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通微

- 姓名:刘通微
- 别名:字悦道
- 性别:男
- 朝代:金代
- 出生地:山东东莱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1196
- 民族族群:
刘通微(?~1196),金代道士。字悦道,号默然子,山东东莱(今山东掖县一带)人。金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赴山东传道,收其为徒。后刘通微离山东到陕西,在终南山修道。又赴山西、河南等地传播全真道。金明昌(1190~1195年) 初年, 章宗召至京城,问养生及治国之道,刘通微以清静自正相对,为章宗所悦,敕命居于天长观,后又迁往永寿道院,开堂讲道。其后在山东、河南继续传道,逝于山东商河县, 著有 《全道集》。
刘通微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61年。全书由四个部分和一个结尾组成。故事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末的彼得堡,正值农奴制崩溃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和骗子瓦尔科夫斯基公爵同被他侮辱和损害的人们之间的冲突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该小说宣扬了驯服、顺从是医治病态社会的良方。
子史精华
吴士玉等奉清圣祖之命而编纂。始于康熙末年,至雍正五年(1727)成书。四部之中,子史最为浩博,也最为芜杂。此书采集子书和史书的名言隽句,按类编次,所以叫做《子史精华》。这部书共160卷,是为供采掇辞章者使用的工具书。全书分30类,280子目,体例与《北堂书钞》、《白孔六帖》相近,但采摭更为繁富。内容以摘引古籍中的史传和诸子为主,兼及稗官野史,而不及儒家经籍。凡子、史两部图书中的“名言隽句”,都分条钞录,句下注明出处,以备查检。具体地说,280个子目,每个子目都以大字摘要,用双行小字注明出处,排列引文。的确做到了“大书以标其精要,分注以详其首尾,元元本本,条理秩然,繁简得中,剪裁有法”。吴士玉等纂辑此书的目的,在于供一般士人查找辞章和典故,在清代影响较大。当时士人多用此书检寻和采撷典故、辞藻以写文章或应试。所以清人评价此书说:“守兹一帙,可以富拟百城”。但这书与许多类书一样,也有它的缺点。它的主要缺点就是征引材料只注出书名而不注明篇名卷数,查对原文仍很不便。引文也往往有所增删,引用时更须注意核对原文
岭外代答
区域志。南宋周去非撰。 十卷。去非字直夫,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隆庆进士。淳熙间为广南西路桂林通判。归后,以答客问于淳熙五年(1178)写成此书。约七万五千字。内容含地理、边帅、山川、岩洞、风土、服饰、法制、食用、宝货、金石、花木、禽兽、古迹和蛮俗等。原书久佚,后从《永乐大典》中录出,编入《知不足斋丛书》,共十卷,列二十门,总二百九十四条。《四库全书》收编时云: “其书条分缕析,视嵇含、刘恂诸书,叙述为详。”“而边帅、法制、财计诸门,实足补正史所未备,不但记土风物产徒为谈助已也。”有《知不足斋丛书》和《丛书集成》等本。
关云长千里独行
简名《千里独行》。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一楔子,旦本。本事出《三国志平话·关公独行》。剧写曹操征讨刘备,智赚徐州,掳备之甘、糜二夫人并围下邳挟关羽投降。关为全两嫂活命,以降汉不降曹、与嫂分院而居、一得刘备消息即准寻投三条件而降。刘备、张飞向袁绍借兵讨曹操。关不知刘下落,连斩袁绍名将颜良、文丑。曹请封关为汉寿亭侯,设宴庆功。席间关得知刘备在古城,佯醉回府,挂印封金,护两嫂千里单骑寻刘。曹闻讯,率张辽等佯为送行欲擒关羽,为羽识破,未果。关至古城,刘、张责之背盟弃义,拒不开门。甘夫人力说原委,仍不信。会曹将蔡阳追至,关三通战鼓斩蔡阳,刘、张乃大开城门迎进,兄弟三人和好如初。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外编》据以排印。另有《雍熙乐府》载《千里独行》一套,则似正末关羽主唱。
因是子佛学入门
本书从佛学的定义、佛学和学佛的区别、佛教的成立开始讲起,介绍佛教的历史、教理、经论,并讲述了佛家的修行方式——戒定慧、禅观、念佛及持咒等。 通篇以理性、客观的角度来谈佛学与佛教,内容丰富浅显,易于领会,不论在义理或是修行实践上,都做了简单明了的说明,乃是佛学界公认的普及读物中的绝佳善本。读之,可快速地直达核心,了解佛教的整体概貌。 对于刚接触佛法的有心人,本书有助于领悟佛法的深刻内涵,正信而不迷信,的确是不可错过的指路明灯。对于已经入门的实修者,也可以借此机缘,自我检视,弥补基础学识之不足,梳理佛法之精义,进一步扎实修为。 这本书第一次用白话文将佛教的起源、变迁、传布以及教理、经典等作了极为通俗的叙述,使一般具有中学程度的人,阅读以后即“可得到佛教的全部概况”。
华严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
简称《华严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佛典注疏。宋元丰二年(1079)净源述。一卷。依据澄观的《华严经疏》和《演义钞》,解释法藏的《华严还源观》,以便“补其遍善之功,成其具美之绩”。书中对《华严还源观》所讲的诸种观法及相关的名词、概念和命题等均作了解释,并进一步沟通《大乘起信论》与华严思想。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