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拙

- 姓名:韩拙
- 别名:字纯全,号琴堂
- 性别:男
- 朝代:北宋
- 出生地: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韩拙,宋画家。字纯全,号琴堂,晚署全翁,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宣和(1119—1125)初授曾官画院祗侯、忠训郎。毕生工画。善画山水窠石。在绘画美学思想上,强调绘画造型的审美特点,有别于书法,提出“书本画也,画先而书次之”的观点。认为“文能叙其事,不能载其状,有书无以见其形,有画不能见其言”。指出书法和绘画各有其界限,反映其相通与相异之处,故“存形莫善于画,载言莫善于书,书画异名而一揆也”。其审美功能决定其社会功能,认为“夫画者,伏羲氏画八卦之后,以通天地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山水纯全集·序》)。要求画家创作山水画,必须遵循古代审美法则和面对自然进行写生,才能懂得山水画的真谛。指出:“画若不求古法,不写真山,惟务俗变,采和虚浮,自为超越古今,心以目蔽,变是为非,此乃懵然不知山水格要之士。”(《论山》)强调笔墨为山水画的造型决定因素,人作为审美主体应当善于把握笔墨审美技法的秘密,区别其不同审美功能,再配合以山水画自身的审美规律,才能达到创作自由的境界。提出“夫画者,笔也,斯乃心运也。索之于未兆之前,得之于仪则之后。默契造化,与道同机。握管而潜万象,挥毫而扫千里。故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又说:“凡未操笔,当凝神着思,豫想目前,所以意在笔先,然后用格法挥之,可谓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也。”(《论用笔墨格法气韵病》)反映其注重审美主体的立意和中国山水画的具体审美特点的结合,强调传统的“气韵”审美范畴,认为“凡用笔,先求气韵,次采体要,然后精思。若形势未备,便用巧密精思,必失其气韵也。”(同上)在审美鉴赏上,提出“先看风势气韵,次究格法高低”的原则,强调容心神善,精通博览,才能识得真正艺术之美。要求善于辨别古代作品的各种风格: 即“画有纯质而清淡者,僻浅而古拙者,轻清而简妙者,放肆而飘逸者,野逸而生动者,幽旷而深远者,昏暝而意存者,真率而闲雅者,冗细而不乱者,重厚而不浊者”(《论观画别识》)。其观点对中国山水画美学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山水纯全集》。
韩拙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韩集点勘
四卷。清陈景云(1670—1747)撰。陈景云字少章,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散文作家、学者。少时苦读苦学,以博闻强记著称。十九岁就读于何焯门下,后来成为何氏的高足。曾应京兆试,落选后留寓藩邸,设馆教书,历时三年。后以母老辞归,居家著述,以著终生。卒后门人私谥文道先生。他以善长于史学、校勘学而有名于时,是继何焯之后吴中著名的学者。著有 《三国志辨误》、《纪元要略》、《纲目订误》、《通鉴胡注举正》、《文道十书》、《韩集点勘》、《柳集点勘》、《文选举正》等,对《文选》、韩、柳文集的文字多所考订,对前人之说有所辨正。他亦善写作散文,其文简严有法。《韩集点勘》四卷,此书取廖莹中世彩堂所注 《韩集》,纠正其错误,汇编成集。卷首注曰校《东雅堂本》,以廖注为徐时泰东雅堂所翻雕。末有陈景云自跋,称莹中粗涉文义,全无学识。其博采诸条,在选择上不够谨慎,即文义亦多疏舛。但其所校,考据史传,订正训诂,删繁补缺,较原本实为精确。有《四库全书》本。
山鬼
中篇小说。沈从文著。作于1927年。作品取屈原《九歌》中《山鬼》同一题目,写一个湘西青年因失恋而迷惘,终于成为疯子的凄凉故事。一个被人叫做“癫子”的青年突然失踪了,牧童发现他藏在山洞里做着白日相思梦。后来,他颓然回家,给母亲带来无限的哀愁。小说通过这一原为人们喜欢的小伙子变为任性、乖僻的“癫子”的描写,表现对压抑人性的世俗的批判和对青年得不到人们理解的深切同情。围绕着主人公的命运,作品摇曳多姿地点缀着种种山乡风俗,娓娓描述了各种民俗趣事,构成了一幅独具魅力的湘西风情画。但由于山鬼孤寂的幽灵的存在,使这幅画面抹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
怜香伴
又名《美人香》。传奇。清李渔(1611—1679?)撰。二卷,三十六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乃十种之一。约于清初成书。写嘉禾书生石坚过继给舅氏为子,改名范石,居扬州,娶妻崔笺云。山阴孝廉曹有容赴试,携其女语花同行,途中语花在尼庵遇崔笺云,以《美人香》为题吟诗唱和,结下情谊,相约来世为夫妻,继而笺云谓“来生不如今生”,就劝语花同嫁范石,语花应允。有劣生周公梦通过作弊与行贿中了举人,欲娶语花,向曹有容多方挑唆,有容遂报告有司将范石除名。不久曹有容登第,被授为翰林,而语花思念笺云成病。有容欲招考能作诗女子慰藉语花。笺云得知,伪装作未婚女子应试,被曹收为义女,得见语花。范石回嘉禾用原名石坚赴试及第,有容托媒并报经朝廷旨许,以笺云、语花并嫁石坚,至此始知石坚即范石且笺云原即其妻。剧以美人香为因缘,故取为《怜香伴》。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
明建邺憨山道者德清注解老子道德经
楞严经合辙
楞严经合辙,十卷,明通润述并序,吴用先序。佛典注疏。明天启元年(1621)通润述。是唐般刺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作者自序称:经数年之精研录成《私记》一文,后偶得《楞严正脉》,其指瑕摘疵处与《私记》大半相合。然其注解,无论易难,皆详释之,不便于初学者,故“将平日《私记》而与诸佛性相若合一辙者,裒成一帙,以付剞劂”。此书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琉璃王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舍卫国波斯匿之子,嗣王位,灭迦毗罗国释种,堕于地狱之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