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罗代尔

- 姓名:布罗代尔
- 别名:费尔南·布罗代尔
- 性别:男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902年8月24日
- 逝世日期:1985年11月27日
- 民族族群:
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1902年8月24日—1985年11月27日),法国历史学家。自本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史学界,恐怕鲜有人不知布罗代尔的名字。1949年布罗代尔的《地中海和腓力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界》一书出版,布氏在史学界的显赫地位初步确立。30年后,1979年,布氏的第二部巨著《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问世,更使他的学术声誉趋于鼎盛,被公认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大学毕业后曾多年在中学任教。1935年赴巴西圣保罗大学任教直至1937年他被任命为法国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47年,他通过论文答辩,并成为《年鉴》杂志主编。1949年接替费弗尔任法兰西学院教授。1956年出任法国高等研究院第六分部(后独立为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主任直至1972年。他是人文科学之家的创立者之一,并任主任直至1985年。在此期间,他还长期兼任历史教师资格评委会主席。1984年他被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达到其事业的巅峰。
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年鉴派的发展无论从人材的选拔、资金的配置,还是研究方向的确定等方面,布罗代尔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布罗代尔是年鉴派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布罗代尔的成名作《地中海》一书在现代史学发展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在书中首次将历史划分为三种不同的时间演进层面:一是缓慢而接近静止的自然史时间,指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生态环境的变迁;二是相对缓慢的但有节奏的社会史时间,指包括经济、商业、社会、人口、文化等结构性或局势性的历史演变;三是变化显著的事件史时间,指传统历史学研究的政治、军事、外交等的变化。1958年,布罗代尔在《历史与社会科学,长时段》一文中将这一三维历史时间更为系统和理论化了,并且明确完整地提出了长时段概念。从历史的整体着眼注重长时段的历史运动的研究构成了布罗代尔治史思想的核心。为《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的写作,布罗代尔花了近三十年的时间。在此书中,他的视野超出欧洲,扩大到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整个世界。从结构上看,此书仍然遵循着他的三维历史时间观。他分析的起点是人类的物质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理环境、人口的自然繁衍,文明起源时的自然选择等)。这一生活层面,是历史上的与现代的农业社会的农民的日常生活之所依,同样也是现代工业所借以发展起来的基础。这是“市场之外”的经济生活,是很少为人注意的一个历史层面,但却是最基本的经济生活。在市场经济之上的资本主义,是指统辖物质生活与市场经济的现代经济制度,它按照自己的方式控制和改变着其他两个层面的运行,从交换关系到生产秩序甚至生活方式。从这里,布罗代尔引出两个重要结论:15至18世纪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动力有两个,一是欧洲经济世界向全球的扩张,一是这个经济世界中心的转移与承袭。经济世界中心的转移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而这种危机又是资本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对立与冲突的表现。按照布氏的理论,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史即是一部经济世界中心不断转移的历史,如以威尼斯为中心的地中海经济世界向以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或伦敦甚至纽约为中心的大西洋经济世界的转移。而当今世界,经济世界中心由大西洋向太平洋地区的转移正是历史上经济中心转移的继续。
布罗代尔在晚年仍然老骥伏枥,计划写一部四大卷的《法国史》。第一卷题目为:《空间与历史》,论述法国的自然环境及其影响;第二卷《人与物》论述法国人口与经济;第三卷《国家、文化、社会》从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法国的特质;第四卷《法国以外的法国》。按照布氏的计划,第四卷将打破传统的国际关系史的格局,并作为全书的结论。但是布罗代尔未能来得及完成这一巨著,它的三、四卷将永远付诸阙如了。但从前两卷和全书计划来看,这应该是一部总体的全面的开创性的法国史,是布氏总体历史观在治史实践上的最为系统的运用。布罗代尔的史学思想与方法影响是巨大的,他的总体历史观与长时段的研究范式已经成为年鉴派史学的支柱性理论。他的影响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史学界,而对各人文学科包括哲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冲击力量。从短期看,这一影响将持续下去。他的某些治史方法包括其写作风格,如三维时间概念的娴熟运用,虽然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却无力模仿。从这个角度上说,他还是一位恢宏的艺术大师。
布罗代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发现孩子
作者蒙台梭利。本书讲述了了解孩子特性及更充分激励他们潜能的方法。了解孩子特性及更充分激励他们潜能的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念。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养生辨疑诀
养生著作。唐·施肩吾撰。文中明确指出“学道可以长生”,进而说明习练气功应“先须知其本,知其本则末无不通”,本者即“神由形住,形以神调”、精神稳定于形体之内,形体与精神和调。指出练功时应当节食调神定气, “泯思虑”,“任神庐微微”,久久行之则“元气自然遍体”, “外气不入,内气不出,兀然与天地同体”。重视人体元气,强调“精留于身则身生,精施于人则生人”。认为“服饵草木、金石以固其形”,而又不知“草木金石之性,不究四时顺逆之义”的轻率作法,会导致欲求养生延年,反受金石之毒,而“伤和气,远不出中年之内,疾害俱生”,对修练气功又应用药物摄生、防病治病者是有益的告诫。
江湖异闻录
《江湖异闻录》是平江不肖生的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在《小说海》《民权素》《快活》《红杂志》等不同书刊中发表的《无来禅师》《朱三公子》《丹墀血》《皖罗》《变色谈》《寇婚》《岳麓书院之孤异》等众多短篇小说。文采斐然、布局宏伟,可谓是难得佳作。
玉蟾记
又名《十二缘玉蟾记》、《十二美女玉蟾缘》、《十二缘评话》。章回小说。署“通元子黄石著”,据孙楷第考证疑为清崔象川著。六卷五十三回。叙明嘉靖间大将军张经受严嵩奸党陷害,满门抄斩。其子张昆被家人救出,通元子赠其玉蟾十二枚。每遇艰险,即有美女相救,先后邂逅十二女,以玉蟾为信物分赠。后张昆扫平倭寇,铲除严嵩奸党,与十二美女成婚。蒋瑞藻《小说考证》引《花朝生笔记》云:“明徐有贞,要自一代名臣,然夺门之役,陷于谦于死,论者恨之。弹词《玉蟾蜍》设言于公后身为某公子,清才美貌,富甲一郡,有玉琢蟾蜍一十二枚,为传家之宝。后遇十二美人,皆愿与终白首,以蟾蜍分遗之,同日成婚。此十二美人者,即有贞与其党所转生也。语虽不经,殊快人意。”小说据弹词改编。有道光七年(1827)绿玉山房刊本。光绪元年(1875)重刊本,首列恬淡人叙、种柳主人序,次列《新编玉蟾记脚色品类气运》、《新编玉蟾记前因后果》,以及种兰居士、芸樵外史、莼香隐者等人题词。
白云守端禅师广录
凡四卷。又作白云守端和尚广录。宋代僧白云守端(1025~ 1072)撰,处凝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本书系守端之弟子编集守端于其所建江州(江西)之圆通崇胜禅院、承天禅院及舒州(安徽)法华山证道禅院、龙门山乾明禅院、兴化禅院、白云山海会禅院等六处之语录,以及祖堂纲纪序、偈颂、颂古一一○则等。
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凡二十卷。宋代法护于景德元年至嘉祐三年之间(1004 ~1058)译出。又作如来秘密大乘经、秘密大乘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一册。全经分为二十五品,内容阐明菩萨以身密清净,故法身无相,得以示现一切普处,化益众生;语密清净,故随时可闻一切有情之音声;心密清净,可了知一切众生之心念。又解说如来身密、语密、心密等三密不思议之所由。其后叙述菩萨六年苦行之超胜以及降魔外道之过程,依所缘观机而摄受一切众缘。成佛后入旷野城应供时,诸天鬼神皆发善心来归依之。佛且应秘密主之请,宣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等法。秘密主遂请求于佛入灭后五百年中护持本经。又本经之异译有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及西藏译本,然本经比大宝积经有少许之增广,两者若就内容相等部分而言,仅有文饰之差别;又大宝积经无品目之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