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允孚

杨允孚
  • 姓名:杨允孚
  • 别名:字和吉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吉水(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杨允孚(约公元1354年前后在世),字和吉,吉水(今属江西)人。明成化间,罗璟志跋其集称,允孚晚年“杜门裹足,归老故山,方日与田夫野叟相尔汝,求以自狎”。所著《滦京杂咏》一百零八首,全为七言绝句,体本王建宫词,郭静思(钰)说:“茫茫天壤名常在,赖有滦京百咏诗。”即指此。罗大已跋称:“杨君以布衣从当世贤士大夫游,襆被出门,岁走万里,耳目所及,穷西北之胜,具江山人物之形状,殊产异俗之瑰怪,朝廷礼乐之伟丽,尤喜以咏歌记之。”自注亦云“余尝职赐”,就是说百咏诗乃是追忆元时随侍顺帝行幸上都而作。罗跋又说:“兵燹所过,莽为丘墟,回视曩游,慨然永叹”,亦是说百咏诗为回忆之作,且在元亡之后。在前一百首中,他将自己完全置于当日的时空之中,以当日之情,记当日之事,后八首情调迥然不同,在追忆之后回到现实,不禁感慨系之,音调凄楚,表现出兴亡之感。而前一百首对当日情事的追忆,从整体看也是故宫禾黍之感。清四库馆臣指出,《滦京杂咏》“与孟元老之《东京梦华录》、吴自牧之《梦粱录》、周密之《武林旧事》同一用意”,该三书或回忆北宋,或追怀南宋旧事,按四库馆臣之意,乃是兴亡之感寄于言外。

杨允孚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南平县志

南平县志

民国版《南平县志》,是民国六年(1917年)开始修编的,由前清举人蔡建贤总纂、前清举人章云汉协纂,历时4年方始修竣。负责督修的署南平县知事(县长)吴栻对这本县志赞誉有加,认为“条目整齐,门汇分析。令人一览,而知其事实悉备也”。

书法雅言

书法雅言

明项穆撰。沈思孝序。一卷。分书统、古今、辨体、形质、品格、资学、规矩、常变、正奇、中和、老少、神化、心相、取舍、功序、器用、知识等十七节。其中多有创新之说,如“形质”中在“中和”、“肥”、“瘦”三种书法形态之外,又提出“瘦而实肥”的“清妙”和“肥而实秀”的“丰艳”。又在“老少”中提出书法“老”与“少”的命题。认为“老乃书之筋力,少则书之姿颜。……融而通焉,书其几矣。”这些新颖的见解充实了我国古代书论的宝库。有明万历刊本、《四库全书》本、《美术丛书》本。

皇明本纪

皇明本纪

大明皇帝,濠,泗州人也,姓朱氏,世为农业。母太后陈氏,夜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中麦糠内,取白药一丸,置太后掌中,太后视渐长,黄冠曰:“好物,食之。”太后应而吞之。觉,谓仁祖曰:“口尚有香。”明旦,帝生。生三日,腹胀几殆,仁祖梦抱之寺舍,欲舍之。抵寺,寺僧皆出。复抱归家,见东房檐下,有僧坐板凳面壁,闻仁祖至,回身顾曰:“将来受记。”于是梦中受记。天明,病愈。自后多生疾症,仁祖益欲舍之。上自始生,常有神光满室,每一岁间,家内数次夜惊,似有火,急起视之,惟堂前供神之灯,他无火。及出幼,太后必欲舍之,仁祖未许。

历朝释氏资鉴

历朝释氏资鉴

简称《释氏资鉴》。佛教史书。元至元十二年(1275)熙仲编集。十二卷。编年体。所述佛教史迹,上自周昭王二十三年释迦牟尼降生,下至元世祖至元初年(1264),共二千余年。所引资料,宋以前多采自宋本觉《释氏通鉴》等,宋、元部分多采自笔记杂撰。本书以“明佛祖之垂慈,彰王臣之皈仰”为要旨,故记载有关历代王臣皈仰佛教之事很多(包括王臣与禅僧的对答“唱酬”)。本书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维摩经玄疏

维摩经玄疏

凡六卷。隋代智顗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又称维摩经略玄、维摩经玄义、净名玄义、净名玄疏、净名玄。本疏系以天台宗释经之定规‘五重玄义’来注释鸠摩罗什所译维摩经之玄旨,可视为维摩经概论之作。全书援引经论颇多,有华严、法华、涅槃、摩诃般若、地持、清净法行等经,及大智度论、十地经论、摄大乘论等。系智顗大师于隋开皇十五年(595)受晋王广之请,撰述于金陵。本书与同为智顗所著之维摩经文疏共称天台宗维摩经注疏之双璧。

心经随喜

心经随喜

《心经随喜》的作者是胡兰成。讲述了胡兰成亡命日本,1966年应邀在名古屋讲述佛教重要经典《心经》,这段期间,他流亡如新,生命亦彷佛在萧条之境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创造的生机。胡兰成讲《心经》,彷佛是在聊生活、谈时局、说历史、观赏艺术,但谈着聊着,却又印证了佛法不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