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绍虞

郭绍虞
  • 姓名:郭绍虞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省苏州市人
  • 出生日期:1893.11.10
  • 逝世日期:1984.06.22
  • 民族族群:

郭绍虞(1893.11.10~1984.06.22)文学批评史家,语言学家。原名希汾,字绍虞。1893年11月21日生。江苏省苏州市人。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图书馆馆长,兼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及《辞海》编辑委员会副主编、《上海文学》编委等职。青少年时期读过小学及工业中学,后在商务印书馆所属尚公小学教书。在自学中开始从事学术研究和创作。不久,进入进步书局任编辑,停办后又到启秀女中任教,兼职东亚体育学校。1919年曾为北京《晨报》副刊写稿,发表不少著译。“五四”运动前后,在北京大学旁听,加入新潮社。1921年元旦和茅盾、郑振铎、叶圣陶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从事新诗、散文及学术方面的著作,在新文化运动中起了积极作用。1921年至1927年,先后到济南第一师范学校、福州协和大学、开封中州大学、武昌中山大学任教。1927年后任北平燕京大学国文系教授。1942年至1949年,先后在上海大夏大学、元江大学、光华大学、同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系主任。解放前夕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大学教授联谊会,并任同济大学分会主席。解放后任同济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并入复旦大学后,任中文系教授、系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50年起,先后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监察委员,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兼书记处书记、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他主要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语言学、音韵学、训诂学、书法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为建立中国有体系的文学批评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解放前后在报刊上发表的论文达百余篇之多。主要著作有《战国策详注》(1916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中国体育史》(192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收入《万有文库》出版)、《马克思年表》(1919年12月1日,《晨报》副刊)、《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下册,分别于1934年、194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陶集考》(1936年12月燕京大学国文系印)、《宋诗话辑佚》(上、下两册,1937年,燕京大学哈佛社出版)、《国故概论》(甲辑文学理论元部,1938年,燕京大学国文系印)、《近代文编》(1939年,燕京大学国文系印)、《学文示例》(1947年,上海开明书店)、《语文通论》(1947年,开明书店)、《语文通论续编》(1948年,开明书店)、《中国文学批评史》(1955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沧浪诗话校释》(196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诗品集解、续诗品注》(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小笺》(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还主编了《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历代文论选》(1962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宋诗话考》(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汉语语法修辞新探》(197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宋诗话辑佚》(1980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修改历代文论选》(主编,1980年9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郭绍虞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美国人

美国人

克里斯托弗•纽曼是一位英俊潇洒、自信开朗的美国富商,他在游历巴黎时意外结识了出身高贵、年轻漂亮的寡妇克莱尔•德•辛特雷夫人,并对后者一见钟情。在克莱尔弟弟的支持和帮助下,纽曼对心上人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尽管克莱尔所在的家族对纽曼的平民出身略有微词,但最终还是勉强同意他们订婚。正当两人的婚事似乎向着完满的结局发展时,纽曼突然发现,这一切都只是一场骗局,而他所期待的幸福永远不会实现…… 《美国人》首次出版于1877年,是亨利•詹姆斯写作生涯中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同时也是其第一部成功反映“国际题材”的作品。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儒·凡尔纳的以格兰特船长及其儿女为主线的著名三部曲的第二部。尼摩船长是“鹦鹉螺号”潜水艇的发明者。他在海底进行巨大的科研工作。但这并非他的唯一目的。他同时在海洋深处寻找自由和躲避他的政敌。他把在洋底发现的宝贵财富赠给被压迫并为真正的生存而斗争的人们。和尼摩船长同游海底的还有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最后到达挪威港口。《海底两万里》的故事是由阿龙纳斯讲述的。这部名著使读者对奇妙的海底世界罕见的海生动植物等等,有所了解,而且由于叙述生动,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泪与翼

泪与翼

现代短篇小说集。王统照著。江面一片黄雾,几乎把秋原的夜色与水流泯没了界限。远处——在层雾的稀薄处微微露出三五点白影,似浮动也似静止。

周易音义

周易音义

音义书。唐陆德明撰。为陆氏所著《经典释文》第二卷《周易音义》单行者。此书征引汉魏经师有关《周易》的注解音切,包括子夏、马融的《传》,孟喜、京房、费直、刘表、董遇的《章句》,荀爽、郑玄、宋衷、虞翻、王肃、王弼、姚信、王廙、干宝、黄颖、蜀才、尹涛、费元珪的《注》,陆绩的《述》,张璠、荀爽的《集解》,谢万、韩伯、袁悦之、桓玄、卞伯玉、荀柔之、徐爰、顾欢、明僧绍、刘瓛的《系辞注》,王肃、李轨、徐邈的《音》,褚仲都、周弘正的《义》等。这些著作绝大部分已经亡佚,此书保存其部分音读训诂,为研究古代文字音韵和词义的变迁,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雷峰塔

雷峰塔

传奇剧本。清方成培著。作者《自序》说:此剧为“更定”他作而成,“遣词命意,颇极经营,务使有裨世道,以归于雅正。”近人吴梅《霜厓曲跋》说:“观其《自序》,煞费苦心。然剧中篇幅过狭,套数失次,亦非尽美之作。”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今《水斗》、《断桥》二出,最流行歌场中,艳丽之中,鬼气逼人,别具一种风格,亦杰构之一也。”此剧是一部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著名悲剧。作品成功地描写了白娘子为了争取自由爱情而进行的反抗斗争,客观地反映了以法海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对异端思想的仇视和镇压,具有反封建的重大主题。剧本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悲壮的悲剧美感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宿命论观点和妥协思想。

儆心录译注

儆心录译注

《人臣儆心录》,简称《儆心录》,是清朝初年王永吉撰写的一部有关官箴方面的书籍。儆心,意思是警惕自己的思想,换言之就是要有自律意识。正如四库全书《人臣儆心录提要》称:“盖 因勋臣谭泰、石汉,大学士陈名夏等先后以骄怙 伏法,因推论古来奸臣恶迹,训戒群臣,俾共知炯鉴也。”本书由植党、好名、营私、徇利、骄志、作伪、附势和旷官八个方面组成,大致概括了古代官场弊病的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