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淙

- 姓名:周淙
- 别名:字彦广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湖州长兴(今属浙江) 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1175
- 民族族群:
周淙(?—1175),字彦广,湖州长兴(今属浙江) 人。幼年聪敏好学。宣和间,以父任为官。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为建康府(今南京)通判。三十年,朝廷命守濠梁(今安徽凤阳)、淮楚。周淙利用山川险阻,置寨自立,约来民众,结保联伍,使百姓得保平安,抵制金完颜亮南下颇得力。隆兴北伐时,安置中原南归人员,计口给食,愿走者,犒以牛酒。愿留者,予以居室,百姓无不感奋。为枢密使张浚所赏识,后进直徽猷阁,帅维扬(今扬州)。两淮地受金兵蹂躏,百姓流亡,周淙竭力招抚,劝民种桑,开垦屯田,受孝宗嘉勉。乾道三年(1167),进直龙图阁,除两浙转运副使,知临安府,向皇帝谏禁十五事,受到嘉纳。时临安(今杭州)人口不断增加,河道淤塞,周淙予以疏浚。乾道五年,除秘阁修撰,进右文殿修撰,知临安府。后历官至右中奉大夫,封长兴县男。在临安知府任间,曾修纂《乾道临安志》,是“临安三志”中最早的一部,共15卷,现仅存一至五卷。清《四库全书总目》称“叙录简括,深有体要。考武林(杭州)掌故者,要必以是书称首焉”。
周淙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犯人
《犯人》精选10位日本文学大师的11则推理小说,包括太宰治《犯人》、芥川龙之介《丛林中》《报恩记》、佐藤春夫《娘》、久米正雄《嫌疑》、谷崎润一郎《路上》、泉镜花《外科室》、冈本绮堂《白发鬼》、夏目漱石《古琴幻音》、幸田露伴《蹊跷》、森鸥外《高濑舟》。 太宰治的名篇《犯人 》中,当犯罪意识涌起的那一瞬间,就已走入囚牢;谷崎润一郎的《路上》,开创了推理作品中的概率杀人手法;芥川龙之介的《丛林中》,由黑泽明改编为电影《罗生门》;森鸥外的《高濑舟》中,在驶向罪恶之岛的高濑舟上,人们探究着何为犯罪真相…… 他们以极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演绎缜密的逻辑推理。这些作品因此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成为大师创作生涯中极为罕见又十分重要的名篇。这些颇具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将日本推理小说推上了新的高峰。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南宋泉州道士董思靖注解,书成于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全书各卷分章注解《生神章经》。前二卷取经文上半篇,分作六段二十八章,概述各章要旨,并疏解其文。后二卷取经文下半篇,即《生神章》九首、《太极真人颂》二首,加以注解。注文认为先天道炁与后天万物有相生相成,理一分殊之关系。「生神之道,以空洞真一为体,以变化不一为用。」修道者应身心兼顾,形神双修,「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以我之魂合天地万物之魂,以我之魄合天地万物之魄」。如是者则能形神俱妙。与道同体,超越生死,游乎三清。
蔡文姬
五幕历史剧。郭沫若著。1958年发表。剧作取材于三国时期“文姬归汉”的故事,塑造了爱国女诗人蔡文姬和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兼诗人曹操等著名历史人物的形象。蔡文姬为东汉名儒蔡邕之女,中原战乱中得南匈奴左贤王搭救,后与之结为夫妇,生下一男一女。曹操平定中原后,派使者董祀、周近前往南匈奴迎文姬归汉,让她继承父业,续修《汉书》。蔡文姬内心经历了爱国思想与骨肉情感之间矛盾冲突的激烈斗争,在董祀的鼓励开导下只身归汉。日后,曹操听信周近谗言,令董祀自裁,蔡文姬仗义执言,帮助曹操纠正了过失。经过长期的努力,她终于完成宏业,并在曹操的关怀下获得了家庭的幸福。作者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激情,细腻地刻画出蔡文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赞颂蔡文姬“以国事为重”, “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高尚品质;同时,以侧面渲染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展示曹操的远见卓识和坦荡胸襟,热情歌颂了曹操的“文治武功”及其民族政策的胜利。剧作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艺术虚构;并以凄婉动人的“胡笳十八拍”贯串始终,多有深沉蕴藉的抒情场面,浪漫主义气息浓郁。
二家诗选
诗总集。 清王士祯(1641—1711)删录。二卷。士祯有《王氏渔洋诗抄》已著录。此集录明徐祯卿、高叔嗣二人诗。徐、高虽名列七子之中,然其诗上规陶谢,下摹韦柳,清微婉约,寄托遥深。士祯之诗实沿其宗。故取二人诗作之菁华,编为此集。徐诗多取自《迪功集》,高诗仅取其五言诗。是集凡一万五千余字。正文含古、今体诗一卷八十五首(迪功集选),苏门集选考功稿、读书园稿、晋阳稿等一卷六十四首, 如《雨兴》、《庐山》、《谒海上人相》等,所录皆取所长,弃所短,为二人佳作。其中徐诗含意隽永,情韵深长;高诗则偏重于抒发主观情思,以淡雅清旷见长。有《四库全书》本,《王渔洋遗书》本。
草堂诗余
唐宋词选集。4卷。南宋人编,不著姓氏。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21)云:“《草堂诗余》二卷,书坊编集者。”没有指出编集者为谁。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刻本《草堂诗余》。则题为“建安古梅何士信君实编选”。明言编选者姓氏。今此两说并存。此书编于何时,巳不可知,其流传则当在南宋中叶以前。《四库全书总目》云:“王楙《野客丛书》作于庆元间,已引《草堂诗余》张仲宗〔满江红〕词,证‘蝶粉蜂黄’之语,则此书在庆元以前矣。”据王楙小序,《野客丛书》一书,完成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三月。《草堂诗余》的开始流传,当以此为下限。此书异本颇多,名称不尽相同,内容也有差异。元刻何士信编选本,题名《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堂诗余》,前后集各2卷。卷首总目分春景、夏景、秋景、冬景、节序、天文、地理、人物、人事、饮馔、器用、花禽等12类而不记调名。卷内注明“新添”者若干首。各词下有笺注,后附词话。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遵正书堂又据元至正辛卯本重刻。此本前后2集,各分上下卷。分为11类(饮馔、器用合并),每类各有若干子目,共66目。各类中多有“新增”或“新添”之词。共辑词367首,词下有笺注,后附词话,计作家95人。以宋词为主,其中周邦彦、柳永、苏轼、秦观作品为多;唐五代作家作品很少。以上两种刻本,可以代表《草堂诗余》“分类本”的情况。此外,还有“分调本”。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1550)顾从敬刻《类编草堂诗余》4卷,开始以“小令”,“中调”、“长调”分编,间采词话。是为“分调本”。此后,许多刻本都出自此书。《草堂诗余》虽然编选和笺注等被讥为“芜杂”和“取便时俗”,但因“名章隽句,亦往往而在”,宋以来,一直与《花间集》并行,而且流传更广。现在通行本有商务印书馆印《四部丛刊》本,中华书局印《四部备要》本。1958年6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吴昌绶双照楼翻明洪武本铅印传世。
八识规矩颂注
八识规矩颂注,一卷,清行舟注,嘉合前目题虚舟禅师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