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挚

- 姓名:刘挚
- 别名:字莘老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永静东光(今属河北)人
- 出生日期:1030
- 逝世日期:1098年
- 民族族群:
刘挚(1030—1098年),字莘老,永静东光(今属河北)人,十岁而孤,就学于东平,遂居焉。嘉祐四年,擢进士甲科,试冀州南宫令。与信都令李冲、清河令黄莘皆以治行闻,人称“河朔三令”。徙江陵观察推官。治平中,韩琦荐为馆阁校勘。王安石亦器之,擢为检正中书礼房、监察御史里行。上疏极论新法不便,谪监衡州盐仓。签书南京判官,召为同知太常礼院。元丰初,改集贤校理、大宗正丞,为开封府推官。除礼部郎中,迁右司郎中,知渭州。哲宗即位,召为吏部郎中,擢侍御史,以正色弹劾,多所罢黜,时人比之包拯、吕诲。元祐元年,为御史中丞,拜尚书右丞,连进左丞、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六年,拜尚书右仆射。时朝廷党争激烈,刘挚被视为朔党,为言者罗织,罢政出知郓州。七年,徙大名,再徙青州。绍圣初,夺职,贬知黄州,再贬分司南京、蕲州居住。四年,贬鼎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卒于贬所,年六十八。素性峭直,有气节,通达明锐,触机辄发,无所避忌。又喜读书,自幼及老,未尝释卷,少好三《礼》,研习精湛,晚年好《春秋》,辨诸儒异同,得经旨意为多。刘安世称其“文章雅健清劲,如其为人,辞达而止,不为长语,表章书疏,未尝假手”(《刘忠肃公文集序》)。亦能诗,其《湖上口号》诗“绿荷深不见湖光,万柄清风动晓凉。莫恨红葩犹未烂,叶香元是胜花香”,《齐己草堂》诗“一曲流泉对草堂,何人与续帐前香?清诗自共秋风老,依旧钟声送夕阳。”写景咏物造微入妙,具有唐人韵味。其子刘跂集所著奏议、论说、记序、铭志、诗赋共千馀篇,编为《忠肃集》四十卷。原本已佚,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为《忠肃集》二十卷,今有《四库全书》本、《畿辅丛书》本。《全宋诗》卷六七九至六八四录其诗六卷。《全宋文》卷一六六五至一六八三收其文十九卷。事迹见刘安世《忠肃集序》(《忠肃集》卷首)、《宋史》卷三四○本传。
刘挚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法律与资本主义兴起
在几百年资产阶级斗争的大背景下,杰出的律师和教育家迈克尔·E·泰格先生在西方经验基础上发展了一套马克思主义法律和法理学理论。他这种经过深入调查和详细记录的研究追溯了法律和律师在欧洲资产阶级夺取政权这一过程中的角色--是英语语言中对这个领域的首次探究--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补充了像R.H.托尼和马克斯·韦伯这样的重要人物的分析。泰格通过大量广泛的第一手资料,论证了资产阶级起义者的法律理论是先于宗教改革的,而且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主要理论组成部分。《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首次出版于1977年,已被译成多种语言,得到了国际认可。泰格的新版导言和延伸的后记讨论了近二十年来的人权斗争,照亮了面对当今社会运动的种种挑战。泰格借鉴了他自己作为一个民主权利斗士在美国,欧洲和南非的经验,同时增加了他对美国人权重大问题包括政治犯境况和死刑的历史洞见。
晚翠文谈
《晚翠文谈》为汪曾祺自编文集之一,为汪曾祺先生的第一部文论集,初版于1988年出版。本次出版以此本为基础,保留原版的体例、篇目。全书依文章主题分四辑,第一辑,是“创作谈”;第二辑为文学评论;第三辑是戏曲杂论;第四辑民间文学论文。作为汪曾祺自编文集,所选文章更可代表作者的创作思想,反映作者对文学、对语言、对美的诸多体悟,较为好读,很有兴味。
胎息经
全称《高上玉皇胎息经》。不着撰人。一篇。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参校版本:《云夏七签》,该书春六十收有此经注本。道家功理功法类古典名著。《胎息经》作者已无可考,传本署为 “幻真先生注”,但注释颇不合经文原旨。全书文字简洁,共只八十三字,但论述精到,别具理法,不落古来丹道窠臼。文中首论胎息,次述神气,倡导虚无无念,自然常住。主张“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只有“心不动念”,神气相依,合而为一,勤而行之,才能益寿延年。
畦乐诗集
一卷。明梁兰撰。梁兰,字庭秀,又字不移,江西泰和人。梁兰是右赞善梁潜之父。田居不仕,布衣终身,常与故人寻山水之乐,饮酒赋诗,并于邑西柳溪上辟畦蔬,杂植花竹,筑室其中,逍遥自得,梁兰以畦乐自号。著有《畦乐先生集》此集为杨士奇所编,前有洪武三十一年 (1398)杨士奇序。考士奇所作 《梁兰墓志》,称其卒于永乐八年 (1410),则编此集时,梁兰犹及见之。旧本列 《泊庵集》后,盖用 《山谷集》后附刻 《伐壇集》之例。今以各自为集,故分别著录。原目列古今体诗二百三十四首,而五言古诗中注缺七首,实有二百二十七首。题中有缺字二处,诗中亦有缺字二处,均无别本可补。杨士奇称“其志平布气和,识精而思巧,沨沨焉,穆穆焉,简寂者不失为舒徐,疏宕者必归于雅则,优柔而确,讥切而婉,虽自重其师,过相推重,而于繁音曼调之中,独翛然存陶、韦之致。” 四库已存目。
人间佛陀
演培法师,佛历二五一七年夏历正月起讲于灵峰般若讲堂。伟大而崇高的人间佛陀,为人类,为众生带来了真理之光,开放了自由之花,引导人类向真理之官迈进,向自由之塔攀登,使得每个人们,实现真理的体悟,完成自由的获得,怎不合人向这位卓绝群伦的人间觉者,致最崇高的仰慕与敬意!因此,本人在般若讲堂每月夏历初一举行金刚法会时,对信众讲述佛陀一生的简史,特重人间佛陀方面的启示,以期信众亲切了解佛陀的人间真实性,所以特名为人间佛陀。
大乘起信论疏
凡四卷。唐代法藏述,宗密注。略称起信论注疏。乃宗密摘录法藏之大乘起信论义记,兼加部分己说而成。全书分二篇,第一篇总述义门,又分:辨教起因缘、约诸藏所摄、显教义分齐、明教所被机、能诠教体、所诠宗趣等六门。第二篇随文解释,又分解名题、解文义二门。总述义门之六门同于法藏义记十门之初六门;随文解释之二门中,解名题包含义记之第七释论题目、第八造论时节、第九翻译年代等三门,解文义则相当于义记之第十随文解释门。据凤潭之起信论义记幻虎录卷一、普寂之义记要决卷上所载,本书虽依准法藏之起信论义记而作,然以添削过多,又每每自加臆断,窜改义记,故历来颇有以俞换金之讥。本书之注疏本有:起信论随疏记(传奥)、起信论笔削记(子璇)、起信论会阅(续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