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起山

阎起山
  • 姓名:阎起山
  • 别名:字秀卿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 出生日期:1484
  • 逝世日期:1507
  • 民族族群:

阎起山(1484~1507),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临江(今江西青江)。字秀卿。生于洞庭山中。家贫教授,尤喜推奖后进。藏书多秘本,勤抄录。精史学,善对,诗文清婉。因生于洞庭山中,遂名起山。喜藏书,见典册必购。家有一书童,每日从朋友家借所未读之书手抄,日夜不休。所得收入,多为买书之用。当时吴中藏书家多以秘册、抄本多少相炫耀,如朱存理、吴宽、阎秀卿等,皆手自抄录。家贫后,时有不能炊,至典当衣服为食,而不忍典卖图书。积忧成疾,卒年仅有24岁。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中颂其“家本灵威古洞天,积书连屋突无烟。彭殇虽亦关使命,苦恨应刘末永年。”


弘治十六年(1503年)分《文苑》《狂简》二科,为文徵明、杨循吉、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桑悦、张灵诸名士作传,成《吴郡二科志》。

阎起山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燕郊集

燕郊集

散文杂论集。俞平伯著。1936年8月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被列为“良友文学丛书”之一。收文章31篇,没有序跋文字,书末附译稿《长方箱》(美国爱伦·坡作)。收入集中的杂论性文字不少,如《读〈毁灭〉》、《论教育》、《〈东京梦华录〉所载说话人的姓名问题》、《论作曲》、《论研究保存昆曲之不易》等等。但也有《春来》、《赋得早春》、《进城》、《元旦试笔》、《秋荔亭记》、《人力车》一类的散文。序跋文字则有《秋兴散套依纳书楹谱跋》、《脂砚斋评石头记残本跋》、《葺芷缭衡室读诗札记序》、《三槐序》、《积木词序》等等。此书为俞平伯散文中论的成分加强之开始,所以写于1923年的《读〈毁灭〉》便为全书第一篇,其他则多写于20年代末及30年代初,较长的几篇议论性文字,均在书中。俞平伯的抒情、叙事、描写的散文,往往加入议论,这种笔调,造成了特有的涩味,很耐咀嚼。用这种笔调写成杂文,写成议论文,写成学术性的杂论,自然能别具一格。在《燕郊集》中,论的成份加强,学术性文字加多,开后来鲜俞平伯古典文学研究论文撰写之先河,是有成就的。当年,周作人为俞平伯的《杂拌儿之二》写的序言中,曾说:“平伯那本集子里所收的文章大旨仍旧是‘杂’的,有些是考据的,其文词气味的雅致与前编无异,有些是抒情说理的,如《中年》等,这里边兼有思想之美,是一般文士之文所万不能及的。”恐怕这用来说《燕知草》中的文字,依然合适。用雅致的文词撰写考据的、议论的文字,是俞平伯杂论的特色,加以他知识渊博,学有家传,成功是不待言的。后来,俞平伯专心去写《红楼梦》及其他古典文学的学术论文,取得突出成就,正是俞平伯散文发展的必然趋向。《燕郊集》是俞平伯30年代一个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文集,抗战期间在后方曾重印,可惜流传不多。解放后一直没有再印过;

中国绘画史

中国绘画史

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潘天寿著。潘天寿(1898~1971),浙江宁海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中国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波澜壮阔,在世界美术史上形成了最为繁盛而特具风格的绘画体系。但以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研究阐述我国传统绘画发展的历史,则是半个世纪以来的事。作者于1926年以《佩文斋书画谱》及日本中村不折、小鹿青云合著的《支那绘画史》为基础,辅以《美术丛书》诸书,编译成《中国绘画史》。作者晚年曾谈到,当时编这本书,只是“学习绘画史,而不是写绘画史。”然而,通过此书表达了一个信念:“艺术的世界,是广大而无所界限的,所以凡有他自己生命的,都有立足在世界的资格。” 《中国绘画史》共分4编,依次为:古代史、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本书从“绘画起源与成立”开始一直到“清代的绘画艺术”都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此书史实准确、取材精审,尽量避免了材料的简单罗列,对于读者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国绘画史是有裨益的。 《中国绘画史》1926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34年商务印书馆再版,198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重版。

太上开明天地本真经

太上开明天地本真经

道教书。此经以“本真”命名, 旨在论述“大道者,本真也,真是道之本”。认为自天地开辟, 育养万物,上世淳朴,人不迷本真, 故能长寿。后世风浇俗薄,人迷失本真,故体衰寿短。上圣开示,遂兴三教,儒务本,道守本,释返本。三教虽殊,返本归真则一,故不必斤斤于“人我三教之分”。本经题“师仁寿授”。其中以内丹为道教修炼之要,倡会通三教之说,从其内容看成书当在北宋后。收入《道藏》第27册。

楞严大义

楞严大义

我们现在学《楞严经》、拜《楞严经》,目的只有一个:由染趋净,息妄归真。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白的道理。 “首楞严”三个字就代表真心。“首”,代表第一,最高的一个;“楞严”就代表王三昧,禅定中最高的、像王一样的,叫“王三昧”,这是佛果位的禅定。我们就是要恢复真心,修楞严大定。楞严大定包括佛的三身(报身、化身、法身)。“首楞严”译为中文,即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事就代表五蕴、十二处等。 息妄归真,即要明妄明真。什么叫妄心?什么叫真心?都是我们要明白的。去妄,即七处征心这一段;归真,即在八还辩见这一段。以这个次第来看,明征什么心?什么是辩见?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一卷,斌宗撰。今有本省尊宿斌宗法师,出生佛化家庭,幼年披剃,求法国内,留学海外,教契天台,行归净土,一生行化,几无暂息,掩关著述,不遗余力。其间所著弥陀要释文辞显畅,论理清彻,净土教义,阐发无遗,诚为今时难得佳作,惜未印行,致稽利世。自师去岁撒手西归,检点遗著,发现此释,为欲法宝不绝,慧命有继,发行流通,索序于余,聊作简介,尚希修净业者,各备一册,玩索有得,必如饥者得遇醍醐,莫不法喜充满矣。

大方广宝箧经

大方广宝箧经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佛左祇园先说法,文殊后来与须菩提应答,而使之默,舍利弗目连等各述文殊之智慧辩才。佛在只园。先演说法,文殊菩萨后到,与须菩提酬唱。令须菩提默然。于是舍利弗,目犍连,阿难陀,大迦叶,富楼那,各述文殊智能辨才神力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