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体智

- 姓名:刘体智
- 别名:字晦之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安徽庐江人
- 出生日期:1879
- 逝世日期:1962年
- 民族族群:
刘体智(1879~1962年)字晦之。民国官员、藏书家。字晦之,晚号善斋老人,安徽庐江人,晚清重臣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子。
刘秉璋在浙江巡抚任上时,正值中法战争爆发。他率军坐镇杭州。在战争的关键时刻,他对家人说:“万一战场失利,吾得对国尽忠,夫人要尽节,三个儿子(指老大刘体乾、老二刘体仁、老三刘体信)要尽孝,小四、小五尚小,送给李鸿章了。”此言一 出,军中将士无不铁心报国。中法之战镇海一役历时103天,空前酷烈,全凭浙江一省的财力和兵力支持,最终战胜法军。法军舰队司令孤拔受重伤,不久死在澎湖列岛。刘秉璋因此战获胜而擢升为四川总督。
刘晦之正是刘秉璋的“小四”,自幼聪慧好读。因刘秉璋是李鸿章的至交,两家又是姻亲,故刘晦之从小就得以进入天津李鸿章的家塾,与李氏诸子弟一起读书,中西文俱佳,又得以与李氏门生故吏及其子弟朝夕相处,过从无间,还饱览了故家旧族多年秘示人的典籍和收藏,这都为他后来从事银行业和收藏事业打下了基础。
刘晦之的文物收藏堪称海内一流,尤其是龟甲骨片和青铜器的收藏,世间罕有其比。其甲骨文的收藏在战前就达28000余片,1953年全部出让给国家。据文物部门统计,现存我国大陆的龟甲骨片,总共9万余片,分布在95个机关单位和44位私人收藏家手里,而刘晦之的28000片,差不多就占了三分之一,是私人收藏甲骨最大的一宗。
除去甲骨和青铜器的收藏之外,小校经阁内还以藏书著名。刘氏藏书达10万册之巨。1934年他的住宅里实在容纳不下日益增多的藏书了,只好专门造一藏书楼,取名小校经阁。他的藏书以明清精刻为主,亦不乏宋元古本。
藏书楼“小校经阁”,收藏有古籍线装书500箱,24000部,近8万册;甲骨龟片28 000片、各式古墨数万锭、古代兵器130件、唐朝乐器大小忽雷2具,还有三代彝器数百件。人称“罗振玉第二”。
刘晦之逝于1962年,在生前已把所有藏品捐献殆尽(还有一大批古墨、古砚捐献给安徽省博物馆,该馆为之特辟“中国历代古墨陈列室”),身后不留一石一木,这在私家收藏史上,亦是为数不多的。
著有《善斋吉金录》、《校经阁金石文字》等。郑振铎收藏有《远碧楼书目提要》5卷,未署撰人,疑为其所作。著《元史会注》、《异辞录》、《说文谐声》、《说文切韵》、《说文类聚》、《礼记注疏》、《尚书传笺》、《善斋吉金录》、《善斋玺印录》、《善斋墨本录》等。
刘体智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订讹类编
清杭世骏著。乾隆十一年(1746)成六卷,十七年(1752)后又成续编二卷。书刻于1918年,辑入《嘉业堂丛书》。分十七类:义讹、事讹、字讹、句讹、书讹、人讹、天文讹、地理讹、岁时讹、世代讹、鬼神讹、礼制讹、称名讹、服食讹、动物讹、植物讹、杂物讹,取古书及古人行事纰缪处凡八百馀条,讹者辟,谬者纠,使一误不至再误。多数条目论据详实,于文字、训诂、名物、史实等考证均有独到见地。如“除拜”条:“《梦溪笔谈》云:‘除拜官职,谓除其旧籍’,不然也。除犹易也,以新易旧曰除。如新旧岁之交谓之岁除,《易》‘除戎器,戎不虞’,以新易敝,所以备不虞也。皆谓之除者,自下而上,亦更易之义。”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出版。
太上洞玄灵宝消禳火灾经
太上洞玄灵宝消禳火灾经,撰人及时代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此经乃禳除火灾之文。内称炎燎灾变乃上天警告愚民,凡不敬天地三光,不忠不孝,欺压小民,暴积横取之为,皆有神明「奏行天罚,遣火部临之」。作恶者若能改过迁善,信奉经教,有灾之日诵此经咒,则可清除罪咎,令保安全。篇末列四言咒语及五言偈语一首。
是斋百一选方
医方著作。二十卷。宋·王璆撰。原刊于1196年。日本·宽政11年时,日人千田恭(子敬)以其所藏钞本与荻子元所藏元刻本互校,并补入《医方类聚》中王选方编成。全书共三十一门,重点介绍各科病证的治疗方剂。选方1000余首。包括男、妇、小儿各科病证的成方、单方。初刊于庆元二年 (1196)。是斋为其号,百一者,言其选择之精也,故名。
二皇甫集
七卷。唐皇甫冉、皇甫曾兄弟合集。皇甫冉(714—767)字茂政,江苏丹阳人。天宝十五年(756)进士。大历中官至左补阙。皇甫曾(约756年前后在世,生卒不详)字孝常。天宝十二年(753)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谪阳翟(今河南禹县)令以终。皇甫曾集一卷,与书录解题合。皇甫冉集六卷,校书录解题多五卷。但皇甫曾集前有大历十年(775)独孤及序,称三百有五十篇,而此本仅一百三十四篇,则已佚其一百一十六篇。又酬杨侍御寺中见招、送薛判官之越送魏中丞还河北、赋得越山,皆三韵律诗,而编五言古诗中。奉寄皇甫补阙六言六首,乃张继诗,皇甫冉有答诗并序可证,也编为皇甫冉诗。知旧本附答诗后,重刊者分体编次,乃杂入六言诗中,于是误为皇甫冉诗。则并次第亦非其旧。观其与皇甫曾集皆以五言排律别立一体,非惟唐无此名,即宋、元亦无此名。其为高棅以后不学者所窜乱。前有王廷相序,后有杨慎跋,并称河中刘润之辑二皇甫集。然则此集即刘润之所编。有江苏蒋曾莹家藏本。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辅要记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辅要记,六卷,宋.允堪述
百论疏
凡三卷。隋代吉藏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二册。为鸠摩罗什所译‘百论’之注释书。文前详释僧肇之百论序,分为叹论功能、明造论时节、叹造论之人、陈外道兴世、释论题目、述注论婆薮、叙论大宗、明翻论罗什、辨檀越姚嵩、定品偈多少等十章;正文上卷为舍罪福品,先立明品偈、释偈义、辨多少、释相生、释品名、简舍破等六科,其次辨明梵本与译本之偈数、偈之种类、各品长短不同、各品次第相生等问题,并阐明舍与破之别;中卷有五品︰破神品、破一品、破异品、破情品、破尘品;下卷有四品︰破因中有果品、破因中无果品、破常品、破空品等。百论系以破外道之邪执为主,故本疏有关外道之记述颇多,又援引有关诸说,其研究价值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