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璜

- 姓名:温璜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
- 出生日期:1585
- 逝世日期:1645
- 民族族群:
温璜(1585—1645)。初名以介,字于石,号石公,后改今名,字宝忠。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县)人。系温体仁的同一曾祖父之堂房兄弟。崇祯十六年进士,官徽州府推官。璜于顺治二年起兵,与金声相应,以拒清军。历四月,城破,手刃其妻女,然后自刎而死。
璜三岁时,父去世,母亲陆氏边织边教弱子。璜长成有学行,至邻村私塾教书,以补家母生活。直至52岁始考中举人,同年母故。按理这年应去京会试,时堂兄温体仁秉政,璜放弃应试,并说:“我是清白人,何苦犯依仗族兄权势的嫌疑,而连累我以后的进身,”下帷苦读,为孝廉达7年,温体仁失势退归故里后,璜再去京应考,得中崇祯16年进士,以二甲及第分发州府推官,掌理一府司法。适于此时北京攻破,崇祯自缢,璜闻报恸哭。次年,南京又陷于清兵之手,诸君瓦解,僚属祯印逃遁,璜叹曰:城无主,人民奈何?就摄其印,台士民安慰之,激厉壮士,授给兵刃,登城守御。时有左佥都御史,休宁人金声,组织义勇保卫家邦,璜输给军饷,时不多久金声兵败,璜更严兵自守,常府佩刀叹曰:“此身将要托付给你”,并急将郡中的助饷人名册,全部焚毁,以免贻害人民;并将幼子托乡间房东抚养,与妻茅氏同居任所,这时从弟温以中力劝其兄急速归浔隐匿。璜曰:守士臣义,兄当与徽城共存亡,希你护持嫂子和侄辈归还故土,不要以我为念;以中无奈,转面要嫂归浔;茅氏正色对叔说:夫死异乡,妇遁故里,于心忍乎?夫愿尽忠,妇不守节,于义安乎?指天立誓,愿殉死一处;以中只得泪泣告别。
重阳九月,叛徒黄澍引清师八城,璜急对妻曰:我生平学圣贤,不过为求今日的就死之道耳。茅氏即对他说:夫君迟留徘徊,莫非为我及女儿宝德之故,请先死,以绝君念。此时女儿已睡,母呼她起来,女儿问何事?母曰:死尔。女儿即引颈,夫妻结巾对拽,女儿仆地将苏再刀戳致死。茅氏即整衣卧床,呼夫快刃我,璜以刀戮他喉,妻犹出一声,再刃我遂绝。温璜见妻女皆死,就以笔写百余家,其中有“世受国恩,一死图报,妻与长女已同死,幼子季女,如实难容,并杀之亦可”,遂自刎,颈血淋淋溅满一地,因连刃手软,虽破喉而未死,双目炯炯不闭。清兵首领对温说:“温先生你何苦,我握兵南来,未见有如你先生者,汝何独苦?温璜坚拒医治,用双手从创口挖入,勾其喉裂致死,时年61岁。当地的汪正本,方时照等具棺殓后将茅氏夫人及长女宝德合葬一处。
温璜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十日谈
意大利小说家薄加丘的代表作,大约写成于1350—1353年间。它是一部百篇故事集,全书包括一百个故事,短的二千多字,长的不过万字。说故事的是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十个男女青年,他们为了逃避1348年的大瘟疫,住在佛罗伦萨城郊一座庄园里,每天讲十个故事,在十天中轮流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其中好几天所讲的故事能各自构成一个具有共同思想的单元。这部作品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封建等级制度,大胆地歌颂了一些青年的纯真爱情,提倡男女平等,抨击以金钱、门第为基础的包办婚姻;并以尖刻的讽刺揭露了当时僧侣的虚伪腐化,道德败坏。作品肯定了个人享乐的利己主义,把两性爱看成是人性最高的表现,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意识。《十日谈》的故事大都取材于中世纪的民间传说、拉丁故事集和东方寓言,它虽然由一百个故事组成,但不仅仅是一部故事集,作者突破了中世纪小说单纯说故事的方式,在描写自然风貌、勾勒人物特征、刻划人物心理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都有新的探索,用框形结构把一百个故事巧妙地串连起来,使全书成为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异常完整的作品,对以后欧洲小说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啼笑皆非
本书共分四卷。卷一论“局势”。陈述当时世界之危局,及第三次世界大战之伏机。卷二论“道术”,指出道术之沦丧,及以物质主义方术解决危机之错误。卷三论“征象”,批驳二战战后和平之各种论著,以见今日思想之症结。卷四论“治道”,由学术思想上分析了跨度近百年的文化之去向,及推陈人道扫地之史困,并由科学穷极思变之新倾向,透人一道曙光,摆脱唯物论机械论,重立自由意志论。
温公易说
易学著作。宋司马光撰。共六卷。原书亡佚,今本为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依《宋史·艺文志》著录编为六卷。书颇简略,诸卦或说三、四爻,或说一、二爻,或全卦无说;诸传只有《系辞传》说得较详细,《说卦传》以下说仅两条。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以为是司马光作《周易》诠解未成之书。苏轼《司马光行状》记其著有《易说》三卷,注《系辞》二卷。《宋史·艺文志》作《易说》一卷,又三卷,《系辞说》二卷。晁公武《读书志》说,《易说》杂解《易》义,无诠次。
轮盘
短篇小说集。徐志摩著。列入“新文艺丛书”。上海中华书局1930年4月初版。除沈从文《〈轮盘〉的序》和作者《自序》外,收短篇小说11篇。其中《春痕》描写主人公逸原喜爱美丽动人的日本姑娘春痕,10年后见她肥胖丑陋,顿生嫌恶之心;《两姊妹》描写残疾妹妹陪伴神经病的姐姐20余年,对青春已逝深感悲哀;《老李》描写老李中学毕业当了校长,不学无术的前任校长竟唆使别人将他杀害;《轮盘》描写三小姐倪秋雁赌博输钱后痛悔前非的心理活动。另外7篇是《一个清清的早晨》、《船上》、《肉艳的巴黎》、《“浓得化不开”(星家坡)》、《“浓得化不开之二”(香港)》、《死城》和《家德》。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
本书不分卷,集录台湾南部(今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澎湖各县及台南、高雄两市)碑碣诸文而成。又以东部(台东、花莲两县)遗碑寥寥,未能成帙,而以「附录」之一刊于本书之末。所录碑文,系由黄典权先生历年采访并参以各县市有关文献机构之拓片、刊物所获得。断代始于明季,而终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存文五百十一件,酌依「台湾中部碑文集成」例(见第一五一种篇),分为三类二录编次:(甲)记:凡记叙文属之,计二百零九件;(乙)示谕:凡官宪示禁及谕告、执照之类属之,计九十五件;(丙)其他:各种捐题及不属以上两类者属之,计一百四十一件。附录一「台湾东部碑志」:东部地区碑文属之,计四件;附录二「重要简碑纪录表」:碑文简短而有文献参考价值者属之,计六十一件。各类碑文,又按年代先后排比。
江苏省通志稿邦交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邦交志。以时代年份为次。苏省自春秋勾吴之与晋,齐诸国,即有邦交。孙吴之与魏、晋,南朝之与元魏、北齐,厨,隋,杨吴,南唐之与后唐,汉、周,契丹,正史皆有可考。明洪武都此,迄于北迁,涉外交者皆备列之。清代自道光以后,白门之约,邦交大开。三朝夷务本末外交史料所载甚详,均宜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