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挚

刘挚
  • 姓名:刘挚
  • 别名:字莘老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永静东光(今属河北)人
  • 出生日期:1030
  • 逝世日期:1098年
  • 民族族群:

刘挚(1030—1098年),字莘老,永静东光(今属河北)人,十岁而孤,就学于东平,遂居焉。嘉祐四年,擢进士甲科,试冀州南宫令。与信都令李冲、清河令黄莘皆以治行闻,人称“河朔三令”。徙江陵观察推官。治平中,韩琦荐为馆阁校勘。王安石亦器之,擢为检正中书礼房、监察御史里行。上疏极论新法不便,谪监衡州盐仓。签书南京判官,召为同知太常礼院。元丰初,改集贤校理、大宗正丞,为开封府推官。除礼部郎中,迁右司郎中,知渭州。哲宗即位,召为吏部郎中,擢侍御史,以正色弹劾,多所罢黜,时人比之包拯、吕诲。元祐元年,为御史中丞,拜尚书右丞,连进左丞、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六年,拜尚书右仆射。时朝廷党争激烈,刘挚被视为朔党,为言者罗织,罢政出知郓州。七年,徙大名,再徙青州。绍圣初,夺职,贬知黄州,再贬分司南京、蕲州居住。四年,贬鼎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卒于贬所,年六十八。素性峭直,有气节,通达明锐,触机辄发,无所避忌。又喜读书,自幼及老,未尝释卷,少好三《礼》,研习精湛,晚年好《春秋》,辨诸儒异同,得经旨意为多。刘安世称其“文章雅健清劲,如其为人,辞达而止,不为长语,表章书疏,未尝假手”(《刘忠肃公文集序》)。亦能诗,其《湖上口号》诗“绿荷深不见湖光,万柄清风动晓凉。莫恨红葩犹未烂,叶香元是胜花香”,《齐己草堂》诗“一曲流泉对草堂,何人与续帐前香?清诗自共秋风老,依旧钟声送夕阳。”写景咏物造微入妙,具有唐人韵味。其子刘跂集所著奏议、论说、记序、铭志、诗赋共千馀篇,编为《忠肃集》四十卷。原本已佚,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为《忠肃集》二十卷,今有《四库全书》本、《畿辅丛书》本。《全宋诗》卷六七九至六八四录其诗六卷。《全宋文》卷一六六五至一六八三收其文十九卷。事迹见刘安世《忠肃集序》(《忠肃集》卷首)、《宋史》卷三四○本传。

刘挚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中山传信录

中山传信录

六卷。徐葆光撰。徐葆光,字澄。吴江(今江苏)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帝册封琉球国世子尚贞为国王。诏命正使臣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臣翰林院编修徐葆光至其邦行封中山王礼。此书为康熙五十九年(1720)二月,徐葆光自琉球返国后奉上。书为六卷。书首有封舟图,针路(航路)图。针盘图及定更(定海中行船里数)用的琉璃漏图。并记有赴琉球国的海行日记,及其国的风俗、月令、物产、岛屿情况等内容。记述颇为详细。

字诂

字诂

清人黄生撰,清初成书。取晋张揖《古今字诂》中二字名书。一卷,一百二十四条。论证字的形、音、义,间或研求“不惜”、“郎当”、“了鸟”等复音词的得名之由,探寻音转轨迹,并专列“无字之音”条,讨论方言、译语中借字寄音现象。系编取魏张辑《字诂》以名其书,于六书训诂多有发明。每字引征博奥,诠释有新义。有康熙52年刊本,指海本等。

仁术便览

仁术便览

方书。明张浩撰。四卷。浩字清泉,临邑 (今属山东) 人。张氏采撷《千金方》、《外台秘要》 、《和剂局方》 、《三因极一方》 、《类证活人书》 、《证治准绳》等明代以前各家名方,及民间单方、验方共一千三百余首,分类编成此书。包括中风、厥病、痛风、中寒、伤风、伤寒、中暑等九十四类。按内、外、妇、儿之序排列。每类病证之下,先设总论,次列诸方,方下则述其适应证、药物组成和服法。其中不少单方、验方随手可得,简便易行。本书有论有方,方论结合,简明实用。可取之处颇多。有明万历十三年(1585)冀州刊本,一九五七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唐人街

唐人街

《唐人街》是由国学大师林语堂于20、30年代所著的一本描写海外华人的英文版小说,后译为中文版。二十世纪初,来自中国的老汤姆一家在纽约唐人街同舟共济“创业”,最终实现“美国梦”的故事。老汤姆是福建的农民,从美国东海岸淘金到纽约,开了一个地下室洗衣店。在二儿子的资助下,把妻子和两个小儿女从家乡接到了纽约团聚,全家的梦想是攒够钱开一家中国餐馆。他们同大多数唐人街的中国人一样,勤劳节俭,每周工作近100小时,靠着智慧和劳动在唐人街生存。有一天,老汤姆突然遭遇车祸死亡,由此得到的5000美元保险金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成就了他们开餐馆的梦想。虽然美国的生活使最传统的母亲相信了耶稣,但其骨子里依旧保持着东方妇女的传统思想,希望子女都能有好的归宿。大儿子洛伊与一个意大利女孩结了婚;二儿子弗雷德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一位中国交际花结婚,不久便分了手;最让母亲满意的是小儿子汤姆的婚姻。小儿媳是一位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中国女学生,为了参加抗日救亡社团的募捐工作只身一人来到美国。她在唐人街认识了汤姆,汤姆教她英语,而她教汤姆中文,俩人渐渐产生了感情。经过一系列波折,他们最终结合在一起。

华严经章

华严经章

佛典章疏。作者不详。一卷。首残尾存。首尾均无标题,据内容拟题。略述《晋译华严经》三十四品每品之基本内容,因卷首残缺,故疏释实际从“四谛品第四”开始。行文言简意赅,与法藏《华严经探玄记》或有不同,故颇有参考价值。文末为《四弘誓文》一篇:一者誓断一切烦恼;二者誓修一切功德;三者誓度一切众生;四者誓成一切种智。称“菩提难入,以愿邀期。是以初发心菩萨将欲逝恶修善,广化众生,远求佛果,要以弘誓为本。弘誓既立,则愿无不从。”“最胜菩萨一誓,过于声闻百千劫行。菩萨行愿乃有无量,略举此四,总收都尽。”表现出大乘佛教强烈的重视菩萨本愿的思想,与净土思想相通。此疏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历代经录亦未著录,现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

诸经要集

诸经要集

凡二十卷。又称善恶业报论。唐代显庆四年(659)道世着。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对本书之撰者,自古有二说:一说道世,一说为道宣。本书系根据大小乘诸经律论,取其中各种佛教要目(关于善恶业报者尤多),集录要义,加以分类 辑而成。全书二十卷分为三十部一百八十五项。本书盖为便利于检寻一切经而作,具有佛教百科辞典之性质。后来之法苑珠林则系扩大本书范围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