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三拔

熊三拔
  • 姓名:熊三拔
  • 别名:字有纲
  • 性别:
  • 国籍:意大利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575
  • 逝世日期:1620
  • 民族族群:

熊三拔(1575-1620)明末来华耶稣会传教士。字有纲,意大利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来中国并至北京。随利玛窦学习汉语,成为他的主要助手。利玛窦死后,负责北京教区工作。精通历法,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受诏与庞迪我修订历法,翻译行星说。他曾测量北京经度,制造取水蓄水机械。著有《简平仪说》一卷,介绍天文观测仪器简平仪的用法。 《表度说》一卷,根据天文学原理说明立表测日影以定时的简捷方法。 《泰西水法》五卷,讲述几种水利器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上三书均收入《四库全书》和《天学初函》。四十四年(1616年)礼部侍郎沈㴶奏请禁教,引起南京教案,被驱逐,后死于澳门。


意大利籍耶稣会士熊三拔(Sabbatino de Ursis),其姓名中之Sabbatino,中文音译为“三拔蒂尼”,“三拔”即为此译音。Ursis即“乌席斯”,意大利文为“熊”,此为其中文名“熊三拔”之来历。1575年,出生于那不勒斯国莱切城(Lecce,Napoli),为望族“萨巴蒂尼”的后裔。1606年来华。在华传教多年,积极学习中国语言文字,结识诸多中国士大夫,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刻地了解。天主教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潮中,曾起过重要的中介和先驱作用,因此近年有关天主教传教士在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历史作用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在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中,熊三拔是科学传教的先驱者之一。在中国传教约15年,留下了《泰西水法》、《简平仪说》、《表度说》、《象数论》等诸多著作。

熊三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三作家传

三作家传

斯台芬•茨威格从世界文坛上选择了三位作家作为他研究的对象,从心理分析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来研究这三位作家的生活和创作,他们是意大利作家卡萨诺瓦、法国作家司汤达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茨威格认为,这三个作家代表了三个不同的创作阶段,一级高于一级。卡萨诺瓦是原始阶段,他的作品无非是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白描一番,一一诉之于纸,未加评论,未作分析。而司汤达是心理学阶段。到了托尔斯泰则更进一步,进入道德、宗教阶段。

义门读书记

义门读书记

笔记。清何焯著。五十八卷。为作者解说经义、研读史籍、评论诗文的札记。初为六卷,系其殁后子何云龙与门生沈彤等整理遗稿编成,于乾隆十六年(1751)问世。其后蒋维钧广为搜访,历时三年,扩为五十八卷,刊于乾隆三十四年,是为足本。前八卷考论《四书》、《诗经》、《春秋》三传,中二十一卷考论前四史与《五代史》,后二十九卷考论《昌黎集》、《河东集》、欧阳文忠公文、《元丰类稿》、《文选》、陶靖节诗、《杜工部诗集》、《李义山诗集》。作者虽为开清代考据学风气的学者之一,但其学犹近于宋学,而与后起之乾嘉学派有别,所论偏重义理。书中解析各家诗文,不乏独到之见。有乾隆十六年刊六卷本、乾隆三十四年刊足本、光绪六年(1880)重刊足本。近有1987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内经难字音义

内经难字音义

医经著作。1卷。清陆懋修(九芝)撰。刊于光绪十年(1866年)。陆氏于医学外,复长于音韵训诂之学。鉴于《内经》诘屈难读,且有一字一病、一字一治而难以理解、精究其义者,若置而弗读则所失必多。遂着重于《内经》中难字音义之训释,尤究心于形声通假字之诠释、训诂。如《素问·平人气象论》:“前曲后居”,陆氏据《汉书·郅都传》注谓“居与倨同”;《痿论》“主闰宗筋”则据徐楚《金繫传》谓“闰当作烦撋解”。凡此,均非王冰旧释所能及。此书先注《灵枢》,后注《素问》,引古注以证字义亦不拘古注之先后,只求易辨而已。现存《世补斋医书前集》本。

周易原旨

周易原旨

元代保巴(蒙古族)著。八卷。前六卷对 《易经》六十四卦、《彖》、《象》、《文言》的注释,后两卷注 释《系辞》、《说卦》、《序卦》和《杂卦》。书中主张“太极” 是最高的哲学范畴,太极为“理”,为“道”,“太极,理也, 无外,故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太极又为“神”、为“一”、 为“心”,太极即性。认为太极是运动变化的:“太极动而 生阳生阴,阴变阳和,而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为注释《易经》、 《易传》,发挥易学和理学伦理思想的著作。原6卷。与《易源奥义》(1卷)、《系辞》(2卷)统名《易体用》。后将《系辞》并入,遂成8卷。有并予以改造发挥,提出了忠君济民的政治道德学说。

摄生总要

摄生总要

明·洪基辑。收有《摄生秘剖》4卷,《陈希夷房中玄机中萃纂要》 (又名《房中奇术》) 2卷,及《精订摄生种子秘剖》2卷。后附“继嗣珍宝”、“金精直指”,以介绍嗣育、房中内容为主。现存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刊巾箱本。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

宋法天译。二卷。瑜伽密教经典。述金刚手为精进授王和印捺啰部帝王说金刚大乘的故事。上卷说佛在广严城庵罗树园为印捺啰部帝王说佛教四乘及金刚乘要义,以及金刚手曾在最上城为南印王精进授王说金刚乘的故事。下卷说金刚手在曼誐罗补大城为印捺啰部帝王等演说金刚乘的故事,并说金刚手在乞乞那山说金刚乘法要,包括事师八法、二谛、弟子四相、五补特伽罗、灌顶曼荼罗次第及四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