后被朗蒂埃抛弃,嫁给盖房工人古波。有一天古波从屋顶摔下来受了伤。绮尔维丝为了给古波养伤,把自己的积存全花掉了。古波在复原期间变得懒惰而且酗酒成性。不久,勤劳的绮尔维丝也开始借酒浇愁,重与旧情人朗蒂埃鬼混。从此,绮尔维丝无心干活,工作马虎,欠下了债务,生活没有着落,堕落成卖淫妇。最后,古波酒后中毒死在疯人院,绮尔维丝也死在楼梯底下的洞里。《小酒店》的发表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也不乏责难之词。有人说左拉“侮辱工人”。甚至连雨果也认为,小说所写的情状虽然真实,但作家在无法医治创伤以前,“没有权利把贫困和不幸赤裸裸地暴露出来”。诚然,《小酒店》描写的工人,绝不是进行了1848年革命和1871年公社起义的法国工人阶级的英雄典型;左拉也未能揭示工人贫困和不幸的根源。但这篇小说还是有其不容抹煞的社会意义:通过逼真的形象描绘,它勇敢地把资产阶级竭力掩盖的劳动者的非人生活状况公布于世,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份无可辩驳的控诉状。

荒漠甘泉

荒漠甘泉

美国考门夫人(Mrs Cowman,1870—1960)著。1920年出版。以日记体讲述作者的灵修体验。《荒漠甘泉》以圣经经文为据,摘录了考门夫人所喜爱的司布真、马德胜、爱德华兹等多人的著述或语录,结合作者的经历思考,书写了一年的读经心得和人生感悟,同时汇集了大量布道、宗教著述和圣诗的片言只语。贯穿全书主题的是信心和爱心。

医学传心录

医学传心录

综合性医书。不分卷,清代道光年间作品,原封面题有“上海刘一仁”五字,或谓此书可能出于刘氏手笔。全书内容包括学医的方法、诊脉、辨证施治、用药及某些常用方剂的加减法,并简要分析多种内科杂病和一些妇产科病证的病因、病证和治疗方法,是一部学医的门径书。

醋葫芦

醋葫芦

明代白话中篇小说。四卷二十回。封面题“且笑厂评演小说”,首序署“笔耕山房醉西湖心月主人题”,正文前题“西子湖伏雌教主编”;每卷评者,又屡易其名;卷一为“且笑厂芙蓉癖者”,卷二署“心月主人”,卷三署“大堤游冶”,卷四署“弄月主人、竹醉山人同评”,可谓名目繁多,变化多端,实则当为一人。因版式与《弁而钗》、《宜春香质》两书相同,其署题也有相合(如“笔耕山房”、“醉西湖心月主人”、“且笑厂芙蓉癖者”等),故当与上两书为“一人所编,一家所刊”。此书封面有题识五行,云其创作的动机为“天下恶皆可惩,惟妬妇人之恶最不易惩”,故为“怕婆”者进此一书。故事叙宋朝年间临安处士成珪娶妻都氏性奇妬,年近六十无子而犹不得娶妾。后在朋友周智等帮助下,偷娶婢女翠苔为妾,生一子。都氏妬劲大发,惊动天府地狱,受尽酷刑,抽去妬筋,幡然悔悟。翠苔还家,夫妻和睦,其子也高中进士。此小说主人公之所以取名都氏、成珪者,据卷首作者之《说原》云: “都氏者,言天下之妇人都如是也。”、 “成珪者,成规也。”这说明了作者的“疗妬”思想是建筑在歧视妇女的基础上。全书又宣扬继宗祀、娶小妾这一套,故品格不高。然而,此小说的故事曲折,语言生动,特别是俗语的运用时有妙处,几个形象也颇具个性。小说中亦杂秽语,并非如孙楷第所说“舍猥亵而言因果报应,殊出意料之外也”。

水浒记

水浒记

明代传奇剧本。许自昌撰。《远山堂曲品》著录。取材于小说《水浒传》第10至22回,及第39至44回的有关故事。写郓城县押司宋江,为人侠义好施,同晁盖友善。晁盖劫取生辰纲后,因白胜被捕,将其供出。官府行文郓城县逮晁,宋江知之,急忙报信,让晁逃往梁山。晁为报答救难之恩,致书宋江,并赠以黄金。不料书信落入宋江之妾阎婆惜手,而阎与张文远私通,即以此要挟,逼宋写休书。宋江怒杀阎婆惜,欲投奔梁山。途经浔阳,遇友人戴宗,两人登楼对饮。宋江醉后,题反诗于壁上,被蔡九知府捉住,问成死罪。晁盖率梁山弟兄,前往劫法场,救宋江上梁山聚义。剧中张文远借茶、阎婆惜活捉等情节,不见于小说,系作者新添出。此剧旨在写宋、阎的故事,然敷演晁盖等人事过多,未免喧宾夺主。曲辞宾白喜用骈俪词句,与梁山好汉身分亦不相称。《借茶》、《刘唐》、《拾巾》、《前诱》、《后诱》、《杀惜》、《活捉》诸出,一直盛行于昆曲舞台上。其他戏曲剧种亦多有改编演出。今存明刊本及清抄本,《古本戏曲从刊初集》据明末汲古阁原刻初印本影印。明王异有改订本《水浒记》,今佚。

苏悉地羯罗经

苏悉地羯罗经

译曰妙成就业经,三卷,唐输婆迦罗译。密宗三部经之一。说苏悉地之法。真言经一百余部内,虽皆说速疾成就之法,而此经独为其至极,故名妙成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