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拙

韩拙
  • 姓名:韩拙
  • 别名:字纯全,号琴堂
  • 性别:
  • 朝代:北宋
  • 出生地: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韩拙,宋画家。字纯全,号琴堂,晚署全翁,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宣和(1119—1125)初授曾官画院祗侯、忠训郎。毕生工画。善画山水窠石。在绘画美学思想上,强调绘画造型的审美特点,有别于书法,提出“书本画也,画先而书次之”的观点。认为“文能叙其事,不能载其状,有书无以见其形,有画不能见其言”。指出书法和绘画各有其界限,反映其相通与相异之处,故“存形莫善于画,载言莫善于书,书画异名而一揆也”。其审美功能决定其社会功能,认为“夫画者,伏羲氏画八卦之后,以通天地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山水纯全集·序》)。要求画家创作山水画,必须遵循古代审美法则和面对自然进行写生,才能懂得山水画的真谛。指出:“画若不求古法,不写真山,惟务俗变,采和虚浮,自为超越古今,心以目蔽,变是为非,此乃懵然不知山水格要之士。”(《论山》)强调笔墨为山水画的造型决定因素,人作为审美主体应当善于把握笔墨审美技法的秘密,区别其不同审美功能,再配合以山水画自身的审美规律,才能达到创作自由的境界。提出“夫画者,笔也,斯乃心运也。索之于未兆之前,得之于仪则之后。默契造化,与道同机。握管而潜万象,挥毫而扫千里。故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又说:“凡未操笔,当凝神着思,豫想目前,所以意在笔先,然后用格法挥之,可谓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也。”(《论用笔墨格法气韵病》)反映其注重审美主体的立意和中国山水画的具体审美特点的结合,强调传统的“气韵”审美范畴,认为“凡用笔,先求气韵,次采体要,然后精思。若形势未备,便用巧密精思,必失其气韵也。”(同上)在审美鉴赏上,提出“先看风势气韵,次究格法高低”的原则,强调容心神善,精通博览,才能识得真正艺术之美。要求善于辨别古代作品的各种风格: 即“画有纯质而清淡者,僻浅而古拙者,轻清而简妙者,放肆而飘逸者,野逸而生动者,幽旷而深远者,昏暝而意存者,真率而闲雅者,冗细而不乱者,重厚而不浊者”(《论观画别识》)。其观点对中国山水画美学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山水纯全集》。

韩拙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茶之书

茶之书

《茶之书》是冈仓天心写给爱茶人的启蒙读物。在开篇他就明确表明,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所以本书并不是简单地就茶论茶,而是从饮茶这一日常生活场景入手,描述了作为东方“生活艺术”之一的茶道,及其影响下的建筑设计、绘画风格、插花理念、行为礼仪,甚至于精神信仰。此外,由于作者不仅精通英语,而且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因此够能深入浅出地写出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原不题撰人,书中载唐天皇(唐高宗)问道于中岳潘尊师(潘师正),当系唐代上清派道士所作。南宋《秘目》着录此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三卷,收入太平部。此书内容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上卷一至八页)概述道教及道门经法肇起原由,并解释三天、三洞 、三君、十二部经、三乘、三界、四等、六度行、六根、四大、五荫、三业、五苦、三涂等名同术语乏义,第二部分(上卷九页——下卷二页)是唐高宗与潘师正关于道教绎法之问答记录档,解答的问题有存三守一、发际九宫、六合寓、道教阶梯证果、天尊名号阶级、天尊十身、诸天圣真名号居处、诸真位业品级、三十六天名号、日月星宿之神、玄中大法师十号等等。第三部分(下卷二至十七页)为道教法术名词解释,所释名词有二乘、一念、二景、二气……等等,约百余条。第四部分(下卷十七至二十页)摘录《海空智藏经》,解释有关修持心性观慧之名词术语,如「三阶」、「十心」、「十行」、「十回」、「十转」、「十种障」等等。全书所释道教经法名义约一百四十余条,实为一部解释道教义理之小辞书。

章献明肃皇后受上清毕法箓记

章献明肃皇后受上清毕法箓记

茅山二十三代宗师朱自英撰于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记同年章献明肃皇后刘氏于茅山崇禧观受上清毕法箓之事。

龙虎铁连环

龙虎铁连环

王度庐著,武侠小说,书中主角为飞环女(徐飞环),全书共分九回。侠女徐飞环(飞环女)受养母龙门女侠赛隐娘之命,带白虎钢飞环去惩办恶少岑山玉。但徐飞环天真单纯,不辨善恶,终于上了岑山玉的当,并爱上了他。岑山玉始乱终弃,骗取了白虎钢飞环,后又布下陷阱将徐飞环抓获,企图将其杀害。危难之时,众豪杰拔刀相助,赛隐娘也飞身赶到,将徐飞环救出。徐飞环惩办了岑山玉后,随母漂泊江湖 。注:该小说应有后续故事,但未写完。龙虎铁连环原是一对两只环。本片更像是铺垫,后续的故事应有,赛隐娘病殁,飞环女飘零一身,幽情万绪,又携带着白虎钢飞环,去会青龙钢飞环 。

乱钟

乱钟

现代独幕话剧。田汉著。初收入1932年湖风书店版《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剧本描写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东北青年学生的抗日爱国热情。“九·一八”这天晚上,沈阳东北大学的一些学生聚集在宿舍里议论时局。尽管他们出身于不同的阶级或阶层,有着各自不同的志趣与爱好,但都痛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怀着强烈的义愤。事变发生前,他们已推派代表向政府请愿,要求发枪抗日,当局却软硬兼施,不准学生抵抗,并指使学生中的极少数败类进行威胁和破坏。正在这时,日寇轰炸皇姑屯的炸弹轰响了,爱国学生叶仲群等挺身而出,组织学生敲响了校钟,集合全校同学,并决定联合全沈阳的学生和爱国民众,到兵工厂领枪,奋起抵抗。学生和群众在枪炮声中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剧作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反映了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全国人民中迸发出的爱国激情,具有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剧中人物众多,几乎没有主要角色,但矛盾冲突尖锐紧张,有强烈的时代气氛和较大的气势,是作者这一时期创作的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众多剧作中有代表性的一部。

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第一品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