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蕃

赵蕃
  • 姓名:赵蕃
  • 别名:字昌父,号章泉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1143年
  • 出生日期:1229年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今属河南),侨居玉山(今属江西)。少从刘清之学,以祖父暘致仕恩补饶州浮梁尉,福州连江簿,皆不赴。初任吉州太和簿,榜斋名曰思隐,在官清苦,惟以赋咏自娱,杨万里赠诗有“西昌主簿如禅僧,日飧秋菊嚼春冰”之句。调辰州司理参军,与知州争狱事罢。时刘清之知衡州,遂求为监衡州安仁赡军酒库,至衡而清之罢,与之同归。奉祠家居,积三十三年,年垂五十,犹受学于朱熹。宝庆元年,除太社令,三辞不拜,特改奉议郎、直秘阁、主管建昌军仙都观,又三辞不允。越三年,差主管华州云台观。绍定二年,致仕,卒年八十七。赵蕃少喜作诗,以诗代书,援笔立成,不经意而平淡有趣,读者以为有陶靖节之风。朱熹欲其诗“刊落枝叶,就日用间深察义理之本”(《答徐期远书》),复称其诗“孤瘦”(《答巩仲至书》)。刘克庄称其“五言有陶、阮意”(《瓜圃集序》),方回称其“平生恬淡,而诗尚瘦劲,不为晚唐,亦不为江西,隐然以后山为宗”(《跋赵章泉诗》)。代表作有《孤寡》、《山居》、《送赵成都》、《雨后赠斯远》等。《文渊阁书目》卷一○著录《章泉赵先生诗》一部十二册,未见传本。清人自《永乐大典》辑《乾道稿》一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有《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二六一六至二六四二录其诗二十七卷。《全宋词》第三册收其词二首。《全宋文》卷六三五○收有其文。事迹见刘宰《章泉赵先生墓表》(《漫堂文集》卷三二)、《宋史》卷四四五本传。

赵蕃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铁庵集

铁庵集

诗文别集。宋方大琮著。三十五卷。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一《铁庵方阁学墓志铭》云:“遗文皆精妙可传,有奏议、外制、杂著若干卷。”盖其时集尚未编定。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有方大琮《铁庵集》四十五卷。倪灿、卢文弨《宋史·艺文志补》所载同。原集久佚,四库馆臣用浙江鲍士恭家藏本,乃方氏族孙良久、良节等裒辑编成,已非全帙。卷一至三五依奏议、进故事、奏状、奏申、外制、表、启、书、赋、论、策、策问、诗、记、文、序、题跋、祝文、祭文、墓志铭分类编次。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一著录《宋宝章阁直学士忠惠铁庵方公文集》四十五卷,明正德刊本(《皕宋楼藏书志》卷九○同),广西按察司按察使族孙良永校正,广东布政司右参政族孙良节编刊。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三以为《四库》本及瞿氏藏本“当同出于正德本”。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四于正德本亦有识语。

缘缘堂随笔

缘缘堂随笔

中国现代散文家丰子恺的散文集。1931年出版,内收散文20篇。在集中,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小事的观察和描写,抨击了世俗中人性的自私与虚伪,表达了对淳朴人性的向往以及企图超越现实人生的思想。作品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对于社会生活的庸俗与腐朽进行抨击的作品,像《剪网》、《楼板》、《姓》等篇。作者在这里深刻地描写出了物质利益对人的心灵的束缚,表达了摆脱这束缚的愿望。第二通过描写儿童世界歌颂优美纯朴人性的作品,如《儿女》、《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等篇。第三表达人生短暂试图以艺术超越现实获得永恒的作品,像《自然》、《天的文学》、《晨梦》、《艺术三味》等等。散文集在艺术上代表了丰子恺早期的风格特色,它往往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事,以朴素洒脱的语言,灵活多样的形式,表达了真挚自然的感情,有一种淡泊飘逸的风格。

痧疹辑要

痧疹辑要

以“痧疹”为名,为记述小儿麻疹的专著,但不少地方亦每痘疹并论,且引进西医新知。这一时期对麻疹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牛天赐传

牛天赐传

老舍著。1936年出版。牛天赐一出身就被父母抛弃,把他丢在商人牛老者的店铺门口。牛老者夫妇年迈无子,发现门口丢弃的男孩时,高兴地抱回家去,认为是天赐给的,取名为牛天赐。作品写了牛天赐出生以来二十年的经历。作者说:“这是个小资产阶级的小英雄的传记。”目的是想从家庭教育角度探索市民知识分子的成长过程。牛天赐在家中接受三种教育。养父牛老者是个老实本份的商人,牛天赐从他身上理解了金钱的作用和意义。养母牛太太望子成龙心切,以“天官赐福”为儿子命名,从小给他灌输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教育。男仆四虎为人机灵、善良,深明世事,又有在艰难中挣扎生活的能力。而天赐则是娇娇公子,在牛老者死后,天赐对经商一窍不通,只会跟着四虎上街去卖梨。作者通过四虎与天赐的对比,对牛老者夫妇的市民家庭教育作了否定与批判。作品还写牛老者的破产过程。牛老者所采用的旧式商业经营方法在与新式商人竞争中不断失败,加以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最后终于破产,从中反映了商业竞争中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批判了旧中国腐败政治,表现了作者对民族商业破产的同情。

读广雅堂诗随笔

读广雅堂诗随笔

诗话,2卷。近代陈曾寿著。陈曾寿(1878~1949)晚清官员、诗人。字仁先,号耐寂、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人,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宦门子弟错立身

宦门子弟错立身

南戏剧本。元人作,姓名不详,题古杭才人新编。该剧讲述的是河南同知完颜永康之子完颜寿马因沉迷戏剧艺术,与山东东平府散乐年轻女演员王金榜发生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故事。才情过人的完颜寿马,在和王金榜的相恋中,摆脱了人生迷惘,借助戏剧寻找到了生命的价值。他不顾双方家族门第的巨大反差,冲破了父亲的阻挠,一路艰辛,跋山涉水,只身追寻王金榜的家庭戏班,从河南一直赶到山东。当他以叫化子的形象与王金榜再度相遇后,他以领异标新的艺术思想和超乎寻常的艺术造诣,经过王金榜父亲的严格考试和艰苦卓绝的实习过程,终于由一个宦门之后蜕变为出色的表演艺术家。思念儿子的完颜永康在廉政访察的路上与儿子儿媳不期而遇,在观看他们的表演时,不仅被二人出色的艺术创造所打动,而且从中获取了反腐败的灵感和动力,经过一番历练,最终接纳了眼前的事实,阖家团圆。讴歌了一曲女真族皇亲与汉族艺人和亲的民族团结之歌。