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述夔

徐述夔
  • 姓名:徐述夔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栟茶人
  • 出生日期:1703
  • 逝世日期:1763
  • 民族族群:

徐述夔(1703—1763),原名庚雅,字孝文,江苏栟茶人,乾隆年间中过举人,后官知县。他因其所著《一柱楼诗》等书中,被指多有“怀念前明、诋毁满清”之语,故酿成诗案文字狱,在死后遭剖棺戮尸之祸,其生平所著亦遭禁毁。


康熙年间,徐述夔出生在栟茶(现江苏南通市如东栟茶镇)一乡绅家庭。他自小聪明好学,17岁时就参加童试,以出色的才情连闯县试、府试、院试三关,成为一名秀才,后来又考中举人。按照当时的规定,中举的答卷必须送往京城由朝廷文臣过目。徐述夔答卷上“礼者,君所自尽也”中的“自尽”二字被认为“不敬”,有讥讽朝廷之意,因此徐述夔遭到了停考进士的惩罚。心灰意冷的徐述夔从此呆在一柱楼里,靠著书吟诗度日,写下了《一柱楼诗》、《小题诗》、《和陶诗》、《五色石传奇》、《八洞天》等十多种诗文和小说。他怎么也不能料到,在他身后会因这些著作而使全家被满门抄斩,自己也被剖棺戮尸,他的故交也会因这些作品而甚至遭到灭顶之灾。徐述夔是清朝全国“四大文字狱”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一柱楼惨案”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现代学者研究清代文化史、政治史、法制史差不多都要论及徐述夔及一柱楼诗案。


徐述夔的著作,据《四库全书·禁书总目》,有十二种,它们之中,刻印成册的有:一柱楼编年诗,一柱楼和陶诗,一柱楼小题诗,学庸讲义,栟茶场志,想治琐笔,此外,还有:未刻古文,未刻论语摘要,未刻诗集,未刻蘧堂杂著,诗文,五色石传奇。比较丰富。民国以后在民间还发现:大学讲义,野菊诗,雷公像赞。另外,人们认为,除了《五色石》传奇之外,《八洞天》传奇也是他作的。目前我们能见的,主要是清朝关于处理徐述夔的那些文件中引证的的零星诗句,还有民国年间发现的野菊诗三十首现存二十八首半,此外就是传奇小说《八洞天》,《五色石》。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两本传奇小说的作者,都不是徐述夔。 这两部小说,各含八个故事,也就是总共十六篇小说,四十多万字。从内容看,有点像徐述夔作的,因为两部书正巧都写到考试试卷的事情。比如,《八洞天》中的《明家训》篇写道,“秋间去应了乡试,以为必中,但第三篇内有一险句碍眼,房师因此取其在末卷,而大主考看到此句竟不肯中他,欲取笔涂抹,忽若有人拿住了笔,耳中如闻神语说,此人仁孝传家,不可不中,主考惊异,就批中了”。这个情节在小说中并无必要性,我们可视为徐述夔借题发挥的游戏之笔。不过现实中的他并没有得到这样的神助。又,在徐述夔之前,清代就已经大兴过几次文字狱,《劝匪躬》却借金朝的文字狱做文章,似可视为徐述夔对自己的一种不祥的预感,篇中有“此诗是李真的罪案,我把去出首,足可报我之恨”这些话,他生前可能已经受到过这种劝说,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担心,这些话在他死后十五年应验了,成了事实。同样,体例相同的《五色石》八篇,一向也有一种意见认为是徐述夔所作,今观其中的《白钩仙》篇写到“磨勘试卷”的事情,被认为“第三场试策”中有问题,而《虎豹变》篇对做生意以及市场价格涨落写得十分内行,这两条似也都在徐述夔个人经历和所具备的素质之内。《五色石》表现出的作者的学问文章功力,也与《八洞天》一样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当时有栟茶人叶文瀚先生抄录并且由付东台启秀石印社印出若干本,附有叶文瀚所作《徐氏一柱楼诗狱本末》。在中国历史档案馆所办《历史档案》中,载有关于此事的乾隆皇帝谕旨。这些,就是今天研究徐述夔一柱楼诗案的重要资料。

徐述夔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栖霞阁野乘

栖霞阁野乘

全书收笔记212篇。其内容集中记述清代国故典章、朝野人事;即所谓“搜辑故老遗闻,摭采京朝佚事,并旁求世家秘钞,朝野佥载”(王大错《亭》)。由于材料来源及所叙内容不同,所以文笔也不尽一致。其中有一部分揭露晚清官场之腐败,与谴责小说可互为补充。如《军机领袖》讥刺军机大臣之昏愦。《和珅出身之卑贱》揭露乾隆年间纳贿专权之和珅的身世。《铎洛仑之笑柄》更象一篇讽刺小说。故事叙光绪年间,旗人铎洛仑出任山东粮道,对百姓残酷压榨,民怨刺骨。百余民人乘其外出之际,将他打了80大棍,以伸其愤。朝廷闻之,将铎洛仑革职。10年之后,铎洛仑又巴结到监道。某日,监院官请发讲师赏银,铎洛仑大笔一挥,批给10两。院官以旧例为2两告之,铎洛仑竟说:我们在京城听妓女唱小曲,一赏就是4两;这师爷一口气念了700多字,调门也好听,难道还不如妓女唱曲吗?诸如此类的故事可称为短篇谴责小说。

经验济世良方

经验济世良方

十一卷。明陈仕贤撰。陈仕贤字邦宪,福清 (今属福建) 人。嘉靖四十一年(1563)进士。官至副都御史。此书先载医旨、脉诀、药性,又载通治诸病门,如太乙紫金丹、牛黄清心丸之类。又分杂证五十二门,均为抄录旧方,无所论说。作者自称与通州医官孙宇共同考定而成此书。仿《摄生众妙方》篇卷结构,原四十七门扩为五十三门。书前有陈氏自序、目录,书末附寇阳跋。正文前附以乾集,有“医指”“脉诀”“本草要略”三篇。正文以元、亨、利、贞分为四集,统贯诸卷。卷首始列通治诸病门,次述五十二门病证,包含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元集,卷一,通治诸病门、灸痨瘵法门、救危病门;卷二,虚损门、补养门、自汗盗汗门;卷三,诸风门。亨集:卷四,首为伤寒、伤风、暑、湿、热之外感诸门,次为消渴门、诸血门、肠风门、疟门、疫瘴门,卷五至卷六,霍乱门、痢疾门、泄泻门、脾胃门、腹痛门、积滞门、痞满门、鼓胀水肿门、痰嗽门、癫痫门、哮喘门。利集:卷七,淋浊门、遗精门、大小便秘门、痔漏门、黄疸门、胁痛门、腰痛门、心气门、疝气门、脚气门、头痛门、须发门;卷八,外科诸疮门。贞集:卷九,眼目、耳、鼻、口疮、牙齿、咽喉之五官科诸门,及体气门、折损门、诸毒门、妇人门;卷十,子嗣门;卷十一,小儿门。各门之下,先为医论,详述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备举治疗大法,辨证施治之方,或列其常用之药,析其随症加减之法。医论之后,汇列诸方,载其方名、主治、组成、煎服法。有嘉靖间刻本。

三姊妹

三姊妹

柔石著 1929年出版。小说以委婉的笔调,叙述章先生与姊妹三人的曲折恋爱的故事。章先生在杭州德行中学读书时,认识了像“三位天使”的三姊妹。他热烈地爱上了大姐莲姑,后到北京大学读书,四年后学成回校,但此时莲姑已下嫁给一个胖商人,章先生内心十分痛苦。这时章见莲姑的妹妹蕙姑已长得与姐姐一样美丽,遂开始与她热恋。正当两人准备结婚时,因军阀战争爆发,章先生转入军界,对蕙姑的爱又逐渐淡忘。过了四年,章先生随军回到杭州时,惠姑已被迫出嫁。他见到小妹藐姑,深受良心谴责,想以娶藐姑为妻以赎前愆,却遭到藐姑痛责,并将他赶出门外。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造成章先生的爱情悲剧在于社会的黑暗和混乱;而作品着意于对爱情与道德问题的思考。它深刻地批判章先生在爱情上的不能专一,以追求“美人”和“名誉”作为人生理想的个人主义思想;并对平民女子三姊妹寄予深切的同情。情节波澜起伏,对青年男女的恋爱心理刻画真切细腻,在委婉的叙述中带有抒情气氛。

绥广纪事

绥广纪事

广东久遭寇乱敝甚予为计处吏治颇殚心力又推殷石汀为总督经略其地遂以底宁凡予所筹划不能悉记惟疏书一二尚存特录藏之备故实云

癸巳论语解

癸巳论语解

亦称“南轩先生论语解”。南宋张栻撰。十卷。成书于乾道九年(1173年),是年岁在癸巳,故名。此书在写作过程中,曾与朱熹往复商讨。考《朱子大全》集中备载与栻商订此书多至一百一十八条,又订其误字二条。张栻改正者仅二十三条,余则悉仍旧稿。学术论辩,相互开益,不必以朱子为是以栻为病,何况有始异而终同者。全书按《鲁论》编次,每卷解两章。重在讲义理,贵在诠解孔子“仁”的思想。如解“人不知而不愠”时,曰:“盖为仁在己,岂与乎人之知与不知乎!”解“巧言令色鲜矣仁”,曰“此所谓巧言令色欲以悦人之观听者,其心如之何?故为鲜矣仁。若夫君子之修身谨于言辞容色之间,乃所以体当在己之实事,是求仁之要也”。书中多处援引程子之言来阐发其理学思想。如引程子“四箴”来解“克己复礼”。并认为“学者果欲从事于圣门,则可不以颜子为准的哉”!解“樊迟问仁”,谓“仁者视万物犹一体,而况人与我同类乎!故仁者必爱人。而其所以爱人者,乃仁之所存也”。此论与程颢思想如出一辙。虽其中杂有维护封建礼教,主张安贫乐道的诠解,但不失为一本具有自己思想特色的诠解《论语》的著作。有《四库全书》、《丛书集成》本。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

圆瑛大师著,甲一 序分,甲二 正宗分,甲三 流通分。华严经’偈曰: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此无差别者云何?曰菩提是。梵语菩提,华言为觉。此菩提觉,约法而言谓之心,约人而言谓之佛及众生。菩提之体,竖穷横遍;菩提之相,万德庄严;菩提之用,神化无方。在佛则全体显现,在众生则隐而未彰。惟其隐也,故须方便以发之;发之至于究竟,则为成佛。然而能发之心,未尝不是菩提,此之谓发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