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泉

杨泉
  • 姓名:杨泉
  • 别名:字德渊
  • 性别:
  • 朝代:魏晋
  • 出生地:梁国(治今河南商丘南)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杨泉,生卒年不详,魏晋之际哲学家,无神论者。字德渊。梁国(治今河南商丘南)人。一生隐居不仕。对天文、地理、历法、物候、农学、医学等均有研究。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建立自己的哲学学说。反对魏晋玄学的清谈之风,认为“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无异春蛙秋蝉聒耳而已”。主要著作有《物理论》16卷,早佚。清孙星衍有辑本。清严可均辑《全三国文》中辑有一些散见佚文。在哲学上,杨泉主张元气说,认为天地万物都由元气组成。“元气皓大,则称皓天。皓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也”。自然现象的形成和变化是元气自然积聚的结果,是“自然之理”。在形神问题上,继承汉代桓谭和王充的形神观,认为“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人死之后,无遗魂矣”。主张少思寡欲的养生方法,并认为“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养生之术,常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体现了其医学观点。杨泉重视科学,所以他的思想表现出与玄学清谈不同的风格,在玄学盛行之际,颇具特色。


人死无遗魂 杨泉的无神论命题。杨泉是一位元气论者。他认为“元气皓大,则称皓天。皓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也”。元气之外并无他物。“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杨泉似乎认为人是由“精气”组成。“死,犹澌也,灭也”。死也就是精气的消尽。就像火一样,薪尽而火灭。”火灭之余无遗熖矣。人死之后,无遗魂矣”。杨泉指出,精气耗尽,人即死亡,但如果养生得法,则可减少精气的损耗,延长寿命。他说:“智慧多则引血气,如灯火之于脂膏。炷大而明,明则膏消。炷小而暗,暗则膏息,息则能长久也”。杨泉人死无遗魂的思想是范缜神灭论的思想前驱。而从其关于养生的观点,又可看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杨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疯癫老人日记

疯癫老人日记

《疯癫老人日记》是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的晚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疯癫老人日记》描写一个老人既已性无能,又深藏着生命的原始渴求和力量。这本书贯穿谷崎“重口味”的一贯特色。美在谷崎笔下就是强势的美,是恶之美,让人无法抵抗,也不想抵抗。疯癫老人迷恋貌美飒子坏坏的、强势的美。他宁愿受她的折磨而获得快感。他看似疯癫,实则可爱。他就像是任性的小孩,听凭自己感觉指导,制造各种生活乐趣。

康熙溧水县志

康熙溧水县志

县令刘登科修,程之望纂。《康熙志》全书二十多万字,共十一卷,另加卷首一卷,是一部纂辑门类比较齐全、收录内容比较详备的县志。该书在继承清初《顺治溧水县志》的基础上修纂而成。全书除“卷首”外,共分十一卷,系统介绍了清代初年溧水县的各个方面,在参考前志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分类。自顺治十三年(1656)到康熙十五年(1576),县内政府官员的变动、科举考试的录取,自然灾害的发生,社会设施的修建,忠孝节义的表彰,林林总总的大小事件,《康熙志》都及时作了记录。质量虽比起顺治志有所下降,仍不失为了解了解清代溧水县的一手资料。

漕运通志

漕运通志

明杨宏撰。十卷。作者在旧《漕运志》基础上,采摭群书,聘请学者谢纯,考证古今沿革,而成是书,包括漕渠、漕职、漕卒、漕船、漕仓、漕数以及漕例略、漕议略、漕文略。记明代漕运事较详。

永庆升平全传

永庆升平全传

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合集。分《永庆升平前传》、《永庆升平后传》两种。永庆升平前传,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一名《永庆升平全传》、《永庆升平》。十二卷九十七回。不题撰人。据序知由姜振名、哈辅源演说,郭广瑞记录整理。成书于清光绪年间。永庆升平后传,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一名《续永庆升平》。十二卷一百回。题“都门贪梦道人撰”。贪梦道人即杨挹殿,福建人。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绪二十年(1894)北京本立堂刊本,藏鲁迅故居;清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书局石印本,藏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处;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简青斋书局石印本,藏辽宁省图书馆。1988年宝文堂书店“传统戏曲、曲艺研究参考资料丛书”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上海书局石印本,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古典公案侠义小说》丛书”排印上海书局石印本。小说以清朝初期镇压天地会八卦教的武装起义为主线,鲜明地表现出歌颂清王朝太平盛世、抨击农民起义的思想观点,宣扬了清王朝的“圣明”和“强盛”,儆惩人民不得“叛逆作乱”,以期封建统治长治久安“永庆升平”。

拘虚晤言

拘虚晤言

一卷。明陈沂撰。此书皆为陈沂所著杂说之文,一卷,分三十四条,二千余字。其体例有些近似连珠体,先取两事排比成句,作为比喻,而后阐明其寓意,即不用韵,也不注意修辞,语言朴素、浅显,通俗易懂。如:“刀剑,凶器也,而可以御凶;荆棘,恶材也,而可以防恶;阿魏,臭物也,而可以止臭。故纳叛以治叛,岂非善驾驭者之术哉!”“火无逾光之烛,鉴无过形之照,器之所使也。故君子尽人之能而已矣。”“与人之取,则天下无竞人;取人之舍,则天下无弃物。故智者用是以为术,贤者达是以为理”等等。其所阐发多警世之语,可为天下治世者之参考。此书先后收入《今献汇言》、《说郛续卷四》、《广四十家小说》、《丛书集成初编·哲学类》、《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中。

普贤曼拏罗经

普贤曼拏罗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鹫峰说金刚萨埵之秘密相应法,有种种之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