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拓

- 姓名:邓拓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福建闽侯
- 出生日期:1912年2月26日
- 逝世日期:1966年5月18日
- 民族族群:
邓拓(1912年2月26日—1966年5月18日),著名新闻工作者、历史学家,诗人,杂文作家。原名邓子健、邓云特,曾用笔名殷洲、左海、马南邨、高密、于遂安、丁曼公、卜无忌、肖斯、向阳生等。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教员家庭。1930年参加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1933年参加福建人民政府的反蒋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历史学的研究。1937年出版《中国救荒史》(商务印书馆;1958年,三联书店再版),这是一部内容、资料丰富的研究中国历代灾荒及其社会作用的历史专著。同年进入晋察冀边区,先后担任过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原为《抗敌报》)社长兼总编辑,晋察冀党报委员会书记,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等职务。1944年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国出版史上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并在他写的《编者的话》中,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抗日战争期间,他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办党报,写了大量社论、政论文章,宣传抗战及党的方针政策,还写了大量诗词,如《读新民主主义论》、《忆日卜》、《晋察冀军区成立志感》等,抒发了浴血抗战,同仇敌忾的战斗激情。1948年担任中共中央华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组组长。北京解放以后,即任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宣传部长。从1949年冬开始,担任《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辑,直到1958年9月;后调任北京市委文教书记,主编市委的理论刊物《前线》,并兼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他还先后被选为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他还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邓拓博学多才,写作勤奋,成就是多方面的。他不仅为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做出了贡献,在历史研究与文艺创作方面也卓有成绩。1963年,三联书店出版了他的历史论文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重点研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和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解放前后,他一共写了五百余首刚健清新、寓意深刻的诗词。1961年,他在《北京晚报》开辟了《燕山夜话》杂文专栏,又与吴晗、廖沫沙在《前线》杂志上合写《三家村札记》。《燕山夜话》曾由北京出版社先后分五集出版,1963年又出版了合集,其中共收杂文150篇。这些文章大多是有为而发,针砭时弊,旁征博引,通古论今,知识性强,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一些文章曾被各地报刊上竞相转载,对繁荣杂文写作曾起过积极的影响。此外,他还是著名的书法家,文物和艺术珍品的鉴赏家和收藏家。他的书法源于颜柳,脱出成规,笔力挺劲,流畅潇洒。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都被诬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他在残酷迫害下含冤死去。1979年2月,“三家村”冤案彻底平反,他也得到昭雪。1979年《诗刊》三月号发表了他的《诗十四首》,《燕山夜话》由北京出版社重新出版,《三家村札记》和《邓拓诗词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他的遗墨也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收集影印出版。
邓拓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牧庵集
元代诗文别集。36卷。姚燧撰。《牧庵集》原本久已亡佚,今存36卷本,是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卷首有至顺三年(1332)吴善序、泰定元年(1324)张养浩序。张养浩序是为江西省臣准备刊印姚燧文集而作。吴善序是为江浙行省所刊印姚燧文集而作。据吴序,50卷本《牧庵集》收入赋3篇,诗222篇,序38篇,记53篇,碑铭墓志140篇,制诰58篇,传2篇,赞15篇,说11篇,祝册10篇,杂著13篇,乐府124篇。今存36卷本《牧庵集》,内容要比原本少四分之一左右。其各卷所收是:卷1为祝册、诏制,卷2为诏制,卷3—4为序,卷5—9为记,卷10—12为庙碑,卷13—25为神道碑,卷26为碑、碣,卷27为阡表、阡碣,卷28—29为墓志铭,卷30—31为传、行状等各体文,卷32为赋、五言古诗,卷33为七言古诗,卷34为五言律诗及七言律绝,卷35—36为词。卷末附录有刘致所撰的姚燧年谱。本集编成后,又收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四部丛刊》据以影印编进初集。
胡文敬集
诗文别集。明胡居仁(谥文敬)著。三卷。所作诗文不多,由其门人余祐搜罗遗佚,编成本集。卷一、卷二为文,卷三为诗。有《四库全书》本、《正谊堂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医法圆通
综合类著作。清郑寿全撰。四卷。成书于同治十三年(1874)。首论用药弊端,倡治病辨证之理全在阴阳虚实四字,告诫医者深究医理,切莫做庸医杀人。后分症详述辨治之法。卷一、二为杂病、妇、儿等科; 卷三、四为伤寒、时病及杂论。所论宗仲景之学,且多有独自见解。如提出失血者正气实者少,反对概用泻火凉药。所绘六经病用药图简捷明了。全书以医论为主,结合临证心得辨析病机及治法宜忌,对临床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同治十三年成都刻本,光绪十三年(1887)五福堂刻本,重庆中西书局铅印本。
青城竹浪生禅师语录
七卷,清彻生说,如鹏等编(依驹本印)卷第一 序 上堂 卷第二 上堂 卷第三 小参 开示 书问 文 卷第四 颂古 分灯 赞 机缘 歌 四威仪 行繇 卷第五 诗偈 卷第六 法语 佛事 卷第七 源流拈颂
无常三启经
简称《无常经》,亦称《三启经》。佛教经典。唐义净译。一卷。主要内容是佛说世间有生、老、病、死,故不可爱。主旨叫人不要留恋世间,应等观生死。本经在序分前、流通分后各有一长段偈颂,这种组织形式为佛典中所仅见。据《释氏要览》卷下谓,送葬时“可令能者诵《无常经》并伽他,为其祝愿”。故本经当是佛教葬仪所用。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敦煌出土后,被日本《大正藏》以“疑似”收入第八十五卷。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
全一卷。唐朝不空译。与《大乘八大曼拿罗经》同,而后有八大菩萨赞。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叙述八曼荼罗之建立法,及说修行者应依何法速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