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林清茂

- 姓名:古林清茂
- 俗姓:林
- 性别:男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温州(浙江)乐清人
- 出生日期:1262
- 逝世日期:1329
- 民族族群:
古林清茂(1262~1329)元代禅僧。温州(浙江)乐清人,俗姓林。字古林,号金刚幢、休居叟。一般称为茂古林。以墨迹扬名海外。十二岁从天台山国清寺之孤岩启出家,试经得度。及后,不顾元初之难,游方天下,先后参访明州雪窦山简翁敬、南屏石林巩、承天觉庵真。又于当时已退隐之雁宏能仁寺横川如珙之下,精进研修,十九岁时即嗣其法。其后归返国清寺。元大德二年(1298)隐居于平江府天平山白云寺,九年后迁至开元寺,未久,退隐虎丘山绍隆之塔院,重拈雪窦重显之百则颂古。皇庆元年(1312)再住开元寺,时因杨国公之请,蒙赐扶宗普觉佛性禅师之号。延祐二年(1315)移居饶州(江西鄱阳县)永福寺,另于建康凤台山保宁寺居六年。晚年奉朝廷之命,列席金山大会,备受王臣大夫等尊崇,士庶求法语者不下数千人。天历二年示寂,世寿六十八。嗣其法者有了庵清欲、仲谋良猷、竺仙梵仙。梵仙东渡日本,开创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中之竺仙派。师之语录有古林清茂禅师语录五卷、古林清茂禅师拾遗偈颂二卷、初住平江府天平山白云禅寺语录、开元禅寺语录。其墨迹较著名者有别源圆旨送别偈泰定二年九月二日一幅、月林道号泰定四年三月望日一幅、冯子振保宁寺赋跋等。[增集续传灯录卷五、续灯存稿卷六、五灯严统卷二十一、墨迹祖师传卷上、禅林墨迹解说(田山方南)]
古林清茂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吕帝圣迹纪要
《吕帝圣迹纪要》,载《重刊道藏辑要》(据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都二仙庵重刊本),壁集
西方子明堂灸经
针灸著作。旧题西方子(姓名不详)撰。八卷。系参照《铜人经》、《千金方·明堂三人图》、《外台秘要》诸书编辑而成。约成书于北宋年间。主要论述全身腧穴的灸法主治。以图为题,分别载列正人头面、胸膺、腹肚、手足图,伏人头、手足图,侧人头颈、胁、手、足图等。详叙经脉走行、腧穴分布,并说明取穴法、灸法、禁忌以及主治病证。共载腧穴三百五十二个。腧穴收载较全,论述条分缕析,简明扼要。且腧穴名下多有注解,佐以图示,是一部较早灸法专书。因王焘曾力言误针之害,故《四库提要》曰:“此书言灸不言针,盖犹焘意也。”收载资料颇多,保存了部分已佚古籍内容。有元熊氏卫生堂刻本,光绪十年(1884)钱塘丁氏据山西平阳府本校刊本附校勘记一卷。
道德真经集注
十卷。宋张氏撰。张氏,其名与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约成于绍圣年间 (1094—1097),是集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四家《老子》注本而成。没有增损,也无己意参入。卷首有唐玄宗、左仙公葛玄、王雱等注本序言;后有《音释》,非常简略,并有梁迥后序,阐述张氏撰此书之旨。《道德真经集注》按《道经》、《德经》八十一章逐句释义。先列经文,次为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各家注疏,并于《道经》、《德经》之下,以王雱之意总论其要旨。虽然此书没有撰者新意,但其所集四家注本,今已亡佚者赖此书得以保存,今有讹误者又可以此书引校。后世学者对此书较为看重,更对其版本进行过认真考证。有学者据《宋史·艺文志》所载录文如海集注《老子》二卷,因其内含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等注而认为其与《道德真经集注》相同。但因卷帙不同,不能肯定文如海与张氏所作是同一本书。近人王重民《老子考》认为张公是倡议作集注者,文如海受张公之命而为此集注也有可能。然到底真相如何,有待进一步考证。现存明《道藏》本。
剪胜野闻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明徐祯卿撰。一卷四十余条。现存广百川学海本、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历代小史本、纪录汇编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 说库本、胜朝遗事初编本等。此书记朱元璋元末翦除群雄统一天下以及洪武建元初年的野闻趣事。《四库全书总目》云:“所记皆明太祖初年之事,亦多互见他书,陶珽《续说郛》、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皆载此书,题吴郡徐桢(祯)卿著。然《明史》桢(祯)卿本传及《艺文志》俱不载。
魏郑公谏录
五卷。唐王方庆撰。王方庆名綝,以字行。咸阳 (今属陕西)人。武后时官至凤阁侍郎平章事,终于太子左庶子,封石泉公,谥号贞。《魏郑公谏录》辑录魏徵生前谏诤及太宗对徵褒奖之事而成。魏徵字玄成,封郑国公。其佐太宗时,前后陈谏二百余事。认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为政之要务全其本,为君之道先存百姓。劝太宗以亡隋为鉴,薄赋敛,轻租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任贤受谏,慎终如始。本书所录起自谏诏免租赋又令输纳,终太宗临朝诏群臣,共计130条,基本概括了魏徵的谏诤事迹和政治思想。为研究唐初政治、唐太宗及魏徵的重要史料。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记魏徵之事,多以该书为依据。其不采摘者,亦足以与正史相参证。本书现存最早的版本有明正德二年 (1507) 曾大有刻本 (现存北图)。此外有《四库全书》本、《闾丘辩囿》本、《畿辅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社会科学类)本。清人王先恭为本书作校注,又有 《王益吾所刻书》本。
训俭示康
宋司马光撰。此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一篇家训。作者在文中教导儿子,要“以俭为美”,决不可奢靡腐化。作者训诫儿子,是以维护封建家族出发的,但处于奢侈腐化的时风中,作者能够超出流俗,提倡俭素,反对奢侈,这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作为家训,此文避免了板着面孔的枯燥说教,在亲切的说理中,援引了许多正反两面的实例,把讲道理和摆事实结合起来,文章显得充实而有说服力。这是此文写作上的突出之处。全文5个自然段,首段现身说法,叙述自身力排众议,“独以俭素为美”的情形,第二段称赞宋朝初年尚俭的世风,批评后来侈靡的陋习。第三段列举了为政清廉的“大贤”,借他们的口,说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第四段阐明俭的好处和侈的恶果。末段再列举“以俭立名,以侈自败”的事例,让事实说话,使人由衷地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