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

- 姓名:项羽
- 别名:名籍,字羽
- 性别:男
- 朝代:秦末
- 出生地: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
- 出生日期:公元前232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202年
- 民族族群:
项羽(公元前232年 ―公元前202年),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籍,字羽。秦末农民领袖之一。秦国灭亡以后,他自封为西楚霸王。他的祖父项燕是战国末年的名将,被秦将王翦所杀;叔父项梁。秦统一六国以后,项梁杀人,与项羽躲避关中(辖境所指大小不一:一称函古关以西为关中,包括秦岭以南的汉中、巴蜀在内;一称秦岭以北地区,又时或包括陇西、陕北)。当时每碰到重大徭役和丧事,项梁经常主持其事,暗中以兵法组织训练宾客子弟。项羽少年时学习书写和剑术,虽力气能够扛鼎,但均无所成就。项梁为此很生气。而他却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史记·项羽本纪》)项梁教给他兵法,他只学大意,不肯往深里钻研。然而项羽的才气超过一般人,秦始皇东游会稽(今江苏苏州)时,他在路旁观看,曾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秦二世胡亥元年(前409)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领导反秦大起义,不久便建立张楚政权。原来六国的贵族听到这一消息也纷纷起兵参加反秦斗争。同年九月项梁与项羽杀会稽郡守通,举兵反秦。项梁自己为会稽守,项羽为裨将,部署精兵八千人。陈牺牲后,其部将召平矫令拜项梁为楚王上柱国。命其引兵士击暴秦。秦二世二年(前208)三月,项梁即率部渡江,东阳令史陈婴率部两万人归附项氏叔侄,渡淮以后英布、蒲将军也率部来归附,兵力一下子竟达六、七万人之多,成为当时反秦武装的主力。(前208)6月,项梁召集起义军将领在薛地(今江苏睢宁西北)开会商讨,拥立楚怀王孙心,但仍然称为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此后项梁率义军大破秦军于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定陶(今山东西南郊、万福河上游)。项羽、刘邦也攻占了城阳(今山东莒县一带),地至雍丘(今湖南杞县),斩秦三川守李田。此后不久,由于项梁骄傲轻敌,被秦将章邯乘机袭破,项梁阵亡。项羽、刘邦退保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和砀(今河南永城县东北)。章邯又渡河北上击赵。宋义领兵至安阳(今河南安阳西南),坐观成败,四十六日不出兵。为此项羽以宋义与齐密谋反楚为名,袭杀宋义。怀王即命项羽为上将军,统师全军救赵。项羽派当阳君、蒲将军领兵二万迅速渡过漳河,以解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之围。随即率全军渡河,破釜沉船,进攻秦军。双方经过九次激战,大破秦军。王离被俘,涉间自杀。项羽率军救赵时,诸侯的军队都在壁上观战。战事结束后,诸侯将领拜见项羽都膝行而前,不敢抬头看。从此后各路诸侯的军队都听从项羽的指挥。接着项羽在汙水又大破秦军,并利用秦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招降章邯。项羽怕降卒不服,在新安(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部、黄河南岸、西北端邻接山西省)城南将二十万秦降士卒全部坑杀。
当项羽率领大军进入关中时,刘邦已经先期进据咸阳。由于楚怀王有约在先,“先入关者做关中王”,刘邦按约定应该做关中王。项羽入关后依仗他手中掌握的四十万大军,企图消灭刘邦独霸天下。因为刘邦卑词言和,双方暂时和解。项羽随即率兵西屠咸阳,杀死秦降王子婴,焚毁秦的宫室,抢掠宝货和美女,秦民大失所望。汉元年(前206),项王以怀王为义帝,都郴(今河南省郴县),又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占据梁、楚之地九个郡,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反楚。刘邦也回师占据三秦,进逼西楚,于是爆发了历时四年多的楚汉战争。
楚汉战争刚开始时,刘邦抓住项羽在齐地做战之机,于汉二年(前205)四月进占彭城。项羽随即回师援救,大败汉军,刘邦退据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此后,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一线长期相持。项羽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但他在政治、军事诸方面的弱点却日益显露:他不定都关中却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无法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根据地,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地位,进退维谷,疲于奔命;项羽虽然作战勇敢却不善于用人。如韩信、陈平等都弃楚归汉成为刘邦的重要将领和谋士。项羽甚至对他的重要谋臣范增也不信任,以至在政治上屡屡失策。由于上述原因,使项羽丧失了战役上取得了一系列战果,而刘邦却得以转败为胜。汉五年(前202)十二月,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人少食尽,汉军四方唱起楚歌,项羽同虞姬对饮,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随即率八百骑兵突围,到阴陵迷失了道路,复到东城。跟随项羽的仅剩下二十八骑。而汉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紧紧追赶。项羽引兵向东,至乌江(今安徽和县境内)自刎而死。项羽自刎前仍称:“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而不能认识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汉王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谷城。
项羽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天牖二光
北京大学图书馆存”燕京大学”基督教书籍。倪维思著,《天牖二光》,清光绪32年(1906年),上海美华书局1868年版本。
冲虚至德真经鬳斋口义
本书是宋代林希逸的《列子》注本,凡八卷。又名《列子鬳斋口义》,宋代君主多尊道教,故《列子》常以《冲虚至德真经》的别名见称。本书是历代不多的《列子》注释著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被认为语言深入浅出,解说发挥道家旨意直白易辨。
狄青复夺衣袄车
元杂剧剧本。简名《衣袄车》或《复夺衣袄车》。撰者姓名未详。剧演宋时无章阁学士范仲淹令狄青押500辆衣袄车前往西延边赏军。将军王环,年事已高,将盔甲兵器在街市出售,因见狄青英雄,便赊予狄青。途中狄青贪杯,衣袄车被河西国大将昝雄和史牙恰夺去。范仲淹闻讯后再遣刘庆前往助战;并说,如狄青不能复夺衣袄车,便取其首级回报。狄青箭射昝雄、刀劈史牙恰,夺回衣袄车。狄青将二敌将首级交刘庆先回,自己杀罢残敌后至。刘庆中途遇前来接应的黄轸。为冒功,黄轸夺了敌将首级,将刘庆推下山涧,回去领功。范仲淹正欲犒赏黄轸,狄青回营。在黄轸的狡辩下,范仲淹欲斩狄青。刘庆落涧未死,赶到刑场说明真相。最后以黄轸被杀、狄青官封总都大帅作结。此剧正末第一折扮王环,二、四折和楔子扮刘庆,三折扮番国探子,有异于杂剧常格。狄青为北宋名将,但剧中所演故事不见史载;王环、刘庆诸人亦史无其人。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春秋比事
二十卷。旧题宋沈棐(生卒不详)撰。又据嘉庆四年庐陵谭月卿《序》,则称为莆阳刘朔撰,并说他亲见刘氏家本,不知其依据何在。此书原名《春秋总论》,陈亮更以今名。前以周天王、齐桓、晋文二伯及鲁、晋、齐、宋、郑诸国类次,后以搜狩、郊、盟会、朝聘、侵伐、战、救、遂、夷狄等事迹相近者类比而为之说。如“齐桓公”条下列“会十五”、“诸侯十四国从齐终始”、“小白抑强楚、卫诸侯”、“小白侵伐并吞执大夫”、“救国城国”、“三伐戎”诸条论述分说。再如“会”条下先释“会”义,再详列“经书公会一国者十有八”、“经书称会公者三”等十一条,收集经文、分类排次,最后为“总论”。宋代经学受啖赵影响,主弃传就经,于经中直寻大义,此书即是迎合这一时尚而编纂的。故陈亮《序》称此书“即经类事,以见其末,使圣人之志可以舍传而独考,此其为志亦大矣。”但此书之编纂的确有助于《春秋》一书之研究,如果摒弃其陈腐之议,至今仍是一部研究《春秋》有用的工具书。此书于元至正年间初刻于金华,此本今存。
唯识分量决
唯识分量决一卷 日本 善珠 撰,卷首有唯识分量决感得记。原本醍醐寺及神光寺藏古抄本。唯识份量决者。秋篠先德善珠僧正所撰。释唯识论中。四分及比量义。实为斯学秘键也。然流布已绝故。学者咸谓逸亡不传焉。以为憾久。但松室私记间间引文。仅窥其一班耳。然予曾获半珠。而未能完璧。今也善缘。得见全宝。欢喜曷堪。聊记缘由以述感怀。
小法灭尽经
亦称《法灭尽经》。佛教经典。失译人名。一卷。本经叙述佛在拘夷那竭,将入涅槃,预言佛法灭尽时的情况。谓其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佛教。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婬逸浊乱,男女不分。真正勤修佛法者反遭诋毁。其时女人尚精进作功德;男人懈慢,不用法语。大水忽起,众生皆溺。十二部经尽不复现,不见文字,佛法如灯而灭。要待数千万年后,方有弥勒下凡成佛。本经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另据历代经录,曾有题名为《小法灭尽经》之疑伪经传世。故敦煌遗书出土后,日本《大正藏》误将本号作疑伪经收入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