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

- 姓名:刘玉
- 别名:字咸栗,号执斋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万安(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刘玉,明代诗文作家。字咸栗,号执斋。万安(今属江西)人。生卒年未详。弘治九年(1496)进士,授辉县知县,发粟赈饥,奏蠲虚税,复业者千家。擢御史。武宗即位,屡上疏不报,遂引疾归。后刘瑾榜刘玉为奸党,诬构之,罚输粟塞下者三,最后逮系诏狱,削籍放归。刘谨伏诛,起为河南佥事,迁福建副使,皆董学政。正德十五年(1520),累擢至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江防。宸濠反,攻安庆,刘玉以舟师赴援。事定,改抚郧阳。世宗即位,召为左佥都御史,历刑部左、右侍郎,坐李福达狱削籍。卒于家。谥端毅。著有《执斋集》20卷。其诗作淡雅娟秀,如《仙村》:“路转俄闻鸡犬声,柴扉开处白云生。插花稚女有娇态,倚竹老翁无俗情。灵药雨余闲自采,好峰云外画难成。沿溪剩有桑麻地,拟卜邻居事耦耕。”虽无十分精警之作,但还清新可诵。罗钦顺志其墓,谓其博通载籍,尤长于天文、地理,凡军谋、师律、仪章、法制,皆详究其本末。
刘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东塘集
诗文别集。南宋袁说友(1140—1204)撰。二十卷。说友字起岩,本建安(今属福建)人。流于湖州(今浙江吴兴)。隆兴进士,累官四川安抚使。嘉泰中,官至同知枢密院参知政事。学问渊博,留心典籍,在四川尝命属官辑《成都文类》五十卷。其集《宋史·艺文志》及《书录解题》皆不载,故厉鹗《宋诗纪事》仅录其诗二首而不言有集。则唯诗文散佚,并集名亦不传。今本系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搜罗排纂而成,得诗七卷,文十三卷。收诗约六百五十首,其诗与杨万里唱和颇多,五言近体谨严而微伤局促,七言近体警快而稍嫌率易,五七言古体则格调清新,意境开阔。《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其学问渊源实沿元祐之余脉,故其论事之文曲折畅达,究悉物情,具有苏欧之体”。有《四库全书》本。
张文祥刺马案
《张文祥刺马案》是指清末张文祥刺杀两江总督马新贻的故事,后被人传诵,成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现代著名武侠小说家平江不肖生根据这段传奇创作了小说。
耕樵问答
耕者问曰:“道本日用常行者也,而又原哉?”
樵夫曰:“咈也,人不自知日用即道,故推原道者,不可须臾离也。须臾不离,盖通天地之大,无外际也;虽隐微之小,无内隙也;达古今之久,无停息也;悬日月之明,察有无也。显诸形器也,视自明,听自聪,言自信,动自礼。喜怒哀乐自宜节,孝弟慈让自顺德,家国天下自齐治均平。位天地,育万物,无有一人不秉具,自能中和,范围不遗,而无敌于天下者也,故曰道原。道本自如,人习罔危,幸而免耳,谁识同囿日用,自知自明哉!”
庭训格言
又作《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1卷。玄烨述,胤禛纂辑。雍正八年 (1730) 成书,有 《四库全书》本行世。该书为玄烨第四子胤禛称帝后回忆其父平素对其所谈之言论,共246条,计3万余字,因系人子侍奉尊亲时即 “视膳问安之暇”,严父 “提命谆谆”教诲之言,故称《庭训格言》。但《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及《圣祖仁皇帝圣训》均未载。是弥足珍贵的玄烨语录集。其内容丰富,几乎无所不言及。
中级佛学教本
中级佛学教本,三十八课,方伦居士著。
供诸天科仪
供诸天科仪,一卷,清弘赞编。供天一法。本出金光明经修忏时。设供三宝诸天。然其檀场。惟安功德天座於佛左边。道场若觉更安大辩四王座於佛右边。若准新经。令画天像。至於请时。位序主客尊卑。次则总请八部。后乃三请功德天。七诵天咒。以召天女。及其徒属。以此天是道场法门主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