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弼

林弼
  • 姓名:林弼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龙溪(今福建漳州)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林弼,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正二十年前后在世。曾名唐臣,因禁以国号为名氏改为弼,字元凯。龙溪(今福建漳州)人,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进士,授建宁考亭书院山长,擢漳州路知事。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内附于明,与修《元史》,授考功主事,又参加纂修礼书。洪武三年,奉使安南,却其千金馈赠,还授丰城县令,以事逮至京,从狱中上书太祖,诏令释放,命为吏部郎中,出为登州知府,卒于官,故又称为林登州。弼虽主要生活在元末,然其诗格高气爽,冲和浑穆,无元末诗人柔靡纤弱之风。在出使安南途中,弼以诗写景记事,写下许多记录广东、广西、安南一带风景、民俗的作品,如《厥里隘》、《獠处隘》、《南宁府》、《龙州十首》等都是描写“龙州溪洞极南边,鸡犬桑麻各有天”这一类风物的。《播州隘》写当时此地之荒蛮、溪洞之险隘:“溪洞有馀隘,播州扼南夷。径小石齿交,树古藤脚垂。乱竹无人伐,槁枝何离披。林杪天一窍,云密不得窥。举步皆胁息,间关风磴危。”诗写得真切生动,可见诗人铺叙之才能。《峒中妇》写两位汉女被峒人虏掠为奴,一被家人赎回,一无人赎,哭甚哀,使者怜之,代其父母赎之。此女考虑家中久无音讯,又未能忘情于峒族丈夫,故又深夜遁去,回到峒人群中。此诗描写妇女矛盾心情十分真实,从中亦可见当地习俗。其七言近体亦颇有唐人体格,多可诵之篇。所作本分为《梅雪文稿》、《使安南集》等,后总编为《林登州集》。明王廉为撰墓志铭。

林弼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公主和偷猎者

公主和偷猎者

本书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为成年人创作的小说。共收录9篇关于贪婪的短篇故事。其中,你会读到:救了公主却遭到国王奇怪奖赏的偷猎人、轻而易举就斗败讨厌雇主的男管家、两个狂妄的青年和一个被他们欺凌的男孩的故事,还有不知道自己背上刺青画价值的男子……这些故事在震撼灵魂的同时,以童话般的隐喻劝人向善。残酷的想法躲在每个人的内心,一旦不受控制,就将造成啼笑皆非的后果。

家庭的故事

家庭的故事

现代短篇小说集。郑振铎著。上海远东图书公司1928年12月初版。内收《自序》1篇,《猫》、《风波》、《书之幸运》、《淡漠》、《失去的兔》、《压岁钱》、《五老爹》、《王榆》、《三姑与三姑丈》、《春兰与秋菊》、《九叔》、《三年》、《五叔春荆》、《病室》等短篇小说14篇。1929年11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增补本,增收《元荫嫂的墓前》、《赵太太》等短篇小说2篇。本集所收的作品,绝大多数为作者旅居巴黎时所写成。它们透过对旧式家庭的描绘,或抒写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生活的情趣与悲苦,或记述了旧家庭的兴衰际遇,或表现了封建婚姻制度下的悲欢离合。《风波》和《书之幸运》是姐妹篇。作品记述了仲清与宛眉夫妇间的龃龉。其中《风波》描写妻子宛眉沉溺于打牌,经常深夜才回家。丈夫因此感到非常孤独。虽几经规劝,妻子却依然如故;丈夫只得生活在叹息之中。《五老爹》通过“我”的回忆,描写一个落第秀才穷愁潦倒的一生。五老爹早年曾投考秀才,但不幸落第。此后他始终未能找到职业,只得寄人篱下,最后“穷得连衣服都当光”,不久便郁郁而死。《三年》是本集中较有影响的一篇。它描述了封建迷信对妇女的戕害。十七嫂在年幼时曾被算命先生判有“克父”之命。嫁到夫家后适逢家道兴盛,便受到婆婆的百般疼爱。不久公公病故,儿子又不幸夭亡。于是她被视为“灾星”,最后遭到丈夫的遗弃。这些作品虽然是写家庭的琐事,却仍不乏某种典型性,正如作者所述,这些故事“并不是我自己的回忆录”,也“不是旧事的纪实”,“我写的是旧家庭的‘积影’,其中的人物也都是‘积影’”(《自序》)。本书在结集过程中,曾得到叶圣陶、老舍等的帮助。

黄昏

黄昏

长篇小说。王统照著。载《小说月报》1923年14卷1—5号,商务印书馆1929年初版。小说通过琼符、苕英、瑞玉三个妇女不幸命运的描写,控诉封建势力摧残妇女的罪行,反映了作者对妇女命运的热切关注。省城大学生赵慕琏暑期返乡度假期间,目睹其叔父、地主赵建堂蹂躏和迫害被其强占的两个姨太太和一个婢女,产生极大义愤,于是他制定周密计划,将三个女子救出魔窟。故事情节较为集中完整,人物形象较为生动;虽有对人生问题的探索,但更注重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批判。

归庐陵日记

归庐陵日记

日记,周必大撰,《归庐陵日记》又称《癸未日记》、《癸未归庐陵日记》。隆兴元年(1163)三月,周必大因抨击天子倖臣获咎,辞官南归家乡庐陵(今江西吉安)。此日记主要记载其南归途中见闻、途中亲友应酬以及所历州县地理山川、交通道路、古迹名胜等,间加考证,足资参考。

造塔功德经

造塔功德经

全一卷。唐代地婆诃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内容阐说建立大小之塔,或安置佛之舍利、发牙髭爪、十二部经,或书写法身偈等,其功德广大,命终后当生梵世,或更得生五净居天。经文简短,唯十数行。依卷首之序载,此经于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十二月,地婆诃罗三藏与西明寺圆测等五人,于长安弘福寺译出。然武周之刊定众经目录卷一则称于东太原寺译出。

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

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