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勒鲁

- 姓名:皮埃尔·勒鲁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巴黎
- 出生日期:1797
- 逝世日期:1871
- 民族族群:
皮埃尔·勒鲁(1797—1871),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派的著名活动家。他出身于巴黎的一个穷苦的小市民家庭,当过印刷工人,同无产者群众有过广泛接触。1824年,勒鲁在巴黎创办了《环球》杂志,吸收了复辟时期的许多自由知识分子和激进知识分子的著名人士。1830年10月勒鲁改组了《环球》杂志,把它变成了圣西门主义者的刊物。1831年底,他和巴扎尔一起退出圣西门学派。勒鲁自认为是正统的圣西门主义者,主张“提高无产阶级的地位”和“废除资产阶级的特权”。他不赞成安凡丹等人的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提出要在民主的基础上重建圣西门主义。1841年11月,他创办月刊《独立评论》。1846年又创办月刊《社会主义评论》。在1848年革命中,他强烈抗议政府在六月革命中对无产者群众的血腥屠杀。1848年革命以后,勒鲁不再有多大影响。路易·波拿巴第三政变后,勒鲁逃亡国外。1869年大赦后回国。1871年4月逝世。
勒鲁自认为是圣西门事业的继承者。他认为圣西门的主要功绩在于研究社会科学问题。在勒鲁看来,这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关于人类进步的科学同时,这又是关于未来的科学、关于社会“制度和组织”的科学。他指出,未来是历史过程的必然结果。过去和未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他把历史过程看作是天意计划的实现,这样和其他许多空想社会主义者一样,不能用科学观点去理解历史过程的规律。
勒鲁认为人类历史进程的最终目标是平等。他把平等作为自己全部学说的基础。他抨击资本主义社会,指责这种社会没有平等。他批判了私有制,认为私有制破坏了平等。勒鲁指出,财富是集体劳动创造的,应当属于集体所有。
勒鲁猜测到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指出“资本是不亲自参加经营而从积累的财富中取得收入的权利”。他认为,世界上的财富和商品基本上代表了人的劳动,代表已经凝固了人的血汗。劳动者、工人、无产者用自己的劳动和血汗生产了一切财富,却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这是因为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盗窃了劳动者、工人、无产者的成果。
勒鲁否定圣西门派的“按能力计报酬,按工效定能力”的原则,主张未来社会按照需要来分配。勒鲁是第一个在法国使用“社会主义”一词的人。他认为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条件是社会道德的改变。
勒鲁的主要哲学著作有《论平等》、《论人道》以及《对折衷主义的批判》等。
皮埃尔·勒鲁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樗隐集
元代诗文别集。胡行简撰。《樗隐集》原本久已不见传世,明人焦竑《国史经籍志》收入元明之间的文集相当完备,但也未列入本集。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胡行简诗文若干篇,重辑为《樗隐集》6卷,并将其编入别集类。明人王祎曾为胡行简撰《樗隐记》,据此可知“樗隐”是胡行简居室之名,胡行简曾自言:“樗隐者,吾之托以自志也。樗,不材木也,无所可用,是以能终其天年也。”以上便是《樗隐集》题名的含意。卷1为五七言古诗、五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卷2—3为记,卷4为记、序,卷5为序、说,卷6为铭、题跋、碑、传、墓志铭、行状。胡行简的诗传世不多,缺乏特色;他的文章以记最多,行文简约,文理周密。
淞隐漫录
笔记小说。又名《后聊斋志异图说》、《绘图后聊斋志异》。清王韬(1828—1897)撰。十二卷。韬有《王弢园尺牍》已著录。是书为作者晚年所作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淞隐漫录》的体裁和题材都仿照蒲松龄《聊斋志异》,但取材范围较《聊斋志异》广,包括多篇关于日本艺妓(《记日本女子阿传事》、《柳桥艳迹》、《《桥北十七名花谱》、《东瀛才女》)和欧洲美女(《媚丽小传》)的故事。《淞隐漫录》是王韬“追忆三十年来所见所闻,可歌可愕之事,聊记十一,或触前尘,或发旧恨...时与泪痕狼藉相间。”
续方言
中国传统语言学著作。杭世骏撰。收入《道古堂外集》内,又有《四库全书》本。杭世骏(1695—1772),字大宗,号堇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中国清代学者。乾隆时举博学鸿词科,授编修,校勘武英殿《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纂修《三礼义疏》,因条陈“朝廷用人,宜泯满汉之见”,下吏议拟死,终罢归。自号秦亭老民,主讲粤东、扬州书院,博闻强记、于经史词章之学,无所不贯。著述有《诸史然疑》、《三国志补注》、《续方言》、《道古堂集》等。《续方言》为钩沉古书方言资料以续补《方言》之作。本书搜集了唐宋以前的经、史、传、注及字书中的古代方言词语,以补《方言》所未备,颇有裨于训诂,惟所行之书或有遗漏。依《尔雅》体例编次,但不标明篇目。有《艺海珠尘》本,《昭代丛书》本等。
灵信经旨
灵信经旨,撰人不详。约出于唐宋道士之手。《通志‧艺文略》着录「灵信经旨一卷」,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占卜之术,分作两篇:其一为《灵信经旨》,乃晋平公时大臣师旷所传,内载四言谶语二百多句,根据耳目心神所示预兆,为人占卜吉凶祸福。 其二为《刘根真人灵信经》,乃汉代神仙刘根所传。内载十二条谶文,言一日十二时中,观察人之耳鸣及面容神色,以断其吉凶,是为古代道士相面之术。
玄霜掌上录
玄霜掌上录,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人《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全篇约六百字。言制作「玄霜」之法。谓玄霜又名女玄霜、琼浆、玉液、地母乳、甘露浆、九转阴丹、醍醐酥。其作法大致为:取铅二斤于铫内扑细,入汞半斤熟搅作碉子,安于向阳坑内醋瓶上,用纸及瓷碗盖之;受热七日后,碢上如重雪倒悬」,见风变硬;扫取至一斤时,于瓷碗内加甜浆水和研如面糊,入甑蒸九次;再入熟绢袋清水内,于银器中摆动一伏时;用清水湿绵盖器口,晒干扫下研细,其状如春雪,其味甘美。以蜜丸如梧桐子大小,日服五丸,服至一年,「万病不侵,经夏不渴」。
七系付法传
《七系付法传》,又名《宝源录》。成书于1600年,记述印度佛教密乘七个主要修法的传承源流和著名上师的传记。为研究佛教密乘的重要资料,其所述多属汉译佛典所缺。收在《大藏经补编》第十一册。是明末西藏的佛教学者多罗那他(1575~1634)就他所得的印度佛教密宗主要各系传承编撰的一部历史著述。全书共分九分,记述了佛教密宗中七个主要修法的传承源流,对于一些著名的大师分别作了详略不等的传记。这七系是︰(1)大手印教授,(2)拙火,(3)羯摩印,(4)光明教授,(5)生起次第,(6)辞句传承,(7)杂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